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最近20年来的建筑实践,为年轻一代建筑师的成长提供了绝无仅有的发展舞台。这绝不仅仅是因为巨大的建设量和超快的建设速度,更重要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建造对中国城市文化的改变,以及由此再度引发关于如何设计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的思考。适逢这史无前例的城市变革中的年轻建筑师,正面临着文化思想和职业水准双重的考量。本刊秉持一贯的学术精神,始终关注着年轻建筑师的进步,本期的努力就是集中介绍和推荐一批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年轻建筑师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风景中一种独特的存在。"风景"在建筑学语境中应被拓展为更广义的"景观",当代建筑和城市研究与景观已形成多重维度的互动,中外建筑师与艺术家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表达出不同的自然建造观念和思考,既有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也有对自然资源和风景的利用。景观与建筑、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共构的复杂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与自然关系的双重关照出发,尝试论述将一种更深入的自然观作为价值的维度引领当代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深入分析重复性、“山寨现象”建筑,揭示其了历史、城市规划缺陷、以利润为导向建设等根源与因素。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区域主义,尊重传统,融入传统元素;强调再利用现有建筑的重要性;笔者呼吁多关注城市历史背景和环境,创建与传统和谐的建筑。其核心思想在呼吁建筑师停止重复建设,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未来,重视历史和文化,实现中国批判性地域主义。同时文章表达了对中国建筑设计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开始热衷于城市内在文化品质的培育,文化建筑逐渐成为弘扬历史或者人文资源、满足现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以及城市公共建筑建设的热点,也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建筑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它是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其体现的建筑文化应属于高雅文化的范畴。近几年来,许多建筑师在一些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中对如何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此,本论坛邀请该领域建筑师以"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为论题展开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5.
动态资讯     
<正>声音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当前中国建筑有三大困扰,一是价值判断失衡。很多建筑成了广告和商品,甚至成为炫富的工具。二是缺乏文化自信。北上广等城市的核心区域建筑多为国外建筑师设计,西方建筑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不断深入中国,不少西方建筑师将中国作为试验场。三是行政干预过多。特别是大型工程,领导说了算,这种既不科学也不民主的决策压制了中国建筑师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更造成了城市的混乱无序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6.
论消费文化涌动下城市文化遗产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许多城市文化遗产都被改造为时尚消费的场所,涌动的消费文化正悄然改变着遗产保护的理念与方式。文章针对由上海新天地引发的全国城市文化遗产克隆热潮,通过消费文化演变阶段、消费文化本身,及保护规划等方面的解读,认为引发热潮的原因在于规划精英们的引领,制造了文化的"同一化"。并进一步揭示了克隆背后更深层的危机:文化与保护规划理念的危机。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缺乏历史的心境。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历史的心境,即在遗产保护中应尽量接近于真实而客观的历史和社会现实,尊重"城市过程"与"遗产本身及其经历"。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建筑设计时代不可遏止地到来了,由于WTO的开放,“洋”设计涌入,中外建筑师中有相当多的人士沉迷于物欲与竞争中,已出现了不少“泰山崩乎,哲人甚微”之景象。但我想,越是在建设高峰迭起时,越应驻足看看建筑高地上还有没有精神,越应认真倾听文化的智慧与心声。万不可盲目,更不应该将华夏建筑文明带到深渊旁边。这一期主题之一是为中外女建筑师们所作的专辑。所选人物均是本刊认定的成功女建筑师,这一主题是2002年第4期“北京女建筑师”专题的一次继续和再提升,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女建筑师这个群体,更在于借优秀女建筑师的作品与评论,…  相似文献   

8.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丰富的历史故事,人们可以通过城市建筑阅读城市历史,了解渗透中国本土特色的城市文化。倘若城市建筑失去了特色、城市也就失去了文化。因此建筑师只有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融入建筑规划中,才能真正令城市建筑充满个性,充满内涵,成为富含文化的现代城市建筑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正寄语"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是建筑设计领域青年建筑师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建筑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建筑师。该奖项的设立,不仅增强了公众对于建筑行业的关注,更能够引领建筑业界的执业风向,提高青年建筑师的理论与创作水平,鼓励他们在建筑实践中勇于探索,激励他们潜心钻研、精益求精,创作出更为优秀的建筑作品。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处东北严寒地区,高纬度寒地城市典型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解琦 《华中建筑》2007,25(4):4-6
中国现代建筑还处于摸索着前行的初级阶段,从建筑文化学的角度,通过发掘士大夫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智慧所在,探索中国建筑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根源,建筑师的"文化性"丧失的原因.指出中国当代建筑师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尤其是理论修养和多方面的素养;平衡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即沟通和引导的能力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公共建筑的发展,阐述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建筑外观发展存在的问题:强暴旧城,破坏传统建筑,疯狂克隆、攀高比傻,乱建标志性建筑,盲目走城市国际化道路.仿古成瘾,造成中国许多城市建筑外观的相似性.并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强调要繁荣中国城市建筑,建筑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不能盲目崇洋,要重视民族文化,不能丢弃本质.繁荣建筑创作要建立在中国地域文化上,中国的建筑创作的繁荣昌盛,要靠中国建筑师自身去完成,只有这样中国的建筑才会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建筑是一种文化,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又向社会发出强烈的文化信息和信号。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化的缩影”,建筑在谱写历史,或者说,建筑师在有意无意地谱写历史。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蔑视,建筑师社会地位低下,加上建筑的功劳总是归功于君王和物主,以致中国古代建筑师既无名望也无地位,只能沦落为“无名氏”。张钦楠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师》一书,试图寻找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师,介绍和阐发每一位建筑师的生平事迹,并把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作业环境、方法、成果与同时期国外的建筑及建筑师进行对照,客观地评价建筑师们的功绩。从本期开始,我刊将选登该书中的部分篇章,希望通过它们能使读者增加对建筑师在文化发展中历史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季度荐书榜     
郑恬辛 《建筑创作》2010,(2):170-173
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图书馆等机构联合推出的"建筑与艺术图书季度荐书榜"旨在成为业内最专业的荐书榜。它囊括了理论、技术、文化、艺术各界人士;结合城市、建筑、室内、设计等专业;广泛集合网路、出版、校园各大领域,一年四季搜集最为前沿的业内书籍,以更为广阔的视野,网罗建筑文化,拓展设计思维,为建筑师提供丰富细腻的阅读,促进建筑、艺术专业学生的相互了解,带动专业间的跨界阅读,促进思想的跃动。季度荐书榜将慢慢发展、逐渐成熟,借助荐书榜的力量,在激发国人阅读的同时,吸引更多世界的注目。在工作中阅读,在阅读中生活,在生活中创作。  相似文献   

15.
何蕊 《建筑创作》2009,(1):10-10
1月15日.BIAD传媒《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主办了“第三届建筑师与建筑传媒新年论坛暨中国建筑图书奖”评选启动活动。目的在于梳理中国建筑科技文化艺术出版现状.向世界展示中国建筑图书出版精品;提高建筑师及业内外人士对建筑文化的关注度,鼓励建筑评论;  相似文献   

16.
正6月11日,"时代建筑: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第一站在杭州落下帷幕。"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聚焦城市与文化关系,关注文化设施建设与改造、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此次"城市与文化高峰论坛"活动的第一站,《时代建筑》选择了杭州为起点,对专题型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改造、展陈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让建筑学与博物馆学实现跨界交流,为建筑师提供新的思考与启发。并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及2008年北京奥运目标的实现都要求中国的城市建设有健康发展的环境,面对新世纪、新城市、新建筑、新目标的种种挑战,城市的建设者被自然地赋予了前所未有责任感及使命感。“安全第一”已成为愈来愈重要的主题,它要求建筑师、规划师与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一同去构建一个适于生活与居住,并更富有情感的现代化都市空间,目的是在赢得全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筑风格和建筑师的文化人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炳勋 《新建筑》1998,(1):43-44
提出建筑师的文化人格这一概念,从建筑创作和建筑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建筑风格、城市风格与建筑师文化人格的相互关系以及创造新时代中国建筑新风格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的实验性与城市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化的阶段,伴随着全球化对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建筑领域表现为建筑文化的国际化以及城市空间的趋同现象,当代中国已经成为建筑试验场.在国际化城市的再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应对建筑文化的国际式冲击,保护并发展中国的城市与建筑的特色,注重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关系,提高中国建筑师的水平,创造具有批判意义的中国建筑,摆脱当前中国建筑师的边缘化状态,是建筑界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银山 《华中建筑》2007,25(8):5-13
当代的中国建筑正在何方游弋?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各种新奇的建筑争奇斗巧,其中,很多建筑脱离了中国传统的轨道,难道独步世界的中国优秀建筑文化在现代建设中便失去了魅力?那么,在释放中国建筑的进程中,中国建筑师是否有责任将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精华融会、转换,使中国的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焕发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