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张黎黎  杨光 《建筑技艺》2012,(4):229-231
1中式居住建筑与现代独栋住宅的区别近年来随着国人对本土文化认知的提高,中国式住宅建筑悄然兴起,可谓在建筑市场上刮起了一股"中国风"。区别于西式住宅,中式住宅从布局上更注重家族氛围、等级尊卑,形式上更加内敛含蓄、注重私密性,空间上通俗的讲就是房子围绕着院子。而西式住宅更加注重个人感受和享受,院子中间一栋房子,内部空间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空间、物理、经济和情感文化四个角度分析了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2013年SD中国一等奖作品"伊拉瓦拉火焰房"为例,提出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郑开莹 《四川建筑》2012,32(5):99-103
继承中国住宅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绿色建筑科学的内涵,将城乡居民喜见乐住的"庭院"、"天井"融合于多层住宅之中,既保持独立、安静,又利于邻里交往的环境空间,探讨中国特色的住宅模式。  相似文献   

4.
武汉里份是一类典型的中国近代里式住宅,它立足于中国传统住宅"院落式"的基础,兼收并蓄西方文化,呈现出现代居民的居住特征。里份住宅的空间形态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居住文化及特征的转变,是近代居民居住观念变化下的物质载体。文章通过对武汉里份住宅的诞生、发展及其类型分布综合归纳,探讨近代里份住宅的居住形态及建筑空间的特征演变,追溯其价值内涵,希望能够在当代语境下提供一种住宅保护、更新及改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欧陆风格"的媚俗建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元 《建筑学报》2002,(2):42-44
有史以来,香港从未象20世纪90年代这样,对内地的建筑文化和城市建设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在经济转型时期的"文化时差",使香港建筑文化借助香港的经济实力,扶"欧陆"之名,风靡内地.本文就此"香港现象",探讨商业文化对内地住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同处东亚,在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上有着诸多的联系,日本在引进中国唐代的强势文化同时与本国的民族特质融合,发展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和式"住宅。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日传统住宅"合院"和"和式"住宅的历史形成过程和空间组成的特点的研究,从中提炼出各自的文化特征,为当代的传统建筑地域性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7,(7)
营造住宅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活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则是一代代中国人通过艰苦而漫长的实践总结出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造型、材料特征,通过不同气候、地域下的民居建筑来探讨中国民居建筑的共同组合理念,并思考古人"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及深刻的生活与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8.
“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城市建筑的过高相似度导致了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断层和自我意识的缺失,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建筑和中国元素的保护利用的思考。不少传统住宅上保留的花纹与雕饰在今天看来不仅颇具特色,而且其背后还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意识。最为典型的就是北京的传统住宅上的花纹与雕饰。  相似文献   

9.
建筑与养生     
<正>人的健康与建筑密切相关。建筑是人为自己建造的一种人工自然环境。按照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人应当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中国建筑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当下流行的风水学说,是中国哲学影响中国建筑的中介理论,也是中国的建筑理论、地理环境理论和环境心理学理论。按照风水阐释,住宅建筑从选址、规划到设计、营造,都要周密考虑到与人的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回顾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本文阐释了贯穿于住宅工业化发展中的"开放建筑"理论思想,尝试从"开放建筑"理论视角探析住宅工业化,尤其是SI住宅体系所具有的长效性和适应性特点,以及对当下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借鉴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住宅工业化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伪满时期在东北地区出现的"日系住宅",是一种以"和室"建筑文化为特征,裹挟在当时的折衷、集仿建筑思潮之中的,具有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低、多层城市住宅。通过对长春市中小套型"日系住宅"现存实例的研究分析,指出其在价值取向、建筑形态和技术措施等方面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建筑(住宅)工业化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发展装配式结构是中国建筑(住宅)工业化走向世界的第一块基石,建筑(住宅)工业化将是未来建筑领域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深刻变革,应结合中国实际,立足五千年的建筑文化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对中国正在推行的三大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组合及实现建筑工业化(住宅)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住宅博览会上说,我国正酝酿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十三五"规划。分析人士称,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住宅产业化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将有更多中国建筑如"搭积木"般建成。这种"搭积木"般的盖房模式,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住宅产  相似文献   

14.
仲方 《住宅产业》2011,(4):61-63
中国建筑寿命偏短,一直饱受诟病,而建筑的拆除与新建,则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极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CSI住宅的推出,是破解此问题的手段之一。但被视为中国"百年住宅"建筑体系基础的CSI住宅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93-96
室内设计中的玄关设计源自中国,其最早出现于中国传统建筑民宅中的"影壁文化"。以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国文化在传统建筑风格方面同样讲究含蓄与内敛,玄关设计正是将传统住宅文化中的"藏"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住宅设计中的过渡空间,玄关设计是神秘的,它为来客指引方向的同时也是主人家自身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室内精彩隐匿于玄关之后,令人浮想联翩,正是这样一个具体而微的设计缩影令人顿感阳光和煦。文章针对室内设计中的玄关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顾孟潮 《建筑》2005,(5):93-94
当前重提"建筑--为人民服务"的主题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它反映了人们对住宅人文精神的需求,其精神仍然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仍然是要贯彻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住宅建设基本原则。"人文",泛指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而"人文科学"则泛指人类利益相关的各种学问,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文艺学、心理学等等,关注人们对住宅的人文精神需求是居住学、生活方式学--住宅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人文精神需求的角度切入研讨住宅主人和房地产市场也是普及提高建筑文化水平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张欣 《华中建筑》2007,25(12):173-174
"易构"的设计研究意在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用于小住宅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建筑教学示范设计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的特征向来都是由住宅所表现,事实上如果没有住宅的话,城市将不可能存在。"—《城市建筑》,阿尔多·罗西城市住宅和人们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对于建筑师来说,它们其实是一个特别复杂令人头疼的课题,特别是在急速发展中的中国。中国的住宅开发模式,注定建筑师所面对的用户,也就是未来入住的"居住者",往往只是抽象的市场调查数据,以及开发者(投资者)的商业盈利目标。更有甚者,建筑师的工作往往只是给既有的、"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地域社会圈"是山本理显先生在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做教授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思考的一个课题。这是一个研究住宅的课题,意即"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城市本身是由住宅和其他建筑构成的,如今的住宅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然而山本先生认为住宅并不只是单纯用作居住的空间,它是构成城市的非常重要的元素。"1户住宅=1个家庭"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德国因战事许多住宅被毁坏,大部分劳动者身陷无家可归的境地。这就是当时建成的一个项目,一个名为路得维希·希贝尔塞默的德国建筑师设计的住宅。许多栋如出一辙的住宅建筑排成了一列,旁边是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城市住宅的居住模式和功能布局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产物。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但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却与中国传统建筑完全割裂,既缺少文化认同,又失去了传统建筑细腻亲切的尺度关系。而中国传统住宅及街巷空间虽然尺度亲切又具有文化特征,但在功能上却又达不到现代生活的品质要求。笔者在沈阳清韵百园项目设计中,试图将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及建筑语言提炼并运用于现代高品质的住宅之中,希望找寻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得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