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通过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和低温弯曲蠕变试验测试了不同试验条件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蠕变劲度模量,分析不同的组成材料对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低标号沥青和外掺剂能够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降低沥青混合料在高温蠕变过程中的瞬间变形和黏弹性变形发展的速度,但低温环境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对持续弯拉应力的松弛能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沥青的低温劲度模量与其低温性能密切相关,SBS改性沥青的低温评价指标的确定是反映混合料的低温抗裂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本文采用沥青劲度模量的理论模型对五种SBS改性沥青结合料的5℃延度和不同温度下的劲度模量进行研究;同时为了验证试验结果的合理性,采用同一级配,进行了五种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弯曲试验,对混合料的低温劲度和弯曲应变能密度与沥青的劲度模量-10C及5℃延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沥青结合料的-10℃劲度模量值与低温劲度和应变能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可以将沥青的-10℃的劲度模量作为SBS改性沥青的低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沥青混凝土中加入聚酯纤维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寿命.方法通过劈裂试验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并基于损伤力学计算理论,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考虑在车辆荷载和温度荷载耦合作用下对含有反射裂缝的路面体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结果加入0.296的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体的疲劳寿命提高了51%.结论在沥青混凝土中加入聚酯纤维能够增加混合料劲度模量,提高路面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4.
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与疲劳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态模量试验和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纤维掺量为0.25%)的动态模量特性和疲劳性能,分析了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粘弹特性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纤维掺入后能降低沥青混凝土低温时的脆性,提高其高温时的劲度。同时,聚酯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损耗模量降低,其抵抗疲劳开裂的能力增强。间接拉伸疲劳试验也表明,聚酯纤维能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疲劳寿命,且在低应力的情况下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仿真计算中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等效模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的理论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中,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材料有限元计算的新方法.在Y.H.Zhao和G.J.Weng[1,2]所建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公式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修正确定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平均等效模量的简化公式 应用等效模量使有限元分析建模简单、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大体积和复杂结构的仿真分析 为钢筋混凝土这种被普遍认为难以进行高精度仿真的结构材料的分析计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寒区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路面的抗冻融性能,本文借助可靠度和损伤理论,建立了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演化的三维模型,并讨论了参数的实际意义。根据冻融循环下的混合料劈裂强度和劲度模量试验结果,建立各自的损伤演化模型,采用增强因子k来评价掺加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抗冻融性能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掺加玄武岩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和劲度模量对冻融损伤的抵抗能力均有所提高;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受到均匀的冻融损伤;劈裂强度受冻融循环的影响更为显著,可用于预估冻融损伤残余寿命。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不同压实度条件下,含水量对回弹模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含水量与回弹模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回弹模量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并没有在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压实度的条件下出现最大值,表明含水量对回弹模量的影响程度较压实度大.在不同压实度条件下,回弹模量与含水量的相关关系呈现一定的规律:试验中采用了A,B,C 3种土样,其中土样A和B回归公式中的一次项、二次项和截距的系数的绝对值随击实次数的增大而增大,C土样回归公式中的一次项、二次项和截距的绝对值是逐渐减小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粘弹性与损伤的分析理论,对含表面裂缝沥青路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损伤区半径和裂缝长度的改变量随温度和加载时间的变化,得到不同加载时间和不同变温的损伤区和断裂区的分布情况,模拟了损伤区的演化和裂缝的扩展过程;通过复合材料理论和劈裂实验的比较,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同时对含纤维和不含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提出了新型抗损伤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9.
以现象学法为基础,结合损伤力学原理,提出了纤维沥青混凝土疲劳破坏准则.通过不同频率、应力水平纤维沥青混凝土劈裂疲劳试验,研究了加载频率对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不同频率下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计算模型.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疲劳加载频率越低,沥青混凝土疲劳寿命对应力水平的变化就越敏感,低速、重载交通是造成沥青混凝土疲劳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材料有限元分析中的等效模量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决目前在研究复杂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质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问的矛盾,简化结构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方法应用复合材料力学理论和细观力学的等效模量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模量等效.结果在Y.H.Zhao和G.J.Weng建立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等效模量理论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征。提出了钢筋单方向分布、三方向分布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平均等效模量的简化公式.结论并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和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了笔者提出的等效模量公式的适用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有限元模型创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逼近论的讨论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Bernstein不等式,并且在逼进论逆定理的证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对满足Bernstein型不等式的一类函数系Fn建立Bernstein型不等式,讨论了该不等式与逼近论逆定理的关系,并进一步给出了该不等式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覆盖同余式的构造作了初步探讨 ,在k阶覆盖系的基础上 ,构造出了几种有用的其它覆盖系 ,对主要结果作了详细的证明 ,并给出了推论 .举例说明了覆盖同余式的构造方法 ,指出应将寻求更为简洁有效的构造同余式的方法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 .  相似文献   

13.
将覆盖同余式推广到多元覆盖的情形 ,证出了当 p1 ,p2 ,… ,pr为奇素数时 ,覆盖系 ai ∏rj=1pαijjki=1 各模两两不同的充要条件为〈ui1 ,… ,uir〉(〈φ( pα1i1 ) ,… ,φ( pαrir )〉) ki=1为一个 r元的覆盖系 ,又对一个多元的覆盖系〈ui1 ,… ,uin〉( mod〈mi1 ,… ,min〉) ki=1令 dj| [m1 j,m2 j,… ,msj]则有 k≥ s≥ t( d1 ,… ,dn)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 k阶同余覆盖系的概念及性质 ,利用这些性质 ,讨论了一些覆盖同余式的构造定理 ,特别是涉及最小模的有关定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双曲线关系不能很好地拟合土动模量随动力作用水平的退化,及Hard in和D rnevich的确定阻尼比的公式低估了动力作用水平低于一定值时的阻尼比的问题,基于3种黏性土动模量的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能很好拟合动模量退化的数学关系,式中所包括的参数少且容易确定.研究了固结压力对动模量退化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确定阻尼比的改进公式.上述成果可以合理地确定动力分析中土的动模量和阻尼比,提高分析结果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6.
首先简单叙述了用布里渊散射(Brillouin Scattering)测量晶体的弹性系数和压电系数的方法,并测得了国内首次生长出来的无芯Li_2B_4O_7单晶的全部弹性系数和压电系数,同时指出,该晶体在(100)晶面内声波传播沿[0,0,1]方向最慢,为5164m/s;沿[0,3~(1/2)/2,1/2]方向最快,为7505m/s,沿[1,0,0]和[0,1,0]方向声波传播速度为7087m/s。  相似文献   

17.
首次将双模量Winkler地基引入构造分析中,提出了具有某一种蛎对称构造形态的地质褶皱模型。根据分区原理构造连续位移函数和δ跳跃函数,再用Lagrange乘子将交界面连续条件引入到分区变分原理泛函之中。问题的数学描述建立了近似计算的基础。结果表明,非对称形态的关键因子L受双模量地基反差系数α的控制数值计算显示,思路和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将预测非贯通节理裂隙岩体等效模量的有效场方法与目前常用的其他一些细观力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指出,有效场方法具有计算简便、规范和预测精度高的特点,将其引入到岩体力学领域中计算含多组非贯通节理裂隙的岩体的等效模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的平均化方法建立片状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损伤力学理论,将损伤模型处理为随机“连桥”问题,给出这种宏观正交各向同性材料的9个独立弹性常数的显式表达式,并研究基体材料中孔洞形状及体积含量和裂纹密度对材料整体弹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Introduction Themechanicalbehaviorofcellularmaterialsde pendsontheirrelativedensity,cellgeometryandthema terialpropertiesofthesolidfromwhichtheyaremade.Theelasticmoduliofcellularmaterialscanbederived fromananalysisofthedeformationmechanismofthecell members.Thesimplegeometryofanidealizedunitcell allowsthederivationofrelationsbetweenmicro structural featuresandeffectivemechanicalproperties.Manytheoreticalmodelshavebeendevelopedtopre dicttheelasticmoduliofcellularmaterials[14].AbdEl Sayede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