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设计为一个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建构。该建构选择轻质的瓦楞纸板为材料,通过纸板的折叠塑造单体形态,利用丁卯等节点构件连接成一个长拱形。设计者把该设计置于城市环境中,组建城市新景观,意在改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和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法改变现今城市中毫无生气、缺乏景观的城市消极空间。该设计既扩展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又使公共空间变得更具视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城市环境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的外部空间与城市环境质量羌苑我国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城市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良好的、宜人的环境质量涉及诸多因素,公共和半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建设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对于完善城市整体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加快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改造既有城市地段、努力发掘已有空间的潜力,增加空间的多元化使用成为必要途径。文章从城市既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出发,对现有城市公共空间的空间利用情况进行梳理;提出在适合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布置体育设施,以及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中,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策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征 《山西建筑》2005,31(4):11-12
介绍了城市广场对改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促进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改变人们生活行为模式作用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广场模糊性空间设计理论,试图创造出一个更加充满人性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5.
严寒城市冬季寒冷、植物凋零,极 大地影响了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吸引力,降低 了人们外出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共空间的景 观活力能够加大人们户外活动的频率。本文 以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为主要研究 对象,依据严寒地区独特的气候状况,结合 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理论,确定影响严寒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的要素归属的三大 环境,分别为自然环境、事件环境和空间环 境。以此为基础,构建包含3个层次的严寒城 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 系,并建立评价模型。将评价模型应用于改 造设计实例,获得改造重点和改造策略,通 过使用后评价证明,利用该评价模型指导严 寒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居民对城市住宅公共环境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公共空间状态研究的力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公共空间优化和改进措施,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住宅公共空间.论文介绍了城市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现状,并就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钱才云 《华中建筑》2009,27(9):99-103
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短缺、当前正处在经济增长的快速城市化阶段以及各类城市空间“顽疾”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所提出的。论文阐述了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主要特征,并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完善城市空间功能角度论证了发展复合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城市生活使人们越发忽略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但是城市生活的本质是交往,城市文化属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只有激发人们与空间的互动,才能营建出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处于公共空间中的当代艺术作品不只是供人欣赏,它能够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同时,连接历史空间和现代空间,形成视觉焦点和视线通廊,激发人们对公共家具的多样使用启发思维、促进心灵与艺术的交流。公共空间与当代艺术的结合可以为公共空间注入活力,对于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博士文摘     
《新建筑》2001,(2):75-76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及建构过程中的整体性原则研究作者:骆小芳导师:胡绍学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在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环境不仅仅囿于建筑内部,而且向城市公共空间扩展。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整体环境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适宜的场所,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并增加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因此,城市公共空间是外部环境建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最近20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并日益…  相似文献   

10.
汤超 《中外建筑》2010,(1):51-5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公共空间存在种种弊病,比如形式单一、尺度失当、服务设施不足等,使城市公共空间因使用不便而缺乏活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影响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要素及塑造空间活力的途径。希望对今后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维寅 《中华民居》2012,(12):13-14
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一个过渡,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在分析架空层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利用方式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各地都在为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文章通过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对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强调了人的行为活动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强调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通过重庆两个公共空间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强调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是一个集政治目的、经济方式以及所有权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城市问题,在中西方不同社会进程的语境中,只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讨论城市空间的公共性才能使这一主题对当代中国城市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这一角度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是具有生产力却又不参与生产关系的城市构成,公共空间的存在离不开各种交织在一起的外围社会关系,而公共空间的生产力是通过激发或诱发不等生产关系此消彼长产生效果。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公共空间在中国的几个表现特征:公共空间无形态、公共空间即时性及公共空间的“非法”特征。  相似文献   

14.
洪燕丽  刘景森 《华中建筑》2011,29(11):44-46
城市应该是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复合空间,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带路城市的巨大环境压力,能满足人们休闲、社交、娱乐功能的小型共享空间正在逐渐消失.在呼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代,研究如何挖掘和利用城市现有小型公共空间的潜力,如何将其营造成为可被感知的、多功能的小型广场,对实现城市的宜居更具有现实意义.谊文以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城市中心区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城市公共空间由于汇集了多种类型的交通需求而成为交通问题复杂、空间环境难以改善的城市区域。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和中央商务区作为大城市公共空间的典型代表,其空间特征确定了立体化交通方式整合的类型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多样性、有序性、和谐性的分析,提出了公共交通整合与步行系统整合是实现公共空间立体化的两个重要内容。公共空间立体化交通方式的整合,不仅能够实现人与机动车的分流,改善人流密集型公共空间的交通秩序,还可以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各项功能稳定、集约、高效运转,提升城市公众生活的品质,增强城市空间的链接,创建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该设计为一个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建构.该建构选择轻质的瓦楞纸板为材料,通过纸板的折叠塑造单体形态,利用丁卯等节点构件连接成一个长拱形.设计者把该设计置于城市环境中,组建城市新景观,意在改善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和体验的城市公共空间,设法改变现今城市中毫无生气、缺乏景观的城市消极空间.该设计既扩展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又使公共空间变得更具视觉吸引力.该设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设计者希望通过它传达出自己作为一个建筑学子对城市空间的思考,即利用自己的双手,主动地、积极地改变城市人共同的家园——公共空间,使之不再是冰冷的、无人情味的"灰色地带",而变成人人爱护、爱护人人的城市乐园,让城市人的生活更添一抹亮色,更享一寸阳光.借上海世博的话来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设计者也希望,在城市更美好的过程中,建筑,能够尽上最大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7.
周辉 《山西建筑》2009,35(14):28-29
介绍了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的相关概念,分析了重庆渝中区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差的原因,提出了重庆渝中区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设计策略,从而为人们更好地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构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需要的基本条件,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公共效益优先、多样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构建策略,从而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是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准确地评价现有公共空间品质能为制定城市规划和相关建设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通过界定和剖析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概念和内涵,试图确立以满足使用者需要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一个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就寒地城市而言,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对人们抵御冬季恶劣气候、促进社会交往、增加体力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剖析寒地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冬季健康需求,及其与公共空间规划设计要素的关系,从公共空间的配置体系建立、布局优化、设计要素支持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寒地城市冬季公众健康的公共空间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