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CFD的方法对地板送风、混合通风及置换通风房间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及甲醛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通风方式的房间内的甲醛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甲醛的分布主要受室内空气气流组织的影响,甲醛浓度出现分层现象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地板送风方式下的甲醛含量较其他两种送风方式低。对不同通风方式房间内的甲醛扩散进行模拟及分析,对空调房间采用哪种通风方式降低室内甲醛含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Airpak软件模拟研究了夏季不同气流组织下办公室内的温度场.通过对无通风、自然通风及两种不同的机械通风进行模拟,得到了各个工况下的速度矢量图、温度场及PMV.对比分析不同气流组织温度场分布原因,并得到了4种气流组织温度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通风可以明显改变房间温度场,机械通风房间温度场更均匀,其中,上送下回的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家居部分室内空气气味刺鼻、异味较重,空气质量较差的问题,建立了室内甲醛质扩散数学模型,并以某会议室为算例,采用CFD软件模拟了该会议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甲醛浓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不同空间点的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确保人员健康以及合理安排室内通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考虑臭氧与人体体表之间的化学反应作用影响下,掌握在低人员密度条件下臭氧诱发室内复合污染的规律是控制臭氧污染和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前提。针对室内人员密度为0.29人/m~2情况,基于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混合、置换和地板孔板3种通风方式下的臭氧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变化特征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种通风模式下污染物浓度与换气次数呈负相关,换气次数的减少会引起污染物浓度的特征规律发生显著变化。同时,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随臭氧浓度变化有明显的跟随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置换通风的原理、特性及其发展,分析了数值模拟技术在置换通风的应用。以Fluent软件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为例,综述了其对工作区域和非工作区域气流的数值模拟,分析室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变化情况的基本流程。得出利用数值模拟的结果合理安排置换通风对有害物浓度进行控制,使工作区空气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而工作区上部区域可以适当超过工作区域的容许浓度,可达到既节能又能保证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部分火车站候车室卫生间存在较大异味的问题,对某火车站卫生间排风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单独下排风、下排风+上排风以及下排风+上排风+条缝吊顶三种通风工况模型,进行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与下排风时相比,采用上排风+下排风系统时卫生间内区空气龄最高可降低31%,污染物浓度最高可降低69%;加设条缝吊顶通风后使得空气龄大幅提高,但是可使下排风效果增强,有效排除室内污染物。  相似文献   

7.
针对典型高层住宅厨房,现场监测了烹饪条件下(抽油烟机关闭)中国妇女平均工作呼吸区(距地面1.4 m)各污染物(CO_2、CO和TVOC)浓度以及温度随烹饪时间的变化特性。介绍一种评价住宅厨房通风效果的新方法。通过选取距地面1.4 m测点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仿真模拟厨房油烟污染过程;选取不同排烟量,监测各项污染物浓度随烹饪时间变化,将各污染物的浓度与现行规范标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居民建筑形式和特点,推荐住宅厨房合理排烟量应为300 m~3/h。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的舒适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室内污染物种类及浓度也显得尤为重要。运用Airpak软件建立了一个供暖办公房间的模型,通过模拟得到室内空气的舒适度情况,主要包括室内温湿度、空气龄、PMV、PPD等[1]。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可用作以后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在冷却顶板 置换通风联合空调系统(CC/DV)以及冷却顶板 混合风联合系统(CC/MV)两个模型中室内的空气温度、速度和粒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了粒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混合通风比置换通风能更有效的排除地面产生的扬尘,大颗粒污染物在置换通风气流场中比小颗粒污染物容易沉积,而在混合通风气流场中大小颗粒的分布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对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室内装修材料和人造板材散发的甲醛是室内甲醛的主要来源。采用CFD的方法对空调房间内的温度场、速度场及甲醛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得出室内甲醛的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房间内的甲醛分布主要受室内空气气流组织的影响,甲醛浓度出现分层现象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在桌子及房间角落由于有漩涡的产生导致局部气流组织较差,在其附近及回风口位置甲醛含量较高。对置换通风房间内的甲醛扩散模拟及分析,对空调房间布局及气流组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种不同通风方案,运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房间内污染物浓度场、空气速度场、空气流线图等,分析不同送排风口位置时室内的通风效果,得出最佳通风方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模拟了在冷却顶板+置换通风联合空调系统(CC/DV)模型中,冷板在顶棚的位置不同导致室内的空气温度、速度分布变化情况。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冷板位于人体热源的上方顶棚能增强人体的热羽流强度,产生强度很大的热羽流遇到顶棚向下返回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房间下部置换通风良好的气流场。因此如果室内存在过强热源时,应避免将冷板设置在其上方。  相似文献   

13.
不同污染源位置对颗粒物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室内人员日常活动及办公行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颗粒物在置换通风室内的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了5种典型粒径的颗粒物在这两种不同污染源释放位置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若污染源高度靠近地面,则产生的颗粒物在人员呼吸区浓度较低,而人员活动时在较高位置产生的颗粒物因受到热浮力的作用,在呼吸面上的浓度较高;热浮升力对小粒子(dp<5.0μm)的输运起支配作用,而大粒子将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至地面。因此,不同污染源位置产生的不同粒径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室外颗粒物浓度的升高,室外颗粒物透过建筑通风管道系统进入室内已成为室内颗粒物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针对细小颗粒物在通风管道内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颗粒在湍流输运过程中的粒径分布和质量分布现象以及颗粒在输运过程凝并和沉积效应的综合作用下的颗粒粒径分布和质量分布规律,最后得到不同通风压力下管道内颗粒的粒径分布特性和质量分布特性。由此可通过该分布规律,采取相应手段,对颗粒物进行有效地捕集,从而减少颗粒物向室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李乐  董晓萌 《信息技术》2013,(8):42-44,47
通过建立北方地区屋顶保温层厚度的模型,考虑有加热设备和无加热设备两种情况,分析室内温度变化,找出符合条件的导热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偏微分方程得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最后利用温度分析图结合实际生活,给偏微分方程赋一定的初始条件及附加条件。利用Matlab模拟室内外的温差,给出图像。通过以上对比进行分析,找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际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利用Fluent软件对某高校教学楼公共卫生间室内污染物浓度进行研究。通过改变门窗相对位置,隔板距地面高度,风压大小等方式,对比了不同模拟工况下呼吸区NH3和H2S的浓度分布。得出门窗相对位置侧对,隔板距地面高度0.15 m,且卫生间位处风压较大位置时,卫生间污染物浓度最低,为提高卫生间空气质量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双向负阻晶体管(BNRT)的三端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器件S型负阻曲线。根据BNRT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内部电势、电子浓度和空穴浓度分布,解释了其S型负阻特性的产生机理。模拟分析了负阻曲线随控制电压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随控制电压的增大,转折电压、转折电流和维持电压均增大。最后,对不同结构和工艺参数的三端BNRT进行了模拟,总结出器件结构和工艺参数对负阻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济南某高校教学楼,通过间歇性开窗通风的方式,分别对过渡季和冬季室内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测试,并结合主观问卷,分析室内环境的变化对人员舒适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在过渡季和冬季两个时间段中,开窗通风对室内环境的改善情况以及对人员热舒适的影响程度.由测试结果分析得出,通过控制窗户的开度及开窗时间,可以有效的稀释室内的CO2浓度...  相似文献   

19.
对比置换通风碰撞射流通风室内颗粒物分布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粒径为2.5μm的颗粒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碰撞射流通风(IJV)系统和置换通风(DV)系统下室内颗粒物分布特性。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两种送风方式下室内颗粒物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两种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及温度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送风量和其它特性参数都相同的情况下,碰撞射流通风室内颗粒物浓度比置换通风要低。因此,碰撞射流通风这种新的送风方式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情形下两种气流组织形式下空调区的二维温度场、速度场的变化情况及差异性,通过模拟结果分析了回风口的位置对整个空调房间的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送异侧下回的方式时,室内的气流组织分布较好。当室内送风方式选择上送下回时,送、回风口最好对角布置,以提高送风作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