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毫无疑问是建筑行业当前的"大势所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设计、建设以及使用绿色建筑起到指明方向的作用。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经过对各类评价体系的对比与分析,指出当前的评估体系在对建筑和地区的适用性、对生态和周边人群的公平性等方面有待优化,最后提出评价体系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并由此建立了新的基于环境扰动与生态补偿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健 《中国工程科学》2012,14(12):41-47
通过对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调研,以第三代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为基础,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不同气候区和各种规模客站的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的完成丰富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填补了国内外绿色铁路客站领域评价标准的空白,将对促进我国铁路系统的绿色建筑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策略的重要目标。电信建筑作为电信业务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设备空间和管理空间。但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上仍处于较为空白的阶段。为此,本文对比了国内外有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研究现状,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出了绿色电信建筑的一些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为绿色电信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对"绿色建筑体系"对建筑装饰涂料的基本性能要求进行简单阐述后,对高装饰性建筑涂料在工程中的优选选用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尤其对"绿色建筑体系"中装饰涂料选用控制性指标和优选选用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筑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建筑生态环境评价的概念和建立建筑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意义,指出了其评价原则、内容和方法.对国外建筑生态环境的评价标准做了详细介绍和对比分析,能指导我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生态建筑的评估体系,创造出更好的建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能源节约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建筑节能来说,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想要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目的,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来看,与暖通空调专业相关的内容在绿色评价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权重。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别在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三个评价方面,针对与绿色公共建筑中的暖通空调专业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讨论,意在为暖通空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提供一些指导。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规范并指导兼具舒适便捷与可持续发展等特征为一体的建筑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两次修订后,我国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第三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评价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当前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体系和评价内容上仍有不足。本文在回顾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席骁 《中国科技博览》2010,(12):225-226
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做出了许多研究和努力,本文从概念、发展历程、评估体系等方面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阐述,并总结了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绿色设计的工程车辆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对工程车辆进行绿色设计的观点,并针对工程车辆绿色设计的综合评价体系,阐述和分析了其评价准则和评价指标的构成与内容.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高品质的人人居环境,正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建立在该评价体系的经济评价方法,估算绿色建筑为不同受益主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推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建筑的能耗评估并没有对空调系统的具体形式做出详细的规定.本文介绍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标准对公共建筑能耗评估中基准建筑空调系统形式的规定,并以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分析风系统形式、水系统形式和机组台数对基准建筑全年空调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调系统形式对办公建筑基准能耗影响较大,公共建筑能耗评估中规范空调系统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个实际工程在设计阶段的风、热环境的数值模拟,说明了利用建筑行业专用CFD分析工具可以高效的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阶段验证设计规划是否符合规范,并提供改进的参考数据;本文还重点说明了个别建筑专业CFD软件功能中多重网格技术的优异处。最后介绍了利用CFD分析工具可以方便地调用国际上通用的建筑业的各种评价指标对设计进行评价,提供了设计人员向客户介绍自己设计是否合乎标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ssessment methods of green building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rating systems among the United Kingdom, USA, and Germany.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the rating systems are moving from green buildings to sustainable building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cent research in academic areas, we survey the recent Ph.D. dissertations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Discussion is provided on the major research areas of green buildings, which cover accountability of life cycle cost, methodology for balancing the three pillars, and government vision and public policy.  相似文献   

14.
王浩  王建廷  程响 《标准科学》2020,(3):120-123
通过将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2014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从新国标的重点内容、评价体系、条文数量、评价方法等方面对新国标的变化和内容进行解读,并从标准的宣贯、管理模式、绿色金融等方面提出推进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我国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全国已评出1000多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为我国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及科技的发展,该评价标准也逐渐暴露出不少缺点。2011年底,韩国也根据本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颁布了最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相比以往的标准有较大的进步。通过对2011年底韩国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对工业建筑进行绿色认证的重要意义,并以中国绿标认证为例简要分析工业建筑认证的过程和方法,结合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案例,分析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节能环保作用,以及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工业建筑绿色认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方伟  曾博  徐富强  张建华 《发电技术》2019,40(5):440-176
作为一类重要的负荷侧资源,智能楼宇中广泛存在的各类分布式电源为极端灾害后电力系统的供电快速恢复及负荷转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此,提出一种针对智能楼宇负荷恢复力的综合评估框架,用于定量分析和计算极端灾害后智能楼宇末端存活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系统中重要负荷的转带能力。在对智能楼宇内不同类型物理设备进行建模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多能互补及能量耦合特性,首先,提出了电能转移量、热能转移量、冷能转移量3项定量评价指标,用于精确量化极端灾害后智能楼宇电源对系统负荷恢复的贡献。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随机混合整数规划方法,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上述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最后,以某一工业园区负荷为例,对所提评估框架进行有效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智能楼宇正常运行前提下可充分发掘智能楼宇的能源供应潜力,有效提升配电系统在极端灾害下的供能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是降低建筑物对化石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建筑评价中的“节能与能源利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为建筑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如何量化,在绿色建筑的评定中能够带来多少收益,一直以来是业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外建筑节能标准中对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能耗折减方法出发,结合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得分点,探讨可再生能源应用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严寒、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性指标以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状况,从用能特点出发,对建筑物和建筑用能途径进行了新的分类,给出各类的现状、问题和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