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M50NiL齿轮钢在变形温度为1 123.15~1 423.15K、应变速率为0.005~10s-1条件下的变形行为,并对实测流变曲线进行了摩擦修正;基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金属高温变形的耦合效应,建立了基于Johnson-Cook(J-C)模型的耦合流变应力本构方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试验钢流变曲线摩擦修正后,得到的流变应力比实测值小;经变形参数耦合修正后的J-C耦合本构方程计算得到的流变应力与摩擦修正后流变应力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08%,其预测精度高于传统J-C本构方程(平均相对误差为14.31%)的。  相似文献   

4.
5.
探讨了热处理过程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力最大拉应力部位致裂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焊接后后热处理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焊接后后热处理是一种新的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技术,试验采用了焊接后后热处理的方法,对三块Q235试板采用相同的焊接参教分别进行室温正常焊接,300℃,500℃预热焊接并进行焊后保温,然后在用小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我们通过对所得数据分析后,发现进行后热处理的试板焊接残余应力大大的降低了,并且后热处理的温度越高,焊接残余应力降低的幅度越大.试验证明焊接后后热处理能够有效的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接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轴承》2017,(5)
为提高某型主机轴承使用寿命,将套圈材料由M50更换为M50NiL。针对试验考核时轴承出现保持架与套圈引导面严重磨损的情况,借助航空轴承试验机,在高d_m·n值下对M50NiL和M50轴承套圈引导面的耐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M50相比,M50NiL轴承套圈引导面的耐磨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介绍热处理基本残余应力的形成及状态,影响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因素,以及目前通过表面残余应力预测支承辊内部残余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实际中的漏水问题找到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焊接过程是一个热循环过程,焊后往往存在着残余应力,致使产生冷裂纹造成质量事故,所以必须消除应力。结构钢常用的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是采用热处理把焊件的整体或局部均匀加热至材料相变点以下的温度范围,一般为550-650℃,经一定时间保温,此时金属未发生相变,但在此温度上,其屈服极限降低,使内部由于残余应力的作用而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使应力得以消除,然后再均匀缓慢地冷却。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热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和应变速率对M50NiL轴承钢动态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低于900℃时,不会发生动态再结晶;温度升高到1 000℃时,再结晶进行得不充分,形成了混晶组织;当温度达到1 100℃时,动态再结晶完成充分,得到了细小均匀的等轴晶;温度升高到1 200℃时,晶粒有粗化的倾向;在变形温度为1 100℃和应变速率为10s~(-1)的条件下,随着变形量增加,动态再结晶形核率逐渐提高,当变形量增大到60%时,动态再结晶完成充分;在变形温度为1 100℃和变形量为60%的条件下,随着应变速率增大,动态再结晶形核率提高,当应变速率为20s~(-1)时,动态再结晶全部完成,得到细小、均匀分布的等轴晶。  相似文献   

12.
在大尺寸弱刚性构件的加工过程中,车削引入的残余应力是导致加工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残余应力进行消除.采用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消除车削残余应力,针对纯铜材料通过端面车削制备车削试样,并开展热处理实验,采用基于电子散斑干涉的钻孔法测量了热处理前后的车削残余应力,分析了不同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残余应力释放的影响,同时利用奥林巴斯显微镜和显微维氏硬度计表征了不同热处理参数下亚表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变化,发现在保温温度400℃时车削残余应力明显降低,最大残余应力释放率达到75%以上,有效消除了车削残余应力,并且亚表面会发生再结晶现象,加工硬化层会发生明显软化.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缸套在激光处理中采用不同的扫描排布方式,在磨损试验中其磨损量差异很大,本文从应力角度证实了激光处理网纹排布方式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微型机械材料的残余应力测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硅类薄膜材料是微机电系统使用的主要结构材料它的力学特性直接关系到微机电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残余应力是微型机械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力学特性。概述了国内外微型机械薄膜材料残余应力的测量原理、方法和特点,可供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分别研究了热处理前后20G钢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和微区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均以焊缝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且随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热处理后的平均残余应力比热处理前的降低了7.21%;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焊缝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晶粒发生再结晶转变,晶粒得到细化;再结晶导致局域取向错配角的平均值减小,微观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且分布更为均匀,但焊缝区的微观残余应力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16.
对残余应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建立的磨削温度三维分析模型和有限元分析,实现残余应力分布的建模和预测。通过干磨和湿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刘旸  刘宝龙  谭日明  周峤 《机械制造》2023,(4):38-44+64
为了对螺旋锥齿轮加工过程中表面残余应力进行分析和控制,应用DEFORM和ABAQUS软件建立螺旋锥齿轮热处理和磨削仿真模型,研究热处理和磨削过程残余应力提取与叠加方法,分析磨削速度、磨削切深、进给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磨削加工试验,验证有限元仿真的可信性,为齿轮热处理和磨削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实际,研究了焊接后热与焊后热处理温度对焊接残余应力松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焊接后热对焊接残余应力的松弛效果不明显,而焊后热处理可以大幅度地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环形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情况及焊后热处理过程对残余应力消除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残余应力降低到40 MPa左右,采用不同的蠕变准则,其计算结果一致;且中间热处理对于结构最终的应力状态影响不大。热处理后残余应力不能够完全消除,强度校核时考虑残余应力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加保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双相材料中残余应力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飞宇 《机械强度》1991,13(1):22-26
介绍了一种对双相材料中的残余应力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并对双相不绣钢进行了测量。文中还对多相材料的相间应力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