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军  李荫堂 《动力工程》1998,18(4):53-58
综述了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面提出了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关于循环流化床床内介质与受热面之间传热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循环床操作参数对传热的影响规律和各种传热计算关联式及其使用条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程乐鸣 《动力工程》2000,20(2):587-591,610
作者对1台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受热面的传热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受热面的传热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了计算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图11参9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循环流化床的传热机理--颗粒絮团更新模型,对不同来源模型中的壁面被颗粒絮团覆盖的面积分率、颗粒絮团在壁面的滞留时间以及颗粒絮团与壁面间的气膜厚度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和设定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各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模型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对流、辐射传热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对流传热系数与截面平均颗粒体积份额有密切关系,而辐射传热系数与环形区内温度密切相关;循环流化床锅炉辐射传热占总传热的份额随炉膛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传热综述(数学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程乐鸣 《动力工程》1998,18(1):24-33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循环流床的传热机理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概况,对循环流化床传热理论发展的现状和结果,循环流床中的传同理与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传热综述(试验部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乐鸣 《动力工程》1998,18(2):20-34,64
对国、内外在循环流化床传热研究领域发表的130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总结在循环流化床传热试验理论研究发展的现状和结果,讨论各有关运行参数的影响与传统机理。  相似文献   

8.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与快床两个区域。本文论述了由鼓泡流化床和从气力输送状态向循环流化床转化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现象。研究了湍流床开始出现到完全转化为湍流床及快床时,炉内气体迅速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对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床的当量直径、床的温度以及固体颗粒供给速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流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法 《江西能源》1995,(4):2-8,45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和快床两个区域。本文论述了由鼓泡流化床与从气力输送状态向循环流化床转化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现象。研究了湍流床开始出现到完全转化为湍流床及快床时,炉内气体速度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对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床的当量直径,床温及固体颗粒供给速度等进行了深入试验研究,对循环流休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65t/h油页岩流化床锅炉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例,讨论了油页岩能源利用的一些技术问题,将出现的技术问题同已有经验和文献记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循环流化床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热模型,流动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考虑了颗粒的宽筛分,并把床层在轴向上分为密相床和稀相床两部分。在密相床内,传热按照鼓泡床传热微型进行计算;在稀相床内,传热模型建立在颗粒团更新的假设基础上,根据假设,床层由颗粒浓度很低的上升稀相和相对颗粒浓度较大的颗粒团两部分组成,两部分交替地与床壁面接触,床层和受热面间局部换热系数和颗粒浓度及两部分接触壁面的份额有关。模化结  相似文献   

12.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传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典型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数据及其相关参数关系.以12 MW、50MW和135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讨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问题.此外,还讨论了炉膛悬吊受热面、汽/水冷旋风分离器、外置式换热器和尾部受热面的传热规律,并给出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系数计算的经验公式.图10表2参12  相似文献   

13.
张缦  别如山 《锅炉制造》2005,(2):32-33,58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水冷壁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循环流化床炉内受热面的传热计算经验公式,可供设计、调试和运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胡国新  李艳红  程惠尔 《动力工程》2001,21(3):1219-1223,1262
循环流化床中存在着分散固体颗粒的连续上升气相和相对紧密的颗粒团两部分,颗粒团聚物对气固两相传热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拟Boltzmann动力学方法描述循环流化床中颗粒团的动力学行为,建立了循环流化床中气固两相间传热过程的理论模型,对气体表观流速、固体颗粒循环率等对气固传热系数沿床高分布规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热流计和物料浓度取样器,在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测定了不同灰浓度下床对受热面壁面的换热系数,分析了床对受热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固体物料浓度与换热系数的关系,开发了综合考虑床温、流化速度的半经验模型,与文献值相比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6.
结合以往对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研究成果,建立了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计算模型,并对辐射传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分别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对某CFB锅炉在100%负荷条件下的炉膛传热系数进行了计算,并对影响该传热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受热面结构尺寸、床层温度Tb、工质温度Tf、工质侧传热系数af以及壁面黑度εw等.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出以上因素对CFB锅炉炉膛传热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内旋流流化床换热埋管的传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内旋流流化床内水平埋管的对流换热系数,其特性与通常的流化床换热有很大差别。由于流动区较高速度的气流对于换热区的影响,在低于最佳流化速度的区间内,换热系数随流动区流化速度的上升而增加,曲线斜率下降,可以通过控制换热区的流化倍率来控制换热,对于维持适当的床温非常有利。在试验基础上,得出了内旋流化床埋管的换热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18.
流化床气固传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建立了计算流化床气固有效传热系数的简单模型,并且依据气固传热实验得到的稳态工况活动段区气体温度分布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经验数值非常吻合。本模型为研究流化床气固传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