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烃源岩及油气样品,从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及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特征等方面,开展了旬邑地区延长组的油源对比。研究表明,长6、长8、长9油层组原油在碳同位素特征、饱和烃色谱峰型、主峰碳、姥植比等反映生源类型与沉积环境的参数以及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物特征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显示原油具有同成因、成熟度相似的特征。但长9油层组原油在C27重排甾烷/规则甾烷、三环萜烷/藿烷等参数与其他原油有一定差异,分析认为该差异主要是由于来自不同沉积环境的烃源岩造成的。多生源参数综合分析显示,长6、长8、长9油层组原油与长7油层组生油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区内主要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运用原油物性、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源对比等分析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成因进行了分析。富县地区长6、长7段原油物理性质相似,均为低密度、低黏度的轻质原油;原油饱和烃平均质量分数为71.46%,芳烃平均质量分数为13.27%,非烃及沥青质含量相对较低;原油“饱芳比”值较高,平均值为5.43;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低碳数占优,主峰碳为nC15;生物标志化合物中C30藿烷优势明显;规则甾烷构型均呈反“L”字形分布特征,以C29为主;原油成熟度相近,均为成熟原油;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含部分陆生高等植物,沉积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陆相沉积环境;油源对比分析表明,长6、长7段原油与本区长73亚段烃源岩亲缘关系较好,而与长7段上部暗色泥岩及湖盆中心志丹长73亚段烃源岩对比性较差,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认为原油主要来自于本区长73亚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华庆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湖盆中心,是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油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系统采集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8、长9和长10等油层组原油和长7段烃源岩\,长8段烃源岩样品,分析原油和烃源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和组成,探讨原油的成因和油源问题。结果表明长8、长9和长10等油层组原油属于同一族原油,具有相同的成因,它们的油源均为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根据饱和烃、同位素和甾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下寺湾油田长3、长6油层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其主力烃源层。研究结果表明,长3、长6油层原油为同一类型原油,饱和烃含量高,成熟度生物标志物参数达到平衡状态,表征原油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作用,中等成熟度。原油碳同位素主要分布在-32.72‰-32.05‰之间,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规律:非烃>芳烃>原油≥饱和烃,各样品原油及其族组成碳同位素值相近,表现出一致的同源性。原油Pr/Ph值分布1.07-32.05‰之间,族组分碳同位素分布规律:非烃>芳烃>原油≥饱和烃,各样品原油及其族组成碳同位素值相近,表现出一致的同源性。原油Pr/Ph值分布1.071.21,C27-C29甾烷呈"V"型分布,伽马蜡烷含量较低,表征为淡水湖相沉积环境。通过油源对比并结合生储盖配套关系,揭示长3、长6原油为同一油源,并且为混源,长7烃源岩为主力油源。  相似文献   

5.
辽西凸起是渤海海域辽东湾地区目前勘探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对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原油地球化学分析,明确了该区原油的物性、族组分、成熟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凸起北段锦州20油田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的原油均属于低硫、轻质低成熟原油,饱和烃色谱完整,显示未遭受明显生物降解。原油母质为混合型,并且沙河街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少,东营组原油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多,原油母质形成于还原—弱还原条件下的微咸水或咸水沉积环境。沙河街组原油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沙河街组一段烃源岩;东营组原油具有双洼混源的特征,主要来源于辽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和辽中凹陷东营组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抽提物中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研究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探讨研究区中生界原油的来源.研究表明:根据姥植比、C30重排藿烷和8β(H)-补身烷相对含量,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B4类,原油可划分为Ⅰ、Ⅱ2类.Ⅰ类原油来自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A1类),Ⅱ类原油来自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A2类).长7油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该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陕北斜坡中部杏子川油田延长组原油物性、族组成、饱和烃气相色谱、萜甾烷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地质综合分析显示,不同层位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长4+5、长6原油性质基本一致,具有同源属性,其差异性可能主要与运移分馏效应以及原油成熟度有关。长9、长10原油与长4+5、长6原油性质具有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其具有不同的母源属性。Ts/Tm、C29ββ/(ββ+αα)、αααC2920S/(20S+20R)等反映原油成熟度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显示长9、长10原油具有较高的成熟度。长9和长10原油规则甾烷含量显示具有不同的成因。地质综合分析和油源对比表明:长4+5、长6原油均来自于长7生油岩,长9原油来自于其顶部的李家畔页岩,长10原油可能主要来源于长92有效烃源岩。  相似文献   

8.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延长组下部地层组合中的长7、长9、长10烃源岩及原油地化资料的对比分析认为,长7烃源岩碳优势指数CPI为1.2,长9和长10为1.09;3套烃源岩中碳奇偶优势比均消失;长7烃源岩中Ts相对含量高于Tm,而长9和长10烃源岩中Ts相对含量低于Tm,说明长7烃源岩的成熟度要高于长9和长10烃源岩成熟度;规则甾烷中其ααα20R构型C27、C28和C29甾烷的分布类型上,长7呈现为"V"和"L"型分布,长9呈现为近"V"字型和反"L"型分布,长10主体呈反"L"型分布。长8原油在研究区西部来源于长7烃源岩,在东部及南部既来源于长7又来源于长9烃源岩;长9原油在研究区西部来源于长10烃源岩,在东部及南部既来源于长9又来源于长10烃源岩;长10原油在研究区南部既来源于长10又来源于长9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张利 《石油学报》2012,33(4):595-600
巴彦呼舒凹陷西部陡坡带原油的族组分、饱和烃色谱特征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资料的分析表明,西部陡坡带原油类型分为稠油和正常油;沉积环境为缺氧的咸水或者半咸水湖泊强还原环境;饱和烃色谱分布完整,未遭受生物降解;原油的全油碳同位素组成都比较轻,δ13 C值在−32‰左右;原油中含有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三环萜烷含量较低,五环萜烷的含量较高;均以ααα-构型规则甾烷为主,且C29 甾烷的含量最高。油源对比表明,西部陡坡带南屯组和铜钵庙组的成熟原油来源于凹陷南屯组成熟源岩,南屯组低熟原油主要来自于本地区南屯组低成熟的源岩。  相似文献   

11.
双城—太平川地区为松辽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对该区扶、杨油层原油和青1段、青2+3段、嫩1段暗色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原油为同一族群,主要以青1段暗色泥岩为烃源层,部分青2+3段泥岩可作为烃源层有部分生烃贡献,但限于三肇凹陷与朝阳沟阶地,嫩1段不可能作为扶、杨油层的烃源层。另外,三肇凹陷与朝阳沟阶地的扶、杨油层原油主要以三肇凹陷和朝阳沟阶地青1段泥岩为烃源灶;长春岭背斜带与王府凹陷的原油主要以王府凹陷青1段泥岩为烃源灶,三肇凹陷与朝阳沟阶地烃源灶也对长春岭背斜带原油有部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沙湾凹陷是准噶尔盆地腹部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为了更好地厘清凹陷内二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储层中原油的来源,明确油气成藏过程和富集规律,对该凹陷东部典型井原油样品开展了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并基于对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开展了原油分类和油源对比。沙湾凹陷东部不同层系原油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原油赋存于二叠系及侏罗系储层中,其全油δ13C值和Pr/Ph比值分别介于-31.0‰~-29.0‰和1.0~2.0,αααR规则甾烷相对含量具有C27<C28<C29的特征,萜烷类多数表现出C20<C21>C23TT、C24TeT/C26TT<1的特征,且伽马蜡烷指数均小于0.30,这类原油主体来自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其中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油样中未检出Ts,β-胡萝卜烷/C30藿烷比值大于1,三环萜烷分布表现出C20>C21>C23TT的特征,且甲基菲分布分数反映了原油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这表明其中混入了少量下二叠统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第二类原油赋存于中侏罗统储层中,其典型特征为全油δ13C值及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主体大于-29.0‰,Pr/Ph比值相对较高,介于2.0~2.5,且C24TeT/C26TT比值大于1,表明这类原油主体为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第三类原油赋存于下白垩统储层中,其全油δ13C值和Pr/Ph比值分别小于-31.0‰和1.0,αααR规则甾烷含量呈C27≈C28<C29特征,伽马蜡烷指数均高于0.50,正构烷烃单体δ13C值随碳数升高而逐渐降低,且主体小于-31‰,表明这类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陈宇 《特种油气藏》2011,18(4):19-22,136
为研究桩海地区不同储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其进行了原油物性、饱和烃气相色谱、生物标志物等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分为6种类型,其中3种类型原油由埕北凹陷烃源岩提供,另外3种类型原油分别为五号桩洼陷和桩东凹陷烃源岩提供。其中埕北凹陷沙三、沙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主要分布于桩海地区西部的第三系储层。五号桩洼陷、桩东凹陷沙一段、沙三段烃源岩是桩海地区潜山储层的主要油气来源。  相似文献   

14.
Geochemical experiments on 11 cores and 14 crude oil/oil sand samples from Qingdong sag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oils range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and some of the oils suffered biodegradation. The Es3l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group A) deposits under fresh water. The Es4u member (group B) mainly deposits in brackish-saline evaporate environment, generating both immature and mature oils. Results show the nonbiodegraded oils in Es3l reservoirs in the north of the sag (group I) come from mature Es3l member (group A), while those in Es4u reservoirs (group III) come from mature Es3l (group A) and Es4u (group B1) members in the north; the less biodegraded oils (group II) in the western slope are the admixture of immature and mature oils of Es4u member (group B2) in the north; immature oils (group V) in the south are from the neighboring low mature Es4u member (group B3), and the most severely biodegraded oils (group IV) in the southern come from Dongying sag, except oils from well QD-8 that have a contribution from Es4u member (group B3) from Qingdong sag.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中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和3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7~C23,弱姥鲛烷优势(Pr/Ph为1.33~1.75)。生标特征:三环萜烷含量丰富,伽马蜡烷含量高,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较高,规则甾烷呈“上升型”分布,ααα20RC27相对含量高,β-胡萝卜烷和γ-胡萝卜烷含量高。碳同位素值偏轻(一般小于-29‰),生源构成可能以低等水生生物和菌藻类为主,母源形成环境为湖相还原环境。原油主要源自二叠系源岩。中部2区块和4区块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相近,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呈单峰型,主峰碳为C13和C19,明显姥鲛烷优势(Pr/Ph为5.62~7.24)。生标特征:三环萜烷含量很低,伽马蜡烷含量较低或缺乏,孕甾烷、升孕甾烷含量低,C29甾烷含量很高,规则甾烷呈“反L型”分布,不含β-胡萝卜烷和γ-胡萝卜烷。碳同位素偏重(一般大于-27‰),生源构成可能以高等植物为主,母源形成环境为氧化环境。原油主要源自侏罗系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南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系统分析区内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原油划分为三类六型,分别代表单一成因的煤系油(侏罗系,iv型)、湖相油(二叠系,(一七)型;白垩系,(一四)型;古近系,(一五)型)以及混源油(侏罗系和古近系,(九)型;侏罗系和二叠系,v型)。平面上不同构造单元的原油类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自东向西,阜康断裂带主要发现了iv类、(一七)类和v类油,齐古断褶带原油类型与阜康断裂带基本一致,还发现了(一五)类油,霍-玛-吐背斜带原油以(一四)类为主,四棵树凹陷原油主要是(九)类混源油和iv类煤系油,并提出了(一四)类白垩系生源油为本区油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普光气田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普光气田飞仙关和长兴组气藏沥青为古油藏原油经热裂解成气的残留物。其有机元素组成以贫氢、富氧、富硫为特征,属高热演化且受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影响的焦沥青类。它们的碳同位素变化在-25.60‰~-27.78‰之间,与本区上二叠统烃源岩干酪根相当(-26.50‰~-29.20‰),两者具有成因关系。这些沥青的饱和烃中正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完整,没有遭受过严重生物降解作用的迹象。它们呈植烷优势,Pr/Ph值小于1.0;甾烷系列中C27化合物占优势,检出C30和C26甾烷;萜烷中三环萜烷丰富,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这表明有机质来源以水生生物为主,是在还原环境中沉积的海相烃源层。沥青的芳烃组成独特,富含四、五环芳烃化合物,且以萤蒽、芘、屈和苯并萤蒽等无烷基取代的母体芳烃化合物为主,反映出沥青裂解成气过程中的有机质芳构化作用。芳烃分布模式及甲基菲指数显示,这些沥青已达高演化阶段,相当的镜质体反射率在2.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