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宜兴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均陶作品特有的一种装饰手法。在宜兴的陶文化中,均陶堆花与紫砂、精陶、彩陶和青瓷被称之为陶艺界的"五朵金花",均陶一直都有着"大器"的美誉,展现出均陶的大气与稳重、古朴又不失华丽。陶都宜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脉络浓厚,在几千年的制陶历史中紫砂陶瓷文化艺术孕育其中。均陶堆花工艺历史底蕴浓厚,绚烂多彩、端庄大气的艺术特点,经过这么多年以来,时至今日已经焕发了新的生命,一代一代的均陶人呈现出了完美而精致的均陶作品,进行了艺术创新,弘扬了均陶技艺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宜兴均陶工艺带着厚重的地域特征,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当地独特的均陶成型技法密切相关。从陶瓷文化的角度去观察,丰厚的文化底蕴自始至终存在于均陶的材质、工艺和气质中,彰显了宜兴均陶的文化髙度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潘奕宇 《江苏陶瓷》2021,54(5):83-8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代代相传、留存于基因中的无形财富,它们可以是悦耳动听的歌谣,可以是活跃在手中的技艺,它们贴近大众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宜兴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一共拥有8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关陶瓷技艺的一共有10项,分别是:国家级的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江苏省级的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和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宜兴市级的宜兴紫砂矿料练制和运用技艺、宜兴陶柴烧技艺、传统锔瓷技艺、陶胎髹漆技艺.  相似文献   

4.
宜兴均陶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展现了艺人的智慧和匠心。宜兴均陶融合了书画、堆花艺术,集观赏性、收藏性、文化性于一体,享有"天下无类"的美称。本文以均陶作品"凤凰于飞瓶"为例,浅谈其独特的堆花工艺和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5.
"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宜兴均陶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审美艺术价值,也有其社会人文价值及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宗根林 《江苏陶瓷》2021,54(2):31-32
宜兴均陶这一古老的技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均陶艺人的传承之下,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艺术享受,许多朋友在探寻紫砂奥秘的过程中,对于均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为之倾倒入迷.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宜兴均陶作品"松鹤长青",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均陶技艺的把控是非常娴熟的,同时又特别地善于把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题材巧妙地融合起来,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力作.这样的艺术精品可以代表宜兴古老的陶瓷艺术,又可以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艺术审美,让我们在陈列欣赏的同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其中浓浓的祝福之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宜兴陶瓷又获殊荣,捧回三块金质奖.这三块金质奖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生产的方圆牌紫砂茶具、宜兴均陶工艺厂生产的金龙牌均釉园林陶、宜兴精陶厂生产的银鱼牌精陶餐具.  相似文献   

8.
宜兴均陶自宋代以来,就享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誉,因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含量深受人们的珍视而成为陶中瑰宝。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均陶古朴典雅、气韵生动,得到了皇室宫廷的青睐。宜兴均陶在明代中叶被称为"宜均"或"欧窑",是宜兴陶瓷艺术中可以与紫砂媲美的艺术品。至清  相似文献   

9.
话说均陶     
朱书华 《江苏陶瓷》2007,40(4):36-37
宜兴均陶有着和紫砂一样的声誉和历史,他蕴涵了丰沛的陶瓷文化,带着厚重的地域特征、中国特色,在秦汉、唐宋的宜兴釉陶影响下一路走来,经上千年的艺术创造,获得了"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语。  相似文献   

10.
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实用大方、精致美观、色彩丰富、题材多样等诸多优点,深受世人的喜爱,是家庭陈设、桌案雅玩的常用摆件,曾经在清朝大兴于世,反映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民间手工艺之中极具特色.均陶工艺最具独特的艺术风采在于其均釉和堆贴花的装饰,而其这种在民间成为“拇指艺术”的堆贴花装饰技艺,充满想象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文化内涵,使得均陶的文化与装饰魅力不断提升,表现美的形式不断扩展,实现了优化情感、感动人心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宜兴,古称荆溪.然而,无论"宜兴"还是"荆溪"都及不上"陶都"之名.陶都,顾名思义乃是陶之古都,而这里的"陶"并非是泛指日常生活中一概的日用陶瓷,而是特指宜兴独有的艺术文化--紫砂.  相似文献   

12.
宜兴均陶独特的堆花工艺被称为"指尖的艺术",全凭艺人拇指端的功力,把不同的泥料化为绕指柔,呈现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常见的山水、花鸟等不同题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艺术特点,主要的产品以大件的实用陈列为主,陶台陶凳、花盆鱼缸等等尺寸不一,赏用俱佳,在风吹日晒的磨炼之下越发鲜明光亮.从整体上来看这件宜兴均陶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3.
宜兴紫砂闻名天下.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宜兴紫砂壶在浩瀚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在明清两代,地处江南的宜兴,人文荟萃的紫砂品也因此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气息,而之所以能成为名陶,是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如今,随着茶文化、陶文化的兴盛,宜兴的紫砂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光景,如何"沙里淘金",独具慧眼,挑得一把自己中意的紫砂壶,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4.
刘俊 《山东陶瓷》2020,43(1):23-24
宜兴均陶起源的时间为宋代,它原先是在粗陶的基础之上完善发展而来的,通过多种釉彩配比变化,经过高温烧制发生窑变,从而形成的一个独特品种。均陶有一种特殊的装饰工艺,就是均陶堆花,可谓一绝。均陶"福运临门笔筒"就是把宜兴独特的均陶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门神的形象完美的融合,用精致的堆花把这一题材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把其中所蕴含的福运来临、守护平安、吉祥如意等思想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徐建国 《江苏陶瓷》2012,45(5):63-63
陶都——宜兴,寥寥数语是难以说透其文化底蕴的:既丽且康,大哉宜兴;圣贤之乡,卓在宜兴;文化之邦,美哉宜兴;时代之光,壮哉宜兴……陶都几千年的文明史传承和多元文化的丰富积累,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今天,陶的古都要成为陶的名都,要在文化发展的格局中独树一帜,突出陶都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通过新颖的文化创意将宜兴的多元文化资源转化成强大的特色产业,紫砂作为宜兴的品牌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急先锋",要用文化不断激活紫砂艺术作品之生命力,要设计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  相似文献   

16.
陶都宜兴的紫砂壶艺自诞生以后,经历过明、清争相追捧的鼎盛时期,也经历过寥落萧瑟的低谷,历经数百年的艺术沉淀,在茶文化、陶文化不断交融的当代又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紫砂以其独特的材质及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陶文化中的瑰宝.在宜兴紫砂的文化记忆之中,包含了太多的文化艺术成就,以文入壶、凭壶呈艺是宜兴紫砂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挖掘更多的文化内涵,巩固和传承古老的技艺依然成为了当代紫砂艺人承继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写在前面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与其相对的是"陶都"宜兴。宜兴产陶,起码可以追溯到汉以前,在蜀山附近出土的汉代陶罐成千上万。而后世宜兴之均陶亦是其流变的产物,但宜兴作为"陶都"其根本所在是"紫砂陶"。自明代起,宜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逐渐孕育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宠儿"紫砂壶艺",作为"砂壶"是百姓日用之具,是市民闲情文化的象征。亦是文人雅士品茶论道的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宜兴紫砂发展得很快,尤其是80年  相似文献   

18.
刘俊 《江苏陶瓷》2014,47(5):22-23
宜兴均陶独特的成型装饰技法,彰显了均陶的文化成就。均陶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本地特性,既东方,又古老;既传统,又时尚;既质朴,又高贵。从陶瓷文化的角度去观察,这种精神自始至终地包含在均陶的材料、工艺和气质中,本篇以“吉祥如意神兽钵”为例,探索均陶的工艺设计及其吉祥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9.
均陶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均陶装饰绝活.它以大拇指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风骚、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20.
宜兴均陶是宜兴陶瓷艺术的"五朵金花"之一,具有实用大方、美观精致、题材丰富等诸多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家庭陈设、桌案雅玩的常用摆件,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民间手工艺作品中极具代表性.均陶工艺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采在于其堆贴花装饰手法,这种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的手法无限地丰富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和形象内涵,"冠绝一世、独步千秋",使均陶工艺的文化与精神层次不断提升,达到出神人化的审美效果,实现优化情感、触动人心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