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铟锌精矿铁资源制取铁酸锌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铟锌精矿铁资源制取铁酸锌新工艺系以湿法炼锌产生的中浸渣或高浸渣为原料,在盐酸体系中提取铟,并以提铟后的铁锌溶液制取铁酸锌.主要过程包括高温高酸还原浸出、置换除铜、萃取锌铟、置换铟、氧化萃取铁、铁酸锌制备.新工艺取消了除铁过程,简化铟回收流程,大幅提高铟回收率,并消除了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和大量铁渣对环境的污染.盐酸体系中铁锌容易彻底分离和提纯,从而有利于铁酸锌、锰锌软磁铁氧体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高档材料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锌湿法冶炼回收铟过程中铁在氧化锌挥发、氧化锌浸出、铟萃取及后续处理过程中的分布及行为。介绍了氧化锌系统铁的控制方法和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无铁渣湿法炼锌提铟工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提出了一种锌、铟清洁生产工艺,该方法在保留传统湿法炼锌主体流程的前提下,利用铁闪锌矿精矿的铁资源、部分锌源及锰矿的锰源,直接制备高档次的锰锌软磁铁氧体材料。工艺过程包括:中浸渣高温高酸浸出、还原及除铜、萃取提铟、初步净化、深度净化及开路锌、共沉淀、铁氧体制备等。本方法取消了湿法炼锌流程中的除铁过程,作到铁渣和SO2的零排放,简化了湿法炼锌提铟流程,大幅度提高铟锌回收率;同时解决了"直接共沉淀法"铁源的长期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锗和铟回收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伍锡军 《稀有金属》1995,19(3):218-223
对国内外锗和铟提取工艺及发展进行了评述,重点介绍了溶剂萃取工艺,并建议采用无机酸有机相联合浸出与溶剂萃取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湿法炼锌中铁的萃取问题。  相似文献   

5.
湿法炼锌中铟的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闪锌矿中的铟主要以硫化铟的形态存在。湿法炼锌过程中大部分铟富集到氧化锌中,氧化锌中铟的回收主要有酸性浸出上清液锌粉置换渣提铟工艺和上清液直接萃取工艺。他们的主流程中都包括了萃取、反萃、反萃液锌片置换、海绵铟熔铸、电解工序,最大不同在于后一种工艺减去了上清液和置换渣浸出工序。生产实践表明,直接萃取工艺铟回收率提高了23%,加工费降低了4.5万形t铟。  相似文献   

6.
锌冶炼工艺过程中铟、锗的综合回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ISP火法炼锌及常规法、热酸浸出湿法炼锌工艺过程中铟、锗的走向、富集及综合回收的生产实践;指出加压氧浸湿法炼锌工艺能在提锌过程中直接富集有价金属锌、铟、锗等,且其浸出率和回收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锌冶炼工艺过程中铟、锗的综合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ISP火法炼锌及常规法、热酸浸出湿法炼锌工艺过程中铟、锗的走向、富集及综合回收的生产实践;提出加压氧浸湿法炼锌工艺能在提锌过程中直接富集有价金属锌、铟、锗等.其浸出率和回收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湿法炼锌过程中铟的回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从湿法炼锌过程中提取铟的现状,并对国内各种提取铟工艺流程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证。本文对合理选择综合回收铟的工艺及提高其回收率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锌渣焙烧—酸浸提铟和锌—氯盐浸银和铅"处理湿法炼锌铁矾渣焙烧温度范围窄、难以工业应用的难题,提出"铁矾渣焙烧—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并副产磷酸铁—除铁后液提铟和锌"新工艺,重点研究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过程,包括磷酸除铁工艺条件、动力学变化规律、副产磷酸铁物相。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工艺条件为:P/Fe=0.9、温度85℃、时间8h、诱导剂加入量0.7g,除铁率为58.08%、铟损失率26%,铁矾渣中铁浸出率由23%降为9.66%(≤10%),除铁后铟浸出率为70.3%(≥70%),酸浸液中Zn~(2+)在磷酸除铁过程中损失很小,不受影响,三种元素浸出率均符合指标要求。磷酸除铁反应过程和铟损失过程均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1.25和46.12kJ/mol。磷酸除铁过程副产高纯度结晶型FePO_4·2H_2O。铁矾渣焙烧温度调节宽度达到70℃。  相似文献   

10.
从湿法炼锌铟富集渣中回收铟的过程中,渣、液带走的铟影响其直收率。本文结合10万t炼锌厂铟回收的生产实际,分析了影响铟直收率的因素,通过优化工艺,减少了由于工序较多而造成的铟损失,精铟直收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湿法炼锌工艺锌浸渣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常压酸浸和加压酸浸条件下锌浸渣的酸性浸出减量化效果,以及渣中锌、铜和铟等有价金属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常压酸浸条件下,渣量可减少65%以上,渣中锌含量可降至3%左右,锌、铜和铟的浸出率均在91%以上;在加压酸浸条件下,渣量可减少40%以上,渣中锌含量可将至2%以下,锌和铜的浸出率达到95%左右,但铟浸出率仅为70%左右,相对较低。常压酸浸过程锌浸渣中的铁绝大部分浸出,有利于铟的浸出;加压酸浸过程锌浸渣中的铁大量以铅铁矾的形式留在渣中,阻碍了铟的浸出。常压浸出液中铁含量较高,达到25 g/L以上;加压浸出液中铁含量较低,小于2 g/L,有利于后续浸出液中铜、铟的回收。常压浸出渣量少,有利于渣中铅、银的富集,可单独销售;加压浸出由于铁沉淀入渣,致使渣中铅、银富集比低,适合于铅锌联合企业返回铅熔炼炉。  相似文献   

12.
高铟高铁闪锌矿加压酸浸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高铟高铁闪锌矿精矿加压酸浸提取锌铟试验研究情况,重点考察精矿粒度、硫酸用量、时间、氧气分压力对铟、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二段加压浸出,既可以保证高的锌、铟浸出率,又能够实现锌、铟与铁的选择性浸出,降低浸出液的酸度。  相似文献   

13.
黄钾铁矾法可以有效处理铁、砷、锑等杂质含量高的锌精矿,并能有效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沉矾工序是黄钾铁矾法处理的关键步骤,可产出富铟的铁矾渣和供中性浸出用的上清液,其主要任务包括除铁、沉铟、排除系统中多余的硫酸根以及脱除部分金属杂质离子。文章对黄钾铁矾法工艺处理高铁高铟锌精矿的沉矾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杂质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并对其过程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2.3%的锌进入沉矾液,94.87%的铟、97.80%的铁及绝大部分砷、锑进入沉矾渣。  相似文献   

14.
铁矾法从富铟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液中沉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黄钾铁矾法从富铟高铁加压浸出液中沉铟的影响因素,并与黄铵铁矾法沉铟做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黄钾铁矾法具有更大的沉铟能力,且所需要的时间为3 h,远少于黄铵铁矾法沉铟所需要的时间。黄钾铁矾法沉铟最佳工艺条件:pH=1.73~1.75,温度96~98℃,铁铟摩尔比大于200,反应时间3 h,添加晶种,晶种添加量为理论生成铁矾量的1.5倍时,黄钾铁矾法沉铟率高达97%以上,铁的沉淀率也达到98%左右,为后续电积Zn提供了合格的浸出液。  相似文献   

15.
锌焙砂热酸浸出液还原-中和沉铟的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铁高铟锌焙砂的热酸浸出液,进行了还原-中和沉铟工艺条件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其中还原过程:硫化锌精矿过量系数1.3,酸度60 g/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还原后液Fe3+浓度小于1.0 g/L;中和沉铟过程:反应pH4.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 min,采用该条件,在浸出液中铟含量0.15 mg/L情况下,铁还原率93.81%,中和沉铟率99.80%,渣含铟0.36%。采用还原-中和沉铟工艺,既可有效回收铟,又利于下一步针铁矿沉铁。  相似文献   

16.
高铟高铁闪锌矿电炉熔炼回收金属锌和铟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铟高铁闪锌矿电炉炼锌回收金属锌和铟的工艺流程及生产实践。实践表明,电炉炼锌有利于高铁闪锌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可提高金属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利用软锰矿在酸性(硫酸体系)条件下氧化浸出闪锌矿,对其浸出液进行萃取铟分离铁。以P507-煤油为萃取体系,考察酸度、萃取剂的浓度、温度、相比(体积比)、时间等对铟铁萃取率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酸度1.5 mol/L、P507体积分数30%、萃取相比1∶1、萃取时间10 min、铟的一级萃取率可达到99%以上,而铁的一级萃取率为20%。对负载有机相进行草酸(30 g/L)洗涤,铁洗涤率为99.99%,而铟的洗涤率仅为0.000 1%。达到了萃取富集铟分离杂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含铟锌精矿低温氧压酸浸液铟的回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含铟锌精矿氧压酸浸液为原料,利用锌精矿还原Fe3+、中和沉铟方法进行铟的富集。在95℃、锌精矿加入量为理论量3倍、还原120 min条件下,Fe3+的还原率达到96%;中和沉铟时控制终点pH=4.0、温度70℃、时间60 min、通入氮气作为保护气条件下,沉铟后液含铟仅为0.004 g/L,所得铟渣品位在1%左右,铟铁比在8.3左右,铟得到很好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铟是铅锌冶炼副产物之一,世界上约90%的铟是从铅锌冶金工业副产物中回收的。随着工业的发展,铟的综合回收得到了广泛重视。试验研究了用硫酸从铅阳极泥中浸出铟,用碱中和浸出液,之后用锌粉、铁粉置换回收铟的工艺。工艺流程简单,铟回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