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到手持GPS和Google Earth软件间图形数据的转换,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野外工作效率。文章简要介绍了Google Earth软件及其坐标系统、投影参数、实用功能和行业应用;讨论了已知大批量坐标数据及线性图形导入到Google Earth,未矢量化图片导入到Google Earth,手持GPS航迹导入到Google Earth的操作路径问题;同时介绍了将Google Earth线性图形导入到手持GPS中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Google Earth卫星地图系统为开发平台,基于其影像及经纬度和地标等功能,利用其二次开发接口Google Earth COM API对Google Earth的数据资料进行提取,对其功能进行扩展,使其在线路方面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数字校园和Google Earth数字地球平台相结合已成为了实现数字校园的途径之一。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采用Google SketchUp对校园建筑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基于本地服务器与Google Earth服务,利用Google Earth Plugin以网页形式在地球平台上发布学校三维全景,并提供浏览、定位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基于Google Earth的建筑物三维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Google Earth可以进行三维地形浏览,但对于建筑物大部分地区只能看到顶视图,虽然在国外某些地区可看到三维建筑模型,但只建立了"火柴盒"式的简单模型;建筑草图大师Sketch Up为我们提供了一款构建三维建筑模型的软件,通过上传三维模型到Google服务器,就可以弥补Google Earth在三维表达方面的缺陷,使Google Earth软件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包善文 《安徽建筑》2014,(1):144-145
Google Earth图像以精度高、形象直观、操作简单和使用免费等特点,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文章就Google Earth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并通过工程实例谈到了其具体应用,可以说Google Earth为工程测绘带来了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析水土保持监理在长输管道建设中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焱  吴胜琦 《城市勘测》2012,22(1):57-59
为减轻地形测量的外业工作量,更快更好地完成地形图测绘任务,本文提出了利用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并介绍了具体的测量方案、步骤,统计了精度。测量结果表明,在有Google Earth清晰影像的地区,只要采取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利用Google Earth影像测图,其精度可以满足1∶2 000地形图的精度要求。该方法简单快捷、可操作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杨卫平 《山西建筑》2012,38(20):152-154
将Google Earth引入梁场的选址设计过程,利用Google Earth提供的沿线卫星图片,从中选取备选场地,综合考虑交通、场地、水、电等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后确定出合理方案,为Google Earth在铁路梁场等大型施工场地的选取过程提供工程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Google Earth与Sketchup共同搭建一个从3D模型制作到3D模型展示的一个体系的一般步骤。3D模型在Sketchup中从平面图的获取、二维图的制作到3D模型的制作。制作完成,导出成为模型再导入到Google Earth中展示。通过制作3D模型的步骤,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第三期沙盘Ca D图制作出图书馆的3D模型,并把模型导入到Google Earth中展示。在3D建模与展示的过程中,Google Earth与Sketchup紧密结合,相互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16,(9):143-145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为进行交通安全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论文以公安部交管局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中国十大危险路段"为研究对象,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建立危险路段路线信息,通过Google Earth与AutoCAD坐标系转换,得到道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和其他因素,然后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平面线形、纵断面设置不合理和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通过对105国道K2595至K2605段实地调查,说明采用Google Earth进行危险路段分析能大幅提高评价效率,最后给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10.
Google Earth在地质勘查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小波  马熹肇  武娟 《矿产勘查》2012,3(4):523-526
文章简要说明了传统地勘测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对Google Earth软件进行了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Google Earth在地质勘查中进行测量布网的踏勘设计工作,即从测区情况的查看到方案的编制及实际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可利用此软件进行规划、部署测量工作,节省探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主要论述了Google Earth在公路选线中的应用,从平原区公路选线和高山区公路选线两个角度研究了其应用领域,并结合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具体的工程实例分析,如广东中山某高速公路的修建和贵州西部某高速公路的修建,在应用Google Earth时的优势,以求能够更好的提高公路选线效率。  相似文献   

12.
Google Earth卫星影像可用于辅助高压输电线路的初步设计,其具有免费、更新快、几何精度高的优点。为提高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利用效率,研制了"天津全市卫星影像批量下载+需要时通过局域网分发"的便捷解决方案,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姚志刚 《山西建筑》2015,(4):210-211
对Google Earth软件的起源、功能、特点作了介绍,分析了利用Google Earth影像图及数据,在公路勘察各阶段提供导航和定位的方法,以期为路线方案设计、比选及方案汇报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公路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路总体设计当中很集中的一种体现就是公路设计当中的路线设计,所以为了将设计质量提升,应在公路路线设计当中采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Google Earth是一种虚拟的地球软件,其简称为GE。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利用Google Earth辅助公路路线设计。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8)
文章以南京地区为例,利用Google Earth建立野外地质实习的三维模型,用于指导学生进行野外实习点的位置确定和地貌分析,并进行断层的三维影像特征分析、遥感解译、地貌剖面的建立等内容。基于Google Earth的三维模型在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野外实习内容的直观认识以及对地貌和地质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市政道路现场踏勘的目的和流程,并以湖南省邵阳市某城市快线现场踏勘为例,阐述了Google Earth和智能手机户外助手APP在现场踏勘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应用Google Earth和智能手机户外助手APP,不仅可以提高现场踏勘的准确性,而且应用起来简便易行,也有助于形成完整的踏勘流程,提高踏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0)
以Google Earth为代表的电子地图由于其强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和3D立体显示功能,被广泛地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这套软件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是基于某个地球中实际的区域或事物作为案例,进而讲解对应的知识的,案例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了Google Earth在课内外地理教与学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以Google Earth卫星地图系统为开发平台,利用其城市公路、街道、地形数据和地标功能等,整合城市路灯监控相关地理信息构建城市路灯监控地理系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运行在Google Earth平台上的城市路灯地理信息,支持影像数据更新和信息数据网络共享,能够发布各种与城市路灯监控相关的信息。该方法实现了城市路灯与地形的无缝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路灯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植入计划     
植入计划是一套建筑再植入计划,以Google Earth为载体,将虚拟建筑植入各个城市或地区,最后以交互装置和文献的形式展示。创作者基于“复杂系统”概念——将我们的生活世界,社会,甚至人体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进行观察,认知与研究,抛弃传统的建筑设计思维,通过对计算机算法的运用,改变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设计方式,尝试将算法的内在逻辑及执行过程与建筑(物体)本身的逻辑相联系,从而产生出超出预想的设计成果,并将由此产生的数字文件(3D建筑模型)植入Google Earth中,进行虚拟再现。  相似文献   

20.
付星星 《四川建材》2014,(3):170-171
介绍了Google Earth的主要功能,提出将其应用到道路的应急抢通工作中,并且初步介绍了其在震后道路应急抢通工作中的判识,震后灾区道路受损情况和主要道路震害的情况,实现震后道路抢通信息的动态管理方面的初步应用。Google Earth的应用可以避免震后道路应急抢通的盲目性,极大的提高道路应急抢通工作的效率,为生命救援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