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以儒家伦理角度,从"三纲五常""理想人格"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进行伦理解析,认为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及所涉及的各种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彭晋媛 《福建建筑》2002,(B10):12-13
中华传统文化“礼乐复合”,艺术形式与伦理规范共鸣,追求艺术的韵律与社会的秩序对照呼应。因而,传统建筑通过空间领域的划分来规导人际行为,建筑空间与行为习俗共识,形成“内外有别”的空间格局,传统建筑通过具有标示功能的符号体系来表达人际关系,建筑形式与伦理秩序共语,形成“家国同构”的建筑关联。  相似文献   

3.
梁励园 《广东建材》2009,(3):170-172
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门的功能、形式、象征性、纪念性以及门与建筑平面、立面的构成关系等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建筑哲学内涵,并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健  王敏 《华中建筑》2006,24(1):16-17
道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方面广博,可说是中国伦理观念的本源和根本该文以道家代表经籍为依据,主要从象征和伦理角度浅析道家学说在空间、组织方式、方位等方面对传统建筑理念的影响特别着重分析了传统建筑的空间理念,“道”与“器”的意义、实现形式和基本组织方法并分析了一些相关传统建筑风格形成的伦理根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室内是“文以载道”和“物以载道”的最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明中的儒家伦理、道家境界及佛家意蕴等,都为中国的室内设计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6.
陈承旗 《建筑》2006,(23):74
建筑文化在泱泱文化海洋中属于门类文化。那么,什么是建筑文化?我认为,“建筑文化”是以建筑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为主导,集相应文化要素,通过技术的手段和艺术的方法所形成的能给人以意境的想象和教化效果的物体的文化形态。从建筑看文化,文化是建筑的根源。“一个民族建筑外显的形式,可以一直回溯到文化的起源。”(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国建筑文化的根源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即儒教文化、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儒教文化的核心是“礼”和“中庸”,反映在建筑上是伦理、均衡和对称;道教文化的核心是“道”,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  相似文献   

7.
牛彦 《华中建筑》1996,14(1):12-12
自然与人性的结合──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像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像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中...  相似文献   

8.
建筑·文化·自然──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安阳市建筑设计院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象奔腾的黄河源源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是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赤裸裸地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  相似文献   

9.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12,(7):177-181
该文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体现的礼乐精神、中和品格、比德理念三个方面,探讨了传统建筑审美的伦理向度,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占主流地位的建筑审美理想总是与伦理价值相依相伴,以建筑艺术的审美伦理化为旨归,具有浓厚的伦理品性,这是中国传统建筑审美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10.
“阴性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井空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纲伦 《华中建筑》1999,17(1):21-28
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阴性文化”的特征,认为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政体:“启立夏,家天下”;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如儒家“崇礼”“佛家”“悟空”,道家“法无”,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自古深受这种阴性文化影响,并产生独特有空间原型,所谓“井空间”即其中之一,从穴居时代中国先民的“竖井”到明清民居的“天井”,“井空间”的建筑表现源远流长,作为“外井式”井空间建筑形态的例证,  相似文献   

11.
郑志颖 《福建建筑》2014,(11):32-33
人类建筑之产生与发展,必与当时当地之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密切关联,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我国传统建筑和城市规划有着深刻影响,也极大影响着我国东南沿海传统古厝的建筑设计理念。以仙游县现存古厝中较有代表性的大厝为例,通过对其布局和建筑结构样式的分析,探析儒家文化与东南沿海传统古厝建筑设计理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及各种文化层次的审美要求,建筑形制及其装饰形式总是随着时代和环境而不断变迁。伊斯兰教在中国漫长的传经布道过程中,其建筑装饰逐渐将阿拉伯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建筑形制完美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有力推动了中阿建筑的发展。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是伊斯兰教建筑汉化的典型代表,其建筑装饰不仅体现了伊斯兰教教义,同时也融入了汉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与民俗内涵。本文以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的砖雕为例,对伊斯兰教建筑中装饰符号汉化的特征及形成缘由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宁  宋靖  孙伟 《山西建筑》2010,36(20):32-34
简要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和类型,从儒家思想的体现,建筑环境学理论研究,民俗民风三方面探讨了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并阐述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以期指导人们加深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了解,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建筑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受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建筑”之风盛行,但却缺乏中国文化内涵的支撑,因此,研究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坡屋顶作为建筑单体的视觉核心,形成了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重要印象。该文将坡屋顶作为切人点,研究其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多种应用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传统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在人们热衷于求“大”、求“洋”、求“奇”的同时,传统民族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如何把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有机地融入现代建筑,是当今建筑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对建筑的影响,说明了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教学原则。每个年级设置一个传统文化承继和发展的专题课程,探求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教育品质的提升。其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综合性最为突出的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内涵与空间架构的关联,以及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延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求。  相似文献   

18.
蓝滢 《山西建筑》2006,32(2):55-56
对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及建筑文化的失落进行了论述,对建筑文化的地域性、时代性、多元性进行了理性分析,提出了要将传统建筑的内涵精神运用到现代建筑中的建议,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杨宏杰 《山西建筑》2007,33(17):34-36
从西方建筑现象学理论的分析诠释入手,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哲学思想、建筑设计方法、传统建筑思想的内容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在比较与思考中得出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20.
焦自云  欧雷 《华中建筑》2009,27(2):37-39
台湾建筑学家汉宝德之“大乘的建筑观”,沉淀了一个学者深邃的思想。阅读他的建筑观,反思当代建筑界的现状和现代建筑师的职责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试从汉宝德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切入.通过平直的叙述了解其建筑观的演变和集其大成的“大乘的建筑观”,以及他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反思,希基此引发思考,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