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铁路钢轨与辙叉焊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面焕 《焊接学报》2000,21(1):17-29
高碳钢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 ,属于异种金属材料的焊接 ,由于二者材料本身的焊接性都较差 ,而且所要求的焊接工艺差异甚大 ,所以给焊接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采用手工电弧焊的方法 ,采用增加过渡层、U形坡口对称焊的方式 ,钢轨侧过渡层金属为Ni-Cr-Mo系材料 ,辙叉侧过渡层与焊缝金属为Mn -Cr -Ni系材料。首先堆焊过渡层 ,而后再将带有过渡层金属的钢轨和辙叉焊接在一起。另外采取了某些特殊焊接工艺措施 ,在高锰钢焊后无碳化物析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同时解决了高锰钢焊接时变形及焊接残余应力大的问题 ,成功地进行了钢轨与辙叉标准试件的焊接 ,经检验考核达到或超过了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锰钢与U71Mn钢思钢的焊接性能差别较大,将其对接焊时除采用特殊工艺外,必须使用合适的焊接材料。文中介绍了二种事金系焊条作为过渡层和对接材料,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钢过渡实用Nm-Cr-Ni系合金,延伸率大于40%,夏比冲击功大于100,钢轨过渡要用Cr-Ni-Mo系合金,CaO-CaF2-SiO2型渣系,抗拉强度为855MPa,延伸率、专心性均高于钢轨,分别为20%和90J以上。  相似文献   

3.
高碳钢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难度很大,仍属国际性难题。文中用手工电弧焊的方法,对高锰钢短轨(长600mm)和高碳钢钢轨(长600mm)标准件进行了大量的实物对接焊试验研究工作。最终采用增加双介质过渡层方式、全包覆过渡层形式、高锰钢侧过渡层二次水韧处理工艺、U形坡口接头、对称焊接方法等技术,对钢轨与辙叉标准试样进行了成功的焊接,通过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静弯及疲劳检验,对焊接接头进行了力学性能检验及金相组织分析,检验结果均达到和超过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指标要求,该技术可直接用于铁道线路上辙叉与钢轨产品的焊接。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21/4Cr-1Mo与0Cr19Ni9异种钢的焊接问题,提出两种方案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经过一系列试验,确定了较佳的焊接材料,采用TIG焊TG-82焊丝封底,A412焊条盖面,所得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实践证明,采用氩弧焊封底,镍基时材盖面或采用基焊材堆焊过渡层,25Cr-20Ni盖面进行异种钢的焊接,可以保证高温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叶玉芬  俞春尧 《焊接》1997,(4):15-17
换热器筒体0Cr18Ni10Ti与法兰锻16Mn厚板的焊接,通过工艺试验及工艺评定,采用A302焊要堆焊隔离层,H0Cr20Ni10Ti焊丝+HJ260焊剂埋弧焊填充层,背面清根后手弧焊的焊接工艺,焊后经100%X射线检验,焊缝一次合格率为95%。  相似文献   

6.
高锰钢和高碳钢的焊接由于化学、物理、力学等性能差距较大 ,所以焊接难度较大 ,论文Ⅰ和Ⅱ分别将高锰钢和高碳钢各自的焊接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 (SEM )分析、能谱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检验 ,确定出了高锰钢焊接及高碳钢焊接的方法 ,为高锰钢产品的焊接或高碳钢产品的焊接提供了实用可行的焊接工艺。论文Ⅱ还对这两种材料进行了直接焊接、加单侧过渡层焊接、加双介质过渡层焊接的试验研究 ,制定出了高锰钢与高碳钢焊接的最佳工艺规范 ,同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试验 ,为高碳钢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锰钢和高碳钢的焊接由于化学、物理、力学等性能差距较大 ,所以焊接难度较大 ,论文Ⅰ和Ⅱ分别将高锰钢和高碳钢各自的焊接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 (SEM)分析、能谱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检验 ,确定出了高锰钢焊接及高碳钢焊接的方法 ,为高锰钢产品的焊接或高碳钢产品的焊接提供了实用可行的焊接工艺。论文Ⅱ还对这两种材料进行了直接焊接、加单侧过渡层焊接、加双介质过渡层焊接的试验研究 ,制定出了高锰钢与高碳钢焊接的最佳工艺规范 ,同时进行了力学性能的试验 ,为高碳钢钢轨与高锰钢辙叉的焊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ZGMn13和ZG45的金属焊接性,选择了焊接材料为H1Cr#1Ni10Mn6焊丝的MAG气保焊工艺方法对异种金属进行了焊接工艺试验,通过分析接头组织及性能,得出了该焊接材料焊接异种金属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邱振生  蔡龙庭 《焊接》1996,(9):19-21,25
对42CrMo与St45.8对接接头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根据电厂现场安装特点,提出了在42CrMo坡口侧堆焊过渡层现场焊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该焊口的现场焊接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Cr10Si2Mo钢与4Cr14Ni14W2Mo钢摩擦焊焊接接头的力性能试验分析,认为接头脆性是一个突出问题,而焊后采取合理的热处理规范参数及工艺措施。是改善和提高摩擦焊接头力学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800 MPa级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焊条电弧焊和气体保护焊两种方法,分别对具有良好抗焊接裂纹敏感性的800 MPa级船体用钢对接接头进行两种工艺的焊接,并对其焊接接头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 结果表明,两种焊接方法焊缝组织主要为交织分布的板条马氏体、贝氏体,以及一定量的针状铁素体,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SMAW(焊条电弧焊)焊缝宏观金相可见明显氧化夹杂;两种焊接方法所得焊接接头具有相似的硬度分布,抗拉强度相当,且均断在母材,但SMAW侧弯试验件出现0.5 mm裂纹;?50 ℃下SMAW接头冲击韧性低于GMAW(气体保护焊)接头,SMAW断口由河流花样的准解离小刻面和少量的韧窝组成的撕裂棱构成,属于韧-脆混合断裂,GMAW断口由小且深的韧窝构成,属于典型的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焊接方法对异种钢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手工焊和CO2 气体保护焊分别对BB5 0 3钢与Q345B钢进行了异种钢焊接 ,对异种钢焊接接头进行了冲击、拉伸、侧弯、硬度等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以及焊接性评定。结果表明 ,CO2 气体保护焊后的焊接接头具有相对更优良的综合性能 ,BB5 0 3钢的焊接性优于Q345B钢。  相似文献   

13.
钢箱梁焊接接头的断裂韧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冲击试验评定钢箱梁焊接工艺存在局限性,指出用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试验评定钢箱梁焊接工艺的优越性.介绍了焊接工艺CTOD断裂韧度评定的方法.针对港深西部通道香港段后海湾大桥钢箱梁焊接建造,运用英国标准BS7448对两项拟用焊接工艺进行CTOD试验评定.结果表明,埋弧自动焊工艺焊接接头的CTOD断裂韧度较高,该工艺可以直接用于钢箱梁焊接施工;而焊条电弧焊工艺焊接接头的CTOD断裂韧度较低,经扫描电子显微镜断口分析和X射线分析,发现其原因是焊缝中心存在气泡、微裂纹、夹杂物和硫等有害元素.试验评定结果为港深西部通道香港段后海湾大桥钢箱梁焊接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日本的低合金耐热钢用焊接材料和埋弧焊焊剂新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情况。耐热钢用焊接材料包括焊条、药芯焊丝、填充丝和实心焊丝,适于焊条电弧焊、MAG焊、MIG焊、TIG焊和埋弧焊等。埋弧焊用焊剂既适于接头焊接也适于堆焊,适用的钢种有低碳钢、高强钢、铬钼钢、低温钢、不锈钢、耐热钢、镍及镍合金等。堆焊方法既适用于丝极堆焊也适用于带极堆焊,堆焊层适用于耐磨堆焊或耐蚀堆焊。  相似文献   

15.
5A02/0Cr18Ni9异种金属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A02防锈铝与不锈钢0Cr18Ni9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分析了接头成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与断口特征.结果表明,铝、钢的对中焊接头中生成了大量的脆性Fe-Al金属间化合物,未能实现有效连接.偏束焊接头成形总体较好,两母材实质为熔—钎连接,铝—钢界面上生成了一层厚度为1.5μm的化合物层,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层由FeAl,FeAl3与FeAl6等相混合组成.熔—钎焊接头最高抗拉强度达136MPa,为铝母材强度的62.7%,断口呈现出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的混合特征,接头的断裂发生在化合物层及其附近的铝焊缝区域.  相似文献   

16.
陈忱  王少刚  俞旷 《电焊机》2011,41(10):88-91
针对304L/SA516Gr70不锈钢复合板,采用钨极氩弧焊方法并选用ER309L焊丝焊接覆层和过渡层,选用E5015焊条电弧焊焊接基层.对焊接接头进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拉伸试样断裂于母材,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达573.4 MPa,断口呈明显的韧性断裂;观察接头金相组织表明,过渡层焊缝组织为黑色的蠕虫状和...  相似文献   

17.
焊后热处理对BB503钢焊接接头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45mm厚的BB503钢板分别采用手工焊、CO2气体保护焊、埋弧自动焊进行焊接,对部分焊接接头进行了焊后去应力热处理。比较了不同工艺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差异。结果表明,经于工焊和CO2气体保护焊焊接的BB503钢板的焊接性优于埋弧焊;焊后热处理消除了焊接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大幅度提高了接头各区的冲击韧度,综合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The explosive welding of the axisymmetric 30CrMnSi tube and tungsten alloy rod was studi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weldability window of these two metals was obtained, which could enable the prediction of the welding interface morphology under different explosive conditions. The explosive welding tests under different explosive loading conditions were carried out and 30CrMnSi/tungsten alloy composite rods were obtained.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s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0CrMnSi steel tubes and tungsten alloy rods could be successfully welded together. The welding interfaces of composite rod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explosive loads had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explosive load, the welding interface transforms from a straight interface to a corrugated one and even forms a melting transition zone at the interfac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transition zone showed that the region consists of two kinds of welded materials. It indica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t the interface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exceeded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the tungsten alloy, and both of the welded materials generated melting phenome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