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建宏 《包装工程》2024,(8):409-415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 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 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 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地区,富含历史人文信息和深厚民族文化的畲族传统村落数量不多,良莠不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保护并活化发展畲族传统村落的时间紧、任务重、意义大。在分析畲族传统村落成功振兴发展并且脱贫脱困的案例后,找寻到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活化策略。整体性保护与传承村落中的古建筑及景观文化,滋养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产业的活化振兴,同时还应当注意村落环境的整治,驱动绿色村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黄洛华  江波 《湖南包装》2023,(3):130-134
对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承改造设计,以可持续理念为指导进行应用性设计研究,项目以海口市道郡村传统村落的传承改造为案例,对吴元猷旧居传承改造中采取的形式并非完全照样复原,而是有所植入与取舍并举,同时考虑在现代村落环境空间中主角“人”的行为活动对应的取向。挖掘和发挥乡村原有的优势及传统文化,注入旅游文创项目来改善、提高当地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升文化层面的精神内涵,以可持续智慧生态发展模式服务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4.
周婷 《包装世界》2021,(1):47-48
近两年,中共中央相继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文件中提出要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传承优秀文化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本次研究从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三个层面构建非遗文创产业开发助力湖湘乡村振兴的模式,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朱静  唐莉英 《包装工程》2020,41(18):183-188
目的 分析湘西传统村落语境下地域文化符号,构建地域文化符号图案库,淬炼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元素,再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湘西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模式。方法 简述湘西传统村落和公共家具的概念,分析并总结湘西传统村落与公共家具之间的关联,从“质”、“形”、“色”、“韵”四个维度对湘西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符号进行分类和提炼,运用感知分析与形状文法淬炼特色设计元素,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模式。结论 提出能体现湘西文化内涵的公共家具设计应用模式,助力营造传统村落宜居环境,弘扬地域文化特色,拓宽湘西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家具设计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盛玉雯  陈庆军 《包装工程》2020,41(14):311-319
目的以南京山景社区的文创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介入产业振兴的策略进行综述,分析文创设计和乡村文化,探索其间产业融合、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设计传播策略及实践途径。方法在国家艺术基金"国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基础上,以南京山景社区为例,结合长三角地区丰厚的农耕文明传统和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三产融合",使第二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中草药园和第三产业服务的桥梁,利用多元化分析实践演绎的方法,以及"四定位"和"五维度"的规划图表,展开对山景社区的实例论证。结论从南京山景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研究乡村文创设计与传播的策略,通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多维并举,让文创产业在实现区域经济、文化传播、美好生活、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卢建洲  马鹏 《包装工程》2022,43(14):434-444
目的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视觉形象设计,并为传承传统工艺美术、发扬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以及大力发展和振兴传统文化产业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法。方法 以神垕古镇的视觉形象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宋代钧瓷色彩入手,使用分光测色计对宋代瓷器色彩进行还原度相对比较高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对宋代钧瓷取样色彩数据分析与比较研究,提炼和总结出宋代钧瓷的色彩规律。结果 针对神垕古镇的地域特点、旅游资源、人文特色等3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以色彩分析结果指导神垕古镇的旅游视觉形象设计。结论 以宋代钧瓷色彩为依据开发出神垕古镇的视觉形象设计,可以更深层次挖掘古镇的传统文化属性,带动和促进禹州神垕镇的旅游产业与陶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标志设计的传统文化艺术继承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朱琪颖 《包装工程》2007,28(3):166-167,175
探讨了传统文化艺术对于标志设计的借鉴和启示,从形象继承、形意融合、意境超越3个层面分析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形态及理念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荩  李鹏昊  季铁 《包装工程》2021,42(14):56-64
目的 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出发点,从类型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设计与建构,旨在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数字更新与营建、文化传承与资源共享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反思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有问题;结合知识图谱文献研究和数据模型方法,进行类型学与数字化保护的关联性探讨,展开对传统村落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多元属性的分析,试图明晰"文化-营造"的类型层级,建立非单一类型层级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框架.结果 基于双重本体语义模型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模型重现-数据处理-类型提取-解释分析-路径应用"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路径.结论 双重层级的构建解决了文化延续与乡村营建的衔接问题,在设计实践工作中作用于不同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包装工程》2019,40(16):72-76
目的 梳理品牌设计师实践经验,归纳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消费体验中更新设计的一般流程,便于从业者借鉴。方法 在传统品类文化复兴语境中,从阻碍老品牌更新设计的传统文化场域切入,以品牌设计师的行为和成果为研究对象,解构文化场域;从社会学和营销学角度,把脉现代消费体验,重构新的消费场域,剖析设计思维方式和创新实践成果。结合现代消费体验和典型个案,提出与现代消费场域密切相连的设计语言新样式。结论 老品牌更新设计的一般流程为:创新思维层面的解构文化场域;品牌路径层面的紧扣现代消费体验,重塑传播情境,建构价值共创;设计语言层面的“秒懂”视觉传播与多维语义转换。老品牌的再设计贯通设计思维与艺术语言,融合文化场域和消费体验,是艺术设计在传统文化复兴大潮中助力品牌传播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数字乡村正在对乡村的产业升级、文化振兴、社区治理等发挥驱动引领作用。在艺术振兴乡村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的基础之上,数字化的入场融合为艺术乡建和乡村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数据支撑和全新的思考路径。以浙江宁海县数字化改革“浙里艺术村”的探索实践为例,通过数字化在艺术乡村建设中多跨场景的应用,指出数字技术要素、艺术元素与乡村资源的有效融合,对乡村文化艺术、人才、产业、服务、帮扶等数字化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以期将数字乡村建设与艺术振兴乡村、乡村设计进行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面临着一系列人居环境危机,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与发展越发紧迫与重要。以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姚西村为例,针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在人居环境改善发展方面简单粗暴式、片面式和不顾及当地实际情况等问题,通过对姚西村进行田野考察、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挖掘姚西村人居环境现状,以村情为依据,提出修复绿地生态环境系统、健全社会环境系统、优化三生空间环境系统,发挥主体责任,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四项转型策略,为我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正军  陈慧姣 《包装工程》2021,42(22):251-256
目的 探讨耦合机制下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的方法,指导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实践.方法 运用耦合分析法与符号构建法,分析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耦合关系,通过耦合受众感知,构建传统村落品牌形象的受众认知度;耦合地域特色文化,构建传统村落品牌形象的核心内涵、独特性与识别性;耦合传统村落品牌形象应用场景,构建传统村落品牌形象的实用价值与品牌力量.结论 通过对耦合机制下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的研究,避免村落形象设计趋同化,彰显传统村落基因魅力,塑造个性显著的传统村落品牌形象,在提高受众认知度的同时,提升传统村落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将研究方法应用到赫图阿拉满族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实践中,使研究理论更加科学合理,并为其他传统村落品牌形象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颖  郭琼  林秋丽 《包装工程》2019,40(16):215-220
目的 针对潮州木雕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不同程度技艺失传的现状,结合家具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潮州木雕艺术创新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传承发展潮州木雕艺术的魅力。方法 使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潮州木雕艺术特色中的题材内容、雕刻技艺、髹漆贴金工艺、平面构图等要素,从设计教育实践的角度,通过专项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潮州木雕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实践。结论 潮州木雕蕴含着历史文化的血脉,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脉搏,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创新家具设计实践,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符合潮州木雕民俗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在设计教育中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能给新生代传统文化进行渲染和熏陶。  相似文献   

15.
刘维尚  史明熙  郭绮涵  何妍  刘晓璐 《包装工程》2023,44(6):241-249, 257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和策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据调研法等,分析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对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运用文献分析法与网络调研法,从理论层和实践层两个方面了解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结合农产品的特点,从健康生态理念的物质层、意识层、体验层三个维度,探索农产品包装健康生态设计的路径模式,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并以山海关大樱桃为例进行包装设计实践。结论 将健康生态理念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中,从消费情景、生命周期、地域文化三个维度赋予农产品包装独特的识别性和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和美的追求;以包装为媒介,传播地域文化与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对促进乡村经济振兴与地域文化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随着乡村振兴和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基于社区营造视角,从社区文化、参与主体、社区事件三个面向提出社区营造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古村落为例,从乡村社区文化的认知与挖掘、乡村社区营造的主体与构建、乡村人居环境空间的改善与营造等方面提出京西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抽象愿景与目标具体化的落地路径,旨在推动更多带有试验和示范性质的京西门头沟区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项目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雷 《包装工程》2018,39(6):84-88
目的从意境表现方式与特征、意境创意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式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分析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意境创意设计情况,指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策略。方法以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艺理论、书画理论为基础,以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作品为案例,利用理论分析与案例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此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情况的研究。结论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中意境创意设计体现在图画、色彩、留白、文字等各项元素中,视觉上表现出文化审美的特征,情感上呈现出思想高远的特征,而内容上则彰显出书画一体的特征。有效解决现代文化类书籍封面设计意境创意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字与画面风格不协调、封面意境脱离书籍内容、缺乏对现代书籍封面设计原则与设计技法的重视方面的问题,则必须立足于书籍内容与思想,结合现代设计原则和手法,整合设计封面中的各项元素,由此呈现出完美的书籍封面意境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丽乡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为我国乡镇的可持续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有关美丽乡村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各学科基于自己的专业视角展开了不同层面的探讨研究。对于设计学科来说,这个命题更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社会价值、民生价值、实践价值的创新方向。乡村的根基在文化,传统村落既是一个生产生活空间,又是一个承载文化脉络的文化空间,在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艺术文化形式。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更容易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共鸣。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策略的研究,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理论,积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活化传承,探索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转向。  相似文献   

19.
张斌 《包装工程》2019,40(14):94-98
目的 研究古装IP剧海报设计中“意”与“象”的融合、“意中之象”和“意外之象”的塑造,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海报设计艺术相结合,从而使古装IP剧的海报设计更具民族特点和个性,在注重商业宣传价值的同时提高其审美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古装IP剧盛行的原因和意象美学的内涵,以及古装IP剧海报设计中“意”与“象”的塑造,阐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在海报设计风格和个性形成中的重要指导作用。结论 将“意象”美学理论运用于古装IP剧海报设计,有助于体现剧集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意蕴,可以创造出更加有意味、有意境的海报艺术作品,能够体现影视剧的商业价值,成为一个时代审美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