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我国复混肥料产品(特指含有3种及以上养分的复合肥料、掺混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2009-2019年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截至2020年1月1日,我国复混肥料企业达到3318家,比10年前增加了1.7%,复合肥料企业数量减少了 36.1%,掺混肥料企业增加了 181.2%;2015-2019年登记的肥料产品数量达...  相似文献   

2.
项铭 《磷肥与复肥》1996,11(4):49-49
复混肥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项铭(上海化工研究院复肥所200062)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通过基础肥料的二次加工来发展复混肥料的生产,复合肥料已占化肥总量的65%~80%。如今衡量一个国家化肥工业的发达程度,复混肥的产量和技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国复混...  相似文献   

3.
复混肥料在国外早就生产使用 ,1981~1982年度 ,全世界化肥消费量已达 1.15亿吨 ,其中复混肥料约占 50 % ;发达国家消费的 7715万吨化肥中 ,复混肥料占 70 %以上 ,多为高浓度产品 ,质量较好。我国复混肥料的生产从 1985年开始起步 ,发展迅速 ,截止 1998年 11月 ,已有 2 4 0 0余家企业获得复混肥料生产许可证 ,年总生产能力 50 0 0万吨左右。但目前我国产品与国外相比 ,多低浓度且品名繁多 ,为复混肥料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制订复混肥料系列产品标准是十分必要的。1 复混肥料系列产品的定义和制定相应标准的可行性1.1 复混肥…  相似文献   

4.
介绍我国化肥的产量、施用量,以及主要农作物的化肥投入量和化肥品种。估算我国化肥复合率为46%,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并分析我国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介绍了新型肥料的种类,提出常规肥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主流。预测我国化肥总量将保持稳定或有所降低,提出应重点发展缓控释肥、中微量元素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液体肥,保留低浓度磷肥。  相似文献   

5.
从基础化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新型肥料4个方面介绍广东省肥料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农业发展需求,分析广东省肥料行业发展趋势,包括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产品优化升级,向环保型肥料发展,实施企业转型等。提出广东省肥料行业将向绿色、环保方向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复混肥料的生产和使用是现代化肥工业及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发展程度和服务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氮肥的45%,磷肥、钾肥的80─90%,均以配方肥料的形式使用。美国有测土配肥站80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复混肥料也已达到化肥总量的80%以上。我国复混肥的生产和使用起步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全国复混肥的产量已达400万吨左右,再加上进口量已占化肥使用总量的9%左右。江苏省是复混肥生产、使用水平较高的省份,“八五”…  相似文献   

7.
试谈复混肥的标准化与科学施肥贵州省化工厅梁祖义1987年国家发布了ZBG21002—87《复混肥料》专业标准,曾对我国刚刚起步的复混肥料的推广具有指导作用,也促进了企业提高复混肥料的质量,也为后来整顿复混肥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肥料提供了技术依据,有效...  相似文献   

8.
冯元琦 《化肥设计》2001,39(2):47-48
尿素是现有高浓度固体氮肥之一,已成为国际上主要氮肥品种,也是我国氮肥发展的主要品种,在农业推广平衡施肥的政策下,单质化肥制成复混肥料为大势所趋,既方便农民使用,又能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更有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有利生态环境的好处。国外发达国家的农用肥料中,复混肥已占施用肥料的(60~80)%,而我国大致是15%左右,为此,提高施用肥料中复混肥料的比重和充分利用以尿素为氮源的复混肥料,为广大农业和化肥工业所重视。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化肥发展之管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元琦 《化肥设计》2009,47(1):10-13
从化肥生产企业的结构层次、化肥品种研发、开拓多种钾源、化肥施用技术以及液体肥料、改性肥料、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将我国从化肥大国转变成化肥强国的构建原则、观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复混肥料是我国主要的化肥品种之一。由于复混肥料生产工艺简单 ,且可以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进行配方施肥 ,深受广大农民喜爱 ,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我国从 1987年开始对复混肥料实施了生产许可证管理 ,截止 1995年底 ,获得复混肥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总数为 1746家 ,生产装置总能力约为 2 0 0 0万吨 ;1996年对复混肥料生产许可证进行了换发证 ,截止 1999年4月 ,全国已取得复混肥料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 2 5 6 0家 ,生产装置总能力约达 5 0 0 0万吨。 1994年 12月 1日对复混肥料实施了强制性国家标准 (GB15 0 6 3- 94)。由于我…  相似文献   

11.
复混肥料是指含有N、P、K三要素中至少有两种可标明含量的化肥品种。包括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加工而成的所有多元肥料。发展高浓度复混肥是现代化肥工业的一个趋势。因为农作物的需肥特征各不相同,各种土壤供肥能力也有差异,加上不同地区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所以只有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种规格的复混肥或专用肥,才能满足科学施肥的要求,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复混肥具有许多优点,如供农田均匀地获得植物所需的综合养分;品种规格繁多而适合科学施肥要求;简化施肥操作过程;N-P联合生产可充分利用化学反应能等。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化肥用量中,25-50%的N、70-90%  相似文献   

12.
蔡兴隆 《磷肥与复肥》1994,9(4):75-75,82
复混肥原料中配入硫铵问题的探讨蔡兴隆(辽宁省化肥农药工业总公司)目前我国生产复混肥的主要原料为尿素、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氯化钾(硫酸钾),辅助原料有硫铵、氯化铵、磷铵、重钙等。合理选择基础肥料是复混肥生产中很重要的一环。笔者根据几年的管理经验和我省...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颁布了新的《复混肥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从2009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细则将2006年10月20日实施的原《复混肥料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复混肥料与复合肥料被统一在复混肥料产品1个产品单元”改为复混肥料(高、中、低浓度)、复合肥料(高、中、低浓度)、掺混肥料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4个产品单元。针对以上4个肥料产品的定义,有如下共识: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复混肥料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倪锡林,吴芳兰(江苏省农林厅)近年来,随着配方施肥技术(被列入国家十大农业推广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以及我国化肥工业的结构调整,复混肥料在化肥结构中的比重逐年增大,至1992年,全国复混肥料企业(也称配肥站)达一...  相似文献   

15.
复混肥料是根据农作物在不同土壤中对营养元素的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配制成含有氮、磷、钾并可添加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肥料。复混肥料产品实行强制性国家标准GB15063-94,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复混肥料不仅有利于增产增收,改进农作物品质,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2014,(5):43-45
经过行业专家的不懈努力,近期在腐植酸肥料原料甄别、腐植酸肥料产品检测、水溶性腐植酸含量指标设定等方面有了重大技术突破和进步,并拟将在今年11月25~27日召开的“2014土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论坛”“第十二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上为与会代表做详细阐述。在化肥行业出现拐点的今天,化肥企业纷纷瞄准腐植酸类物质。为此,本期继《腐植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料》(草案)和《腐植酸有机肥料》(草案)之后,继续推出《腐植酸复混肥料》标准草案。希望此举再次引发全行业对标准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从而带动腐植酸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更好地普惠全人类!  相似文献   

17.
大白菜施用不同数量腐植酸复混肥试验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植酸复混肥作为“绿色环保肥料”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化肥品种,本次试验探讨不同含量腐植酸复混肥品种、施用数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科研、生产、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化肥最多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我国的化肥工业发展由小到大,生产企业由少到多,产量由低到高,肥料品种也由单一肥料发展到氮、磷、钾复混肥料及作物专用肥料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化肥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化肥最多的国家之一。几十年来,我国的化肥工业发展由小到大,生产企业由少到多,产量由低到高,肥料品种也由单一肥料发展到氮、磷、钾复混肥料及作物专用肥料等。  相似文献   

20.
系列配方BB肥的研制与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BB肥在我国多为袋装掺混肥料。该肥料产生于美国,目前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美国80年代初就有大约 5 000套BB肥生产装置,产量近2 000万吨,占其复合肥总量的60%。日本的BB肥产量已达51万吨,马来西亚的BB肥用量占化肥总量的70%。我国BB肥生产起步较晚,由加拿大政府出资并建于广州的“广东中加混合化肥厂”是我国第一座BB肥工厂。该厂采用单质或二元基础肥料,应用物理方法干混制成的氮、磷、钾复混肥料,现已成为广东市场最受欢迎的肥料之一。 1995年,通州远东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一条3万吨/年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