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设计并构建天然沸石与泥炭生物滤池装置,实验考察其在微污染水体中脱氮除磷的性能,研究其形成生物膜系统后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及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泥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磷酸根能力提高,但会释放氨氮,致使天然沸石吸附水溶液中的氨氮能力下降;形成生物膜系统的天然沸石与泥炭可同步去除微污染水体的污染物,装置运行稳定后的CODcr、NH4+-N和TP去除率分别可达80%、95%和41%;通过生物作用可使天然沸石与泥炭再生,实现材料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2.
改性沸石生物滤池处理中水景观污染水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改性沸石良好的吸附性能,设计建立改性沸石生物滤池装置,实验研究改性沸石在中水景观污染水体中脱氮性能,以及形成改性沸石生物膜系统后装置去除污染物的效果,并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良好的去除污染物效果,而且可通过生物作用使改性沸石再生.  相似文献   

3.
新型合成材料及其脱氮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天然沸石和泥炭作为原材料,水泥既作为粘结剂又作为原材料,同时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研制了一种具有一定抗压和抗拉强度并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新型环保合成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沸石:泥炭质量比为7:1,合成材料的耐水性能良好,其抗压强度高于混凝土实心砖等级标准中的最低等级MU15,抗拉强度高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中的最低等级C15,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良好,遵循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改性沸石处理污水成本低,效果好,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以期得到更适合各种污水处理的改性沸石。本文介绍了天然沸石的结构特性,总结了天然沸石的加热改性、无机物改性、有机物改性和负载改性4种改性方法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应用研究的现状,比较分析了不同改性沸石处理几种污染物的经济性。结果表明:NaCl改性沸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沸石、氧化镁改性沸石、MgCl2-AlCl3溶液的改性沸石和聚合硫酸铁(PFS)改性沸石分别适合氨氮、磷酸盐、脱氮除磷、Cr(Ⅵ)和氟离子的处理。改性沸石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稀土改性沸石具有优异的污染物吸附和置换能力,但其用于水体治理的研究多停留于实验室阶段,罕有实际工程应用。以江西省瑞昌市城东片区黑臭水体应急治理项目为实例,探索稀土改性沸石用于城镇黑臭水体治理的可行性。城东片区位于瑞昌市中心城区,分布有4条主要排污渠道,属典型黑臭水体,溶解氧含量低,氨氮、总磷浓度高,呈黑灰色,且散发恶臭。通过前期调研、方法研究和技术论证,研究提出“稀土改性沸石+人工曝气”的技术路线,对区域黑臭水体实施协同治理,从而达到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提高自净能力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同步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去除效率最高可达75%以上,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可为城镇黑臭水体应急治理方案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进行室内柱实验并利用地球化学模型PHREEQC模拟天然沸石及改性载铁沸石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预测对比天然沸石和载铁沸石去除氮、磷的长期性能。结果表明,在氮磷污染物共存条件下,载铁沸石能够同时且更有效地去除这2类污染物。载铁沸石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和物理吸附去除氨氮污染物,而对磷酸盐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铁氧化物的水合反应来实现的。模拟结果也表明,不同的pH和覆层材料厚度对载铁沸石去除氮磷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NaCl作改性剂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后处理微污染水.以NH3-N和CODMMn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适宜的改性沸石制备条件.通过烧杯试验,确定改性沸石处理微污染水的适宜吸附反应条件.试验表明:改性剂NaCl浓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最为明显,改性时间次之,固液比影响最小.适宜的制备条件为:NaCl物质的量浓度1.0 mol/L,改性时间24 h,固液比15:100.处理微污染水适宜的反应条件为:水的pH为中性,改性沸石投加量20 g/L,搅拌反应时间30 min.在适宜反应条件下,钠型改性沸石对NH3-N的去除率80.51%,CODMn的去除率43.86%;天然沸石对NH3-N去除率59.97%,CODMn去除率27.5%.改性沸石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天然沸石.  相似文献   

8.
用沸石做载体,将六水氯化铁负载其上,进行除磷的实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改性工艺,在沸石与FeCl3.6H2O的质量比为8∶2,煅烧温度300℃,煅烧时间4 h时,去除效果最好。探讨了沸石用量、吸附时间、溶液的pH值、溶液初始浓度对改性沸石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此吸附剂对于模拟含磷废水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当模拟含磷废水的浓度为5 mg/L、时间2 h,用量为10 g/L,pH为7左右,其去除率达到了80%以上。本实验研究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硫酸铝和硫酸镁改性沸石来进行含磷废水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的沸石改性条件为:沸石、硫酸铝、硫酸镁=8∶2∶1(质量比),400℃下焙烧4 h,改性后的沸石相对于未改性的沸石对磷的去除效果提高了20%。探讨了改性沸石投加量、吸附时间、pH、初始浓度对除磷率的影响,并对改性沸石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沸石除磷的最佳条件:吸附时间70 m in、pH为6.5、投加量4 g、初始浓度为1.5 m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EM菌联合沉水植物脱氮除磷效果,通过EM菌联合沉水植物黑藻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脱氮除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联合使用组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43%、92.4%,分别比平行沉水植物组高18.93%、-1.90%,比同接种量EM菌组高25.56%、58.98%,可见EM菌联合沉水植物黑藻对去除水中总磷总氮有着不错的效果,为水体生态修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微波处理后城市污水厂污泥、天然沸石和水泥为原材料,不进行任何改性,探讨原材料的最佳配比,研制一种既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又具备抗压强度,并可在水体中保持一定形态的低能耗环保合成材料.结果表明,水泥∶天然沸石∶污泥的质量比为1∶2∶0.05,水灰比为0.4,发泡剂∶水的体积比为1∶60时,合成材料的耐水性能良好,7d的抗压强度为5.8 MPa,满足用于净化水景、河道底部及驳岸生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对氮、磷去除效果良好,平衡吸附量分别为50、83.5 mg/kg,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氨氮为处理对象,通过杯罐试验考察了分别用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改性的膨润土、沸石、粉煤灰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初步遴选较优的改性吸附剂。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振荡频率100 r/min,吸附时间2 h的条件下,改性后的吸附剂对氨氮去除率都有一定提高,氯化钠改性沸石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热以及用酸、碱、盐浸泡方式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用于模拟制革废水中铵的处理。结果表明:加热改性、H2SO4改性未能提高沸石对废水中铵的去除率,低浓度的HCl和NaOH改性可以提高沸石对铵的吸附效果,而高浓度的HCl和NaOH改性使吸附效果下降。NaCl改性能提高沸石对废水中铵的去除率,最佳改性条件为添加浓度为1.0~1.5 mol/L的NaCl溶液,温度70℃,时间3 h。改性后,沸石对铵的去除率达78%,比未改性前提高了15%左右。  相似文献   

14.
Removal of phenanthrene (PH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to quaternary ammonium surfactant modified pea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tant modification enhanced the P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eat. Low temperature and neutral pH favored PHE adsorption. Peat modified with long carbon chain surfactant performed better than peat modified with short carbon chain surfactant. The magnitude of P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llowed the order of MP-HPB>MP-HTAB>MP-TBAB>RP, ranged from 924 to 1,228 μg g(-1). A negative trend between adsorption capacity (y) and (O+N)/C ratio of biosorbent (x) was observed (y = -1,369.6x + 2,176), which confirmed the negative effect of polarity 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removal. The study provides a guide to modify raw materials to enhance ad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s.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解决乡村河流微污染问题,文章以上夹河退水渠河道微污染水体为对象,以净化能力强且观赏性较好的9种水生植物为试验供试植物,构建了单一植物型生态浮床,研究了植物型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氨氮(NH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9种植物生态浮床对乡村微污染河道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差异;其中,象草、芦苇、水葫芦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4.58%、61.04%、67.50%;黄菖蒲、美人蕉、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3.93%、86.26%、89.17%;黄菖蒲、风车草、水葫芦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1.82%、31.83%、33.39%;该研究能够为植物型生态浮床技术在今后乡村微污染河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源对黄花鸢尾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水生植物床系统研究了不同氮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对黄花鸢尾(Iris pseudoacorus)去除水体氮磷营养盐效率的影响,同时对植物的生长量、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黄花鸢尾对氮磷的吸收利用以及氮循环细菌的分布和氧化亚氮的通量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黄花鸢尾对硝酸盐氮具有优先选择性,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从植物总氮、总磷吸收量来看,3种氮源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从氮循环菌分布和N2O释放量来看,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一定范围内,植物对营养盐的吸收随营养盐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则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浓度为80 mg/L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都对黄花鸢尾生长有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氨氮溶液中,植物的湿重明显减少,因此,黄花鸢尾更适宜治理硝酸盐污染的水体。  相似文献   

17.
Activated sludge from a new activated sludge modification for biological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was studied.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the phenomenon of anoxic phosphate uptake with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ability of the process to remove nutrients and to suppress filamentous bulking was studied. The course of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tested system showed an anoxic phosphate uptake with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The mechanism of anoxic phosphate uptake was confirmed using kinetic batch tests. © 1998 IAWQ. Published by Elsevier Science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