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厂生产的 8t液压汽车起重机的回转轴承套圈 (见图1) ,材料为 5 0Mn钢 ,技术要求滚道表面淬火硬度为 5 5~6 0HRC ,硬化层深度为 3~ 5mm。滚道表面采用中频感应连续加热淬火。改进前后的硅钢片导磁体结构见图 2。改进前 ,轴承套圈滚道中频淬火时 ,导磁体容易发热 ,在淬火过程中经常产生松动、后退或烧坏现象 ,减少了导磁体的驱流作用。轴承套圈淬火后滚道根部经常出现 3~ 5mm的不连续软带 (见图 1) ,从而增加了轴承套圈的淬火返修率 ,且轴承套圈图 1 回转轴承套圈Fig .1 Schematicdiagramofbeari…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油浴淬火和盐浴淬火对GCr15SiMo钢制特大型轴承套圈淬硬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淬火方式加工的轴承套圈成品硬度均能满足技术要求;生产上可根据轴承套圈批量大小选用辊底式盐淬连续炉或井式油淬周期炉两种设备。  相似文献   

3.
韩伯群 《热处理》2008,23(6):47-50
轴承套圈的淬火畸变有尺寸变化和几何形状变化两种类型。对SUJ2钢制6200型轴承套圈进行了试验,分析了轴承套圈的淬火畸变量,如膨胀量、椭圆度和圆柱度与套圈尺寸、淬火油温、残留奥氏体量、淬火冷却均匀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涛  赵康 《金属热处理》2021,46(6):24-26
深沟球轴承常使用网带炉进行热处理,网带炉油槽机构和淬火油的粘度及冷速对轴承的淬火畸变影响较大。基于6206/01轴承套圈,探讨了其锥度畸变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轴承套圈热处理锥度畸变与淬火冷却均匀性相关较大,将小网带运行翻转速度调整为15 s时,可改善该轴承套圈的淬火冷却均匀性,较好控制6206/01轴承套圈的锥度畸变。对其他规格的轴承套圈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厂自 1996年以来 ,陆续承接了大型轴承内、外圈渗碳、淬火的加工任务。这些轴承属于大直径薄壁环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 ,既要保证渗层深度 (≥ 4 .5 mm)、淬火硬度、金相组织符合技术要求和检验标准 ,又要保证其变形量符合工艺要求。由于热处理工序复杂 ,渗碳周期长 (见图 1) ,使得变形量控制成为淬火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解决这个矛盾 ,我们以格里森淬火压床为压淬设备 ,设计制造了系列轴承内、外圈淬火模具 ,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取得了满意效果。图 1 轴承套圈的渗碳淬火工艺1 零件概况工件几何尺寸如图 2 a、b、c所示。要求…  相似文献   

6.
专利     
《大型铸锻件》2013,(6):51-52
专利名称:一种特大型轴承套圈的热处理方法 根据GCr15SiMn钢特大型轴承套圈的有效厚度,加热至800—830℃时,以每毫米有效厚度保温(0.7—1.0)min后,在ZHY-101淬火液中淬火,冷却至50-120%,出淬火液空冷至室温。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程车及其装备设备轴承套圈质量要求和常规套圈热处理设备的产量及其产品品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发一种新型辊底式可控气氛轴承套圈热处理生产装备线。该生产线由淬火、回火、等温处理及辊底传动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可实现多品种轴承套圈的高质量和高效大批量热处理生产。并以CGr15钢为例设计其最佳的生产工艺参数。生产的轴承组织结构好,刚度高,耐磨性强,内部缺陷少,质量满足GB/T 307.3—2017《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生产过程高效安全并可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8Cr4Mo4V钢制备的轴承套圈进行不同时间的冷处理,对热处理不同阶段的组织进行观察,测定钢中的残留奥氏体,并测定了经不同阶段热处理后轴承套圈尺寸,研究了热处理对轴承套圈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和回火使轴承套圈尺寸增大,冷处理使轴承套圈尺寸减小,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使比容增大,尺寸增大,冷处理降低淬火应力,使马氏体发生分解,比容降低,尺寸减小。冷处理在促进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同时,也使铁原子晶格常数缩小,析出超微细碳化物,从而导致尺寸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轴承套圈经贝氏体等温处理后,发现一条穿透壁厚的裂纹,裂纹沿油孔直径平行于套圈轴向扩展.综合运用宏微现金相分析方法对其原因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套圈油孔区域非金属夹杂物偏聚,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在淬火应力作用下,裂纹在应力集中较严重的油孔处萌生和扩展,最终导致套圈开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金相分析及断口观察,对GCr15钢轴承套圈的磨削开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淬火裂纹是套圈失效的根本原因,而原材料中Cr的带状偏析、套圈表面的应力集中、淬火加热时的氧化脱碳以及不当的磨削工序则共同加剧了淬火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1.
对轴承热处理常用输送带式淬火炉淬火过程中及淬火后轴承零件的畸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轴承套圈畸变的因素及机理,提出了减小畸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对轴承热处理常用输送带式淬火炉淬火过程中及淬火后轴承零件的畸变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轴承套圈畸变的因素及机理,提出了减小畸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减小GCr15轴承套圈热处理变形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华 《热加工工艺》2007,36(10):62-64
观察了采用铸链炉淬火热处理的GCr15钢轴承套圈淬火前后的金相组织,并观察了其锻造和球化退火后的组织,发现淬火前组织均匀,而淬火后的组织中存在部分屈氏体组织。考虑到生产成本,采用适当升高淬火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同时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冷却淬火介质的方法处理套圈零件,并对比不同方案处理的套圈变形量,发现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套圈的热处理变形,且成本增加很少。  相似文献   

14.
针对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后出现的低温冲击韧性不足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调质热处理工艺并对采用优化工艺前后的轴承套圈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热处理工艺即淬火温度保持950 ℃,预冷3 min后油冷淬火,565 ℃一次回火+550 ℃二次回火的二次回火快速油冷工艺可提高42CrMoNi钢轴承套圈调质处理后的低温冲击韧性,使其综合力学性能良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贝氏体等温淬火生产线在轴承套圈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费明节 《金属热处理》2001,26(10):30-32
1 引言铁路客车轴承是客车中的关键零件 ,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随着我国铁路向高速化发展 ,对客车轴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道部要求 :铁路客车轴承自 2 0 0 1年 1月 1日起按部批X1轴承图纸组织生产 ,原 4(15 ) 2 72 6QT型滚动轴承不得再生产。X1轴承与QT轴承的主要区别是 :X1轴承套圈采用GCr18Mo钢制造、热处理工艺为贝氏体等温淬火 ,其强度、断裂韧度、接触疲劳寿命均优于采用GCr15钢马氏体淬、回火的QT轴承套圈。我厂从 1994年开始研制提速用X‘轴承 ,1999年进行小批量生产 (30 0 0套 ) ,采用中温盐浴炉加热…  相似文献   

16.
模具专利     
《模具工业》2013,(1):55+60
<正>专利名称:热处理轴承套圈半自动渗碳淬火模具专利申请号:CN200920090925.4公开号:CN201424494申请日:2009-06-19公开日:2010-03-17申请人: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处理轴承套圈半自动渗碳淬火模具,其包括上压模、下压模,上、下压模设置在箱体的内旋转底盘上,箱体设置在油槽上方便于回油,旋转底盘通过链条和设置在箱体一侧的电机连接;在箱体内的压模外侧一周设置有喷油立管,在箱体的底部设置进油腔和进油口,喷油立管底部和进油腔相通,箱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解决了心部硬度低造成的废品问题,确保轴承套圈的尺寸稳定性,从而降低了返工率,降低了能耗,同时降低了废品率。  相似文献   

17.
改进淬火介质提高GCr15钢制轴承套圈淬火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在 90年代初将氮基可控气氛铸链炉自动生产线应用于GCr15钢制轴承套圈淬、回火。淬火介质主要用N32机械油。随着套圈尺寸的增大 ,有时出现淬火硬度严重不均和畸变等问题 ,采用今禹Y15T快速淬火油添加剂对N32机械油进行改性处理后 ,解决了套圈硬度不均 ,有效地控制了畸变。我公司铸链炉生产线自 1993年投产至 1999年初已累计淬火工件 70 0 0余t ,产品质量稳定控制在JB/T12 5 5 - 1991标准范围之内 ,淬火介质以N32机械油为主 ,冬季也部分补充N15机械油 ,对淬火介质除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外未采取其他检测手段 ,多年来也未出现…  相似文献   

18.
《锻压技术》2021,46(9):99-104
以航发轴承套圈基体为研究对象,将近净冷轧成形和马贝复合相变热处理工艺相结合,研究基于形变-相变协同作用下的工艺-组织-性能定量关系,进而实现某型航发轴承基体高强韧组织的形变-相变协同精确定量控制。结果表明:冷轧变形显著细化了贝氏体的尺寸,控制冷轧变形量在20%能够使回火后的强韧性明显改善。通过优化等温淬火的温度和时间,控制贝氏体的含量在10%~12%之间能够使冲击韧性进一步提升。基于航发轴承基体冷轧形变和马贝复合相变热处理工艺条件的精确控制研究,对某型号航发主轴承进行小批量试制,技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方法分析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对GCr15钢轴承套圈畸变和断裂韧性的影响。采用Deform-3D软件对轴承套圈贝氏体淬火工艺进行数值模拟。以圆柱滚子轴承NJ308为研究对象,仿真热处理后最大直径畸变量为0.08 mm,与试验结果对比,仿真误差14%。采用热处理工艺试验,测量贝氏体淬火后轴承直径畸变量为0.07 mm。对比测量分析常规马氏体淬火和贝氏体淬火后的畸变大小,贝氏体热处理后直径畸变极差小,更为均匀,有利于后续的磨削加工。通过断裂试验对比分析,常规的马氏体淬回火工艺断裂强度为113.3 kN,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为152.7 kN,断裂强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GCr15轴承套圈的热加工工艺,为抑制套圈停锻冷却过程中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和获得有利于促进碳化物球化的原始组织,在套圈锻热淬火与碳化物细化工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碳化物细化对提高GCr15轴承寿命的作用。一、试验条件与方法试验用料为现场生产同型号轴承套圈的电弧炉Gcr15钢,其规格与化学成分见表1。原材料的冶金质量符合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