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对1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受热面的传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计算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图11参9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循环流化床的传热机理--颗粒絮团更新模型,对不同来源模型中的壁面被颗粒絮团覆盖的面积分率、颗粒絮团在壁面的滞留时间以及颗粒絮团与壁面间的气膜厚度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和设定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6.
循环流化床传热综述(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循环流床的传热机理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概况,对循环流化床传热理论发展的现状和结果,循环流床中的传同理与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传热综述(试验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在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领域发表的130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总结在循环流化床传热试验理论研究发展的现状和结果,讨论各有关运行参数的影响与传统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与快床两个区域。本文论述了由鼓泡流化床和从气力输送状态向循环流化床转化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现象。研究了湍流床开始出现到完全转化为湍流床及快床时,炉内气体迅速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对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床的当量直径、床的温度以及固体颗粒供给速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流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和快床两个区域。本文论述了由鼓泡流化床与从气力输送状态向循环流化床转化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现象。研究了湍流床开始出现到完全转化为湍流床及快床时,炉内气体速度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对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床的当量直径,床温及固体颗粒供给速度等进行了深入试验研究,对循环流休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65t/h油页岩流化床锅炉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例,讨论了油页岩能源利用的一些技术问题,将出现的技术问题同已有经验和文献记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循环流化床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热模型,流动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考虑了颗粒的宽筛分,并把床层在轴向上分为密相床和稀相床两部分。在密相床内,传热按照鼓泡床传热微型进行计算;在稀相床内,传热模型建立在颗粒团更新的假设基础上,根据假设,床层由颗粒浓度很低的上升稀相和相对颗粒浓度较大的颗粒团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交替地与床壁面接触,床层和受热面间局部换热系数和颗粒浓度及两部分接触壁面的份额有关。模化结 相似文献
12.
13.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水冷壁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循环流化床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