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酸蚀蚓孔滤失机理及对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施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酸化过程中极易形成酸蚀孔洞,影响施工效果.基质酸化时,酸蚀蚓孔的形成将增加基质的孔隙度,沟通天然裂缝,在碳酸盐岩基岩中产生负表皮效应,降低近井带的渗流阻力;而在酸压过程中,酸蚀蚓孔的形成导致酸液急剧滤失,严重降低酸液有效穿透距离.文中从酸蚀蚓孔滤失机理、酸液滤失控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讨论了有效控制酸液滤失的方法和工艺措施,并对碳酸盐岩油藏酸化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油藏堵水工艺技术是一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虽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所取得成果不多。本文主要介绍碳酸盐岩油藏的堵水思路,经过大量的室内动静态试验研究,得出了适合该类油藏的堵水工艺技术,并介绍了该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4.
针对碳酸盐岩酸化过程中存在的酸蚀蚓孔扩展问题,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径向的达西尺度和孔隙尺度的双重尺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径向上酸蚀溶解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蚓孔形成的条件。结果表明:新建模型与前人的实验结果非常吻合,能够用于研究径向蚓孔扩展;注入速度越大或扩散系数越小时,对流作用起主导作用,易于形成均一溶蚀;扩散系数越大或注入速度越小时,扩散作用起主导作用,易于形成面溶蚀;蚓孔是在对流作用与扩散作用相当的条件下形成的,它既能提供足够高的渗透率,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酸液用量;当扩散作用过大时,靠近井筒的一定区域内容易形成面溶蚀,在此区域外形成蚓孔突破;非均质程度存在一最优值,小于该值时,随着非均质程度的增强,蚓孔密度和突破体积均呈下降趋势,大于该值时,蚓孔密度和突破体积对非均质程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蚓孔表征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后特征,基于采油工程及渗流理论建立了表皮系数-蚓孔长度-酸液用量的内在关系图版,研究结果表明:蚓孔越长,酸化效果越明显,当蚓孔突破污染区域后,注入的酸液对实际的油气井改善效果不明显,此研究为碳酸盐岩储层酸化酸液设计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M油田为低孔、中低渗碳酸盐岩储层,油井必须经过酸化才能建产.本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CT扫描技术,定量分析M油田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含量和孔隙结构在酸蚀作用前、后的变化,研究盐酸与M油田不同储层岩石的反应规律,为酸化工艺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超深井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塔里木油田塔中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为充分挖掘水平井每一层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引进了水平井分段储层改造技术,介绍了分段酸压求产管柱、管柱结构特点、施工难点、施工步骤,分析了存在问题。对其适用性作了简要说明,经塔中62.6H井及塔中62.7H井的成功应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深井、超深井高温高压井下工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井下工具和工艺管柱在深井超深井中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下各种生产措施的运用,并对井下工具和工艺管柱在各种特殊生产措施中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展开专项研究。主要从压裂酸化、分层注水、机械卡堵水等方面对井下工具和工艺管柱进行研究,并对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所在深井、超深井高温高压井下工具进行了论述和介绍,有利于指导油气田的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川东北超深沉凝灰岩储层水平井储层改造技术尚不完善的问题,开展了地质特征分析,物性参数及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以及裂缝起裂、扩展特征研究。研究认为:川东北超深沉凝灰岩储层厚度较薄,属于低孔、低渗储层,黏土矿物含量高,脆性指数低,塑性极强,纵向上岩性复杂;储层破裂压力达到170 MPa及以上,应力差大于20 MPa,裂缝起裂及扩展难度大,施工压力高;储层岩石与酸液体系作用后易分散、垮塌,故宜采用固井滑套分段酸压完井方式,配套175 MPa压裂井口及装备,以提高施工排量,改善改造效果;可采用前置液态CO2、前置低黏液体、深穿透等孔径射孔、耐高温加重压裂液等手段降低破裂压力及施工压力;推荐以15%浓度盐酸作为酸液体系的基液,酸液体系须至少满足160℃流变实验及140℃动态腐蚀要求以及静置7 d后不出现弱交联、黏度增加的情况,剪切35 min黏度达到40 mPa·s及以上,同时要求少残渣、无析出、无结团。储层改造技术对策的研究对今后川东北超深沉凝灰岩储层的有效勘探与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油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温度高,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裂缝长度短,闭合应力高,有效导流能力保持时间短,水力加砂压裂液为惰性液体,侧向沟通能力差。结合常规酸压和水力加砂压裂的优点提出交联酸携砂酸压技术。室内实验了交联酸的交联、携砂、耐温耐剪切和破胶性能,同时研究了酸对支撑剂性能的影响、酸岩反应对冻胶携砂性能的影响,验证了交联酸携砂酸压的可行性。现场应用表明:携砂酸压沟通了更多的储集体,增大了改造体积,为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压、低渗、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酸化改造是天然气勘探、开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环节,亦是试气完井中的一项必备的工艺。文章介绍了长庆石油勘探局五年来针对该类储层酸化压裂工作所开展的室内研究和现场实践,阐述了三大酸化压裂工艺技术(低粘度酸压、稠化酸酸压、多级注入酸-闭合酸化)各自的技术特点、应用模式和应用效果,对该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工作作了全面深入的总结:认为在地质分析和室内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酸化模拟计算和现场资料分析所建立的陕甘宁盆地酸化工艺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四项配套技术(负压射孔与预处理技术、塑料球选压技术、排液技术、质量控制技术与监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APR工具在川东北高含硫超深气井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川东北地区高含硫化氢气井的完井测试作业中,对APR测试时各种测试管柱的适用范围和性能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不同的井况及具体的试油目的,优选测试管柱结构,可大大提高测试成功率并有效缩短测试时间和成本,降低测试对储层的二次污染,从而解决川东北高含硫气井测试的难题。图6参3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地区河坝1井属一口高温、高压、高产气井,也是目前国内投入开发的井口压力最高的气井之一。针对河坝1井在投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三高"气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采用可靠的井口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合理选择高压平板闸阀,采用固定节流方式,合理分配节流压差,对油嘴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以及直接开井等关键技术,确保了"三高"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五宝场构造沙溪庙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宝场构造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是目前川东北地区在沙溪庙组地层中首先发现的气藏,也是川渝地区低效油气合作开发的重点目标。为此,通过沉积相、物性、横向分布等多方面分析研究,确定沙溪庙组储层具有以下特征:以中砂质粗粒、粗砂质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性质纯、性脆;具有低胶结物含量、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可分为洞穴、孔隙、裂缝和喉道3大类12个亚类,以次生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裂缝是油气渗滤的主要通道,储集类型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分选中等偏低、中低孔隙度中小喉型;加砂压裂对沟通储层、改造储层效果较好;沙二段底部嘉祥寨砂岩储层物性好、横向可追踪,是勘探首选产气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试验和应用的酸化工艺技术。从室内实验的研究方法、结果讨论及现场实施效果与分析等方面,论述了酸化工艺技术的研究思路。并突出介绍了多级注入与闭合酸压新工艺的室内实验、现场实施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式样分析及天然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地质力学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形迹组合,特别是在平面上其构造形迹变化更加特殊,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构造式样,这不是一次构造运动的结果,而是多期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该区横向构造式样和剖面构造式样的分析,总结了该区构造式样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发育规律,指出了该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7年以前,川渝地区传统钻井清洁生产主要采用实时固化填埋技术对钻井岩屑进行处理,该技术占地大,填埋池抗风险能力弱,无法实现废弃物的最终处置,环保风险较大。2017年,川庆钻探公司为持续推动钻井清洁生产工作,按照“少产生、再利用、零排放”的总体思路,真正实现钻井岩屑资源化利用目标,在川西地区超深井开展了钻井岩屑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截止目前,采用该技术共处理钻井岩屑5.86万m^3,烧制砖块2640万匹,实现100%资源化利用,烧制的砖块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证明了该项技术和处理模式的可行性,为今后四川地区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川东北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经历了3个成岩演化阶段: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浅埋-中埋成岩阶段、深埋成岩阶段。主要成岩作用有:泥晶化、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等。其中,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改善储集性能的主要有利因素。溶蚀作用发生在成岩作用的各个阶段,以早期大气淡水渗滤作用形成选择性溶蚀和深埋藏阶段含CO2和H2S流体对全岩的溶蚀作用为主。白云石化作用,以早成岩阶段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次之。与复杂的成岩作用对应,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孔隙大体也经历了4次重要的演变:沉积时原始孔隙度为35%、准同生-早期成岩阶段后的25%、浅埋-中埋成岩阶段后的5.5%、深埋成岩阶段的10%。由此认为,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相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主要依赖于白云石化作用和深埋成岩阶段的非选择性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的鲕滩气藏是该盆地最近的勘探重点。指出该类气藏储集岩主要有残余鲕粒白云岩、鲕粒灰岩和泥-粉晶白云岩,其中残余鲕粒白云岩是最好的储层;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储层为低孔低渗性裂缝-孔隙型,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和裂缝控制;优质储层主要由台缘鲕滩发生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所形成—台缘鲕滩沉积初期发育大量的原生粒间孔,后经过压实和胶结作用,孔隙几乎全部被破坏,再经过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大量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20.
阐述川东北地区石炭系气藏出水现状,研究水体活动规律,探讨水侵特征、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治水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