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初轧机万向接轴扁头的断裂,根据实测数据,对万向接轴扁头的受力情况及扭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从断口检验结果,运用万向接轴脆性断裂评定模型,损伤容限评定模型等对裂纹进行初步评定。认为扭振,疲劳裂纹及材质是导致万向接轴扁头断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事故现场万向接轴断裂的位置、外观形貌观察,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万向接轴平衡压力情况,并依据设计要求,经过计算分析,最终准确判断出万向接轴的断裂原因。通过对平衡压力参数的调整,彻底消除了事故隐患,延长了万向接轴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针对邯钢中板厂板材矫直机主传动万向接轴频繁断裂问题,开发了采用焊接式全桥电阻应变片变形评估扭矩值的控制技术,增加主传动万向接轴扭矩监测装置,实现扭矩的实时监测.通过采集扭矩数据,分析研究万向接轴的损坏失效原因,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有效避免了万向接轴断裂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四辊轧机在轧制过程中,辊系受力非常复杂,研究辊系的振动除考虑其它因素外还应考虑万向接轴附加弯矩的影响。建立工作辊耦合动力学模型,证明辊系振动存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耦合关系,并进行数值仿真,得出万向轴倾角的存在使部分扭振转换成万向接轴弯振,进而影响辊系的动力学特性;仿真表明,万向轴倾角在一定角度下位移响应会出现分岔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查丛文  王加林 《冶金设备》2018,(1):37-38,75
为分析断裂原因,建立了某热轧厂R2轧机包括叉头、十字轴和万向接轴的三维接触模型,分析在不同平衡力以及过载极限转矩和疲劳转矩下接轴的强度。计算结果表明,接轴断裂的原因主要是在转矩作用下,支撑部位的强度不足造成的,接轴过平衡还是欠平衡时产生的附加弯矩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6.
汪曦  付威 《冶金设备》2014,(3):23-26
对万向接轴的断裂事故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对专用万向接轴叉头做了有限元分析,求得了它的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值。还对轧辊在咬入急停而造成的冲击性动力载荷作了具体计算,计算了在可能情况下最大的实际载荷和最大应力,从而解释了万向接轴叉头部件断裂的起因,提出了设备设计和使用方面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板轧机主传动万向接轴辊端接头断裂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测试、三维有限单元、金相组织分析等现代综合分析技术 ,对中板轧机主传动万向接轴辊端接头断裂事故进行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热处理工艺不当  相似文献   

8.
轧机扭振控制策略与实施(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践 《冶金自动化》2002,26(4):8-9,29
33 6轴系扭振力学模型传动轴系扭振模型是根据轧机轴系具体布置决定的。通常粗轧机为前后布置的双电动机驱动方式 ,即上、下轧辊各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精轧机为单电机驱动方式 ,即电动机通过一个齿轮座同时驱动两个轧辊。在编制计算程序时必须考虑轧件的质量。图11是一台精轧机轴系的布置和扭振力学模型。其传动轴系由电动机、联轴器、主齿轮箱、联接轴、齿轮座、万向接轴、轧辊和轧件组成。图12是一台粗轧机轴系布置与扭振模型。其图12粗轧机传动轴系布置与扭振模型(a)粗轧机布置结构示意图 ;(b)简化轴系图 ;(c)上辊轴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2500四辊轧机万向接轴十字节联轴器存在的预紧联接螺丝断裂并发生轴承损坏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及维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棒线材短应力线轧机十字万向接轴的翘头现象影响现场换辊效率这个问题,通过大量现场调研,对十字万向接轴的翘头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万向接轴和接轴托架各自的结构特点,提出三种改进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翘头问题,提高现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崔桂梅  赵继威  李仲德 《钢铁》2013,48(7):44-48
 针对轧机轧辊反复正反转咬钢抛钢受到突然强有力的冲击时扭振现象极为严重的情况,研究采用扭矩无线传感器实时采回负载干扰值,解决了现有的扭振抑制方法中采用扭振预估器计算扭振时容易出现偏差的问题;利用前馈能在扰动发生时提前做出干扰补偿的原理,在大型轧机交交变频调速系统定子转矩电流与转速双闭环的基础上,在转矩控制器的输入端加入负载扭矩扰动补偿,提前控制定子电流转矩分量而达到控制扭振的目的,并用Simulink对上述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无线传感的扭振前馈抑制方式对扭振的控制效果非常明显,几乎可以彻底消除扭振,更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12.
粗轧机主传动扭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金宇  陈占福 《钢铁》2007,42(5):51-54
分析了粗轧机主传动扭振模型及动态特性计算方法.在分析过程中考虑到轧辊与主传动动力侧之间的周向间隙对扭振响应幅度的影响,根据咬钢过程中间隙的启闭规律,基于龙格-库塔方法实现了扭振响应的数值仿真.对宝钢2050轧机R2主传动各工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咬钢瞬间板坯速度大于轧辊圆周线速度水平分量时,轧辊与系统动力侧之间的接轴间隙打开,相对于间隙常闭工况,上下分支主轴的扭矩放大系数都有所增大,增幅达4%~20%.  相似文献   

13.
该数学模型考虑了减速器齿轮的啮合刚度对系统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得到系统的用保守系统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某铝带热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数学模型固有频率和主振型及其对转动惯量和扭转刚度的灵敏度;用模态叠加法计算了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得出了各轴段扭矩放大系数的仿真结果,以判定扭振发生时主传动系统的最大动力载荷。计算发现该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固有频率分布并不十分理想,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分析结果对扭振问题的识别和解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82年春,在应用微分算子法和模态分析法等计算中板轧机主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和扭振扭矩放大系数时,发现前苏联学者斯·恩·科茹夫尼科夫《带弹性键环机械动力学》中,应用微分算子法求解系统扭振动态响应有错误,计算结果与模态分析法、拉氏变换法等不同。在本论文中,提出微分算子法解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一种新解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具体计算。虽然微分算子法较复杂,但它的结果较为清晰,能对各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由此可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较其它的方法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集中质量-弹簧模型,建立高位板坯托出机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各阶固有频率及前三阶固有频率所对应的主振型,分析该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为设计高位板坯托出机传动系统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轧机扭振控制策略与实施(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扭振是轧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轧机改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轧机在改造后因输出功率和转矩增加,系统动态性能的提高,扭振将为得非常严重。本文结合攀钢1450轧机改造工程,阐述和分析了轧机扭振的计算和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德明 《山东冶金》2006,28(6):42-43
烧结机驱动装置属半悬挂非对称型柔性传动,为利用动力学的观点分析解决设备故障问题,将系统简化为四质量系统力学模型,通过建立运动微分方程组并求解,可得到系统的固有频率、扭振的角位移和扭振力矩。结果表明,扭振频率比转动频率大得多,在设计时除考虑其它载荷系数外,还应考虑扭振放大系数。  相似文献   

18.
李聪玲 《河北冶金》2002,(1):23-25,28
在冶金工业生产中,经常出现由于轧机扭振造成的设备事故、产品质量问题。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轧机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对系统进行扭振研究,研制了仿真软件包。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彭艳  孙建亮  张阳 《钢铁》2016,(12):103-111
针对2160 mm热连轧机组第2架精轧机(F2)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频繁发生振动的问题,对该轧机开展了综合测试。介绍了振动现象,分析了振动类型。考虑轧制界面动特性,建立了新的轧制界面摩擦力模型,表征了界面的正负阻尼作用。在此基础上,考虑上下辊系不同运动状态构建了轧机扭转和水平方向的耦合振动模型。基于上述模型,模拟了轧机的自激振动,仿真结果表明,轧机振动形式为上下工作辊扭转和水平方向均反向运动,振动频率为扭转一阶固有频率,与现场测试现象相符合。最后分析了轧制工艺参数对轧机自激振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抑振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迁钢1580热连轧生产线F2轧机在轧制薄规格产品时频繁出现的异常振动现象,组织了对其扭振、垂振及水平振动的综合测试。分析表明:轧机扭振和垂振是受迫振动,激励来自工作辊水平振动,工作辊轴承座衬板与机架衬板间间隙过大是造成轧机振动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减小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间间隙的振动抑制方案。现场对工作辊轴承座分别加装0.3和0.7mm两种规格的衬板垫片进行了试验,测试信号显示异常振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