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年来,白鱼口粘土矿对该矿的缓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效率低回采率低且贫化率高。本针对该矿体的情况,经实地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应于该矿体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2.
该矿已揭露的V_1、V_(11)、V_2和V_3矿体,矿石性质不同,赋存地质条件复杂,选择合理采矿方法是急待解决的课题。一、矿床地质概况及主要开采技术条件 V_1矿体位于矿区西部,走向北东30度长百余米,倾角70—80度倾向南东。矿体赋存于大理岩和石英闪长岩接触带裂隙中。沿岩脉上下盘形成两层平行矿体。上层为氧化矿石,受破碎带影响破碎松软有粘结性或遇水泥化现象比较严重。沿脉巷道维护困难,顶板暴露面积在15平方米內都会发生冒落。下层为中硬致密硫化原生矿受破碎带影响稳固性差。矿体厚度(包括岩脉)8—9米。上盘围岩为8—12米厚的破碎带极不稳固。  相似文献   

3.
缓倾斜含夹层中厚矿体的开采,无论是贫损控制还是地压控制.难度都比较大作者以贵州万山汞矿岩山坝矿段为实例,对此类型矿体作了研究由于该矿现使用一般的房柱法,存在严重矿石损失的问题对此,作者通过深入研究。提出矿房留矿矿柱崩落联合法、矿房空场矿柱崩落联合法及矿房崩落矿柱崩落联合法三种新方法。它们的贫损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为这类矿床的开采探讨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沉陷与概化地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沉陷规律不同于自重应力作用下的煤矿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为:残余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应力场、急倾斜矿体的产状、覆岩体结构与节理裂隙的空间展布规律、开采放矿与顶板管理方法。此外,提出了研究急倾斜矿体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时必须在煤矿地表移动规律基础上,引入以残余构造应力为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包含倾角、岩体结构、放矿规律的4大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急倾斜崩落法开采矿山地表移动与概化地应力的关系式,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为多主控因素综合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巴鲁巴铜矿是一座已开采42年的地下老矿山,由于矿山剩余资源大部分是缓倾斜薄矿体,导致开采难度非常大。从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和技术可行性三方面对缓薄矿体开采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缓薄矿体的各种开采手段,考虑赞比亚地下矿山现有技术水平,筛选出三种比较适合的采矿方法。然后从经济因素、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效率、安全环境及适用程度等方面,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上述各种采矿方法进行方案优选,最终确定了一种适合巴鲁巴矿缓薄矿体的采矿方法。生产实践表明,改进的爆力运搬空场法,不仅提高了出矿品位,减少了采切工程量,而且保障了矿山正常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6.
在回采倾斜薄矿体时,矿石运搬问题极难解决。结合大湾地下磷矿开采实际,提出了采用无轨设备出矿的分段房柱采矿工艺,并对采场伪倾斜面与矿体走向夹角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设计,合理地将采场划分为若干个分段,以有效减缓无轨设备的伪倾斜出矿坡度,从而高效、安全地进行出矿。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可降低采矿综合成本和贫损指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大湖金矿区F5是小秦岭金矿田大型控矿构造之一,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并为后期含金热液所充填、交代、蚀变.F5断裂带为一韧脆性剪切带,断裂带内主要有金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两种金矿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严格受断裂控制,断裂沿走向和倾向成舒缓波状展布,在断裂倾角较缓或构造交汇部位是石英脉型金矿较为有利的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F5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外围一定范围内的次一级构造节理群中,蚀变岩型金矿具有矿体厚大、矿化均匀、品位较低等特点.根据以上成矿规律,通过工程验证在F5西段发现了两个具有工业意义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8.
针对金厂河铅锌矿体产状稳定、矿体厚大、倾角缓、品位高、南北倾向短的特点,选择了高阶段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嗣后充填采矿法,同时阐述了该采矿方法的开采工艺.为确保生产过程中该采矿方法安全使用的可靠性及合理性,采用岩土FLAC3D软件对15 m宽的条带两步骤回采(一步骤回采矿柱;二步骤回采矿房)进行稳定性分析论证.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隔一采一的方式,每步骤15 m宽的条带开挖后,采空区周边围岩出现塑性扰动区较小,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验证了该采矿工艺安全、高效、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矿山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桂花铜矿伪倾斜工作面分采全面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开采工艺优化改造。将矿块式开采调整为连续回采,通过改变工作面伪倾斜方向、调整切底和落矿之间的开采顺序、优化炮孔布置以改变爆破指向等措施,使采场人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抛废作业时间大量缩短、采矿工效得到较大提升、采矿直接成本大幅降低、采矿损失及贫化率也相应降低。改进方案在桂花铜矿进行了实践,千吨采切比减少了23.86 m/kt,综合回收率提高了9.3%,采矿工效提高了4.16 t/工·班,生产能力增加了52 t/d,采矿直接成本减少了27.6元/t,改进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金属矿床开采环境较为复杂,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利用已经掌握的关于空区几何形态、矿岩特性等已知条件,建立矿体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使用充填法开采矿体的稳定性.生产结果表明,应用数值模拟结果指导采矿方法和开采工艺设计是合理的,模拟结果为类似条件下矿山的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俯伪斜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瓦斯压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划定急倾斜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对东林煤矿急倾斜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的被保护层瓦斯压力进行了现场考察试验.根据急倾斜俯伪斜采煤法的特点,对被保护层瓦斯压力考察方案进行了设计;研究了被保护层的原始瓦斯压力赋存规律,瓦斯压力随保护层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规律和“四带”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定了考察区域保护层沿倾斜下山方向和走向的保护范围.结果表明:该矿考察区域急倾斜俯伪斜保护层沿倾斜下山方向的卸压角为78.7^o;保护层伪斜工作面倾向各处的走向卸压角呈非均匀分布,其大小为43.5^o~53.6^o.考虑到煤层采掘过程中的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东林煤矿急倾斜俯伪斜上保护层的保护范围沿走向和倾斜下山方向分别按40^o和78^o的卸压角划定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峰矿-200~-189 m水平下盘矿体的复杂开采技术条件,基于协同开采理念,设计上、下向扇形中深孔协同利用崩矿空间落矿嗣后充填采矿的回采方案。工业试验表明,与浅孔留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相比,上、下向扇形中深孔协同利用崩矿空间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的矿房生产能力由195 t/d提高到420 t/d,贫化率由10%降低至5%,实现了高峰矿的安全高效回采,可为其他矿山类似的残矿资源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湖金矿区F5是小秦岭金矿田大型控矿构造之一,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并为后期含金热液所充填、交代、蚀变,F5断裂带为一韧脆性剪切带,断裂带内主要有金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两种金矿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严格受断裂控制,断裂沿走向和倾向成舒缓波状展布,在断裂倾角较缓或构造交汇部位是石英脉型金矿较为有利的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F5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外围一定范围内的次一级构造节理群中,蚀变岩型金矿具有矿体厚大、矿化均匀、品位较低等特点.根据以上成矿规律,通过工程验证在F5西段发现了两个具有工业意义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宜洛煤矿李沟井伪俯料放顶煤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从4个方面研究了急倾斜伪俯斜放顶煤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1)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2)沿工作面走向控制区内的顶板压力状况,以及生产工序对控制区内支柱载荷的影响;(3)研究了沿倾斜方向矿压显现特点,分析了与近水平煤层矿压显现不同的原因;(4)观测了上下巷矿压显现规律,并分析了上下巷压力不同的原因.用统计法对伪俯斜放顶煤采煤法和分层开采上下巷矿压显现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江西新余钢铁厂属的良山铁矿太平山矿体为中厚缓倾斜顶盘多数稳固仅局部欠稳固的难采矿体。从1980年2月以来,良山铁矿和江西冶金学院受江西省科委和冶金厅的委托,共同组织了采矿法研究试验组,在太平山矿体进行了锚杆予控顶中深孔房柱法开采试验,如今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如:采场生产能力可达260吨/日,比原用的浅眼房柱和竖分段空埸法分别提高一倍半多和一倍,矿石损失和贫化率分别为14%和13%,比竖分段空场法相应低11~16%和10~13%,矿石开采直接成本为5.72元/吨,比浅眼房柱法和竖分段空场法分别低0.78元/吨和1.41元/吨。这充分说明,这种采矿法是开采顶板局部欠稳的中厚矿体的一种有效采矿法。今后它将在良山铁矿生产中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论述地下开采爆力运搬理论及其在某铜矿中的应用,对于缓倾斜及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苦不采用高成本的底盘漏斗采矿法,就存在安全性差或出矿效果差等问题,采用爆力运搬的采矿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爆力运搬在某铜矿圆柱切矿法的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安全,而且采矿直接成本比电耙山矿的底盘漏斗采矿法降低57.4%。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分析了煤层倾角及顶煤厚度对缓倾斜厚煤层综采放顶煤放煤工艺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和模型实验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合理放煤工艺及适合于放顶煤开采的煤层最小厚度的确定原则。  相似文献   

18.
急倾斜煤层开采诱发地表裂缝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急倾斜煤层开采诱发地表裂缝的演化过程,探讨急倾斜煤层开采诱发地裂缝分布规律.利用可描述拉张破裂的有限元方法,对地表裂缝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最大拉应力集中在地表,地表优先于采空区破裂,采空区下山方向对应的地表一侧形成裂缝.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和采空破裂的顺序与水平、倾斜煤层的破坏顺序相反.煤层倾角很陡时,地表先破裂到一定程度后,采空区才开始破裂.煤层倾角很缓或水平时,采空区先破裂,之后地表才破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人峰钨矿北组倾斜极薄矿脉顶板不稳固的开采技术条件,提出采用上向分采胶结底板充填采矿法,进一步完善了削壁充填法回采工艺,有效地降低了回采损失与贫化,充分回收了矿山资源,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以普朗斑岩铜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铜矿(化)体品位变异函数的计算分析,构建了变异函数球状模型,并得到铜品位沿走向、倾向及厚度方向上的参数.分析表明,铜元素在矿区内具有显著的空间结构性:首采区、北矿段铜元素品位呈几何异向性,而东矿段铜元素品位具有带状异向性.运用球状模型套合的方法构建了铜元素品位各向异性的套合结构模型,发现铜元素品位在首采区及北矿段沿走向、倾向及厚度方向具有明显的坐标性变化,而在东矿段沿走向、厚度方向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变化.据此认为,控制矿(化)体空间变化的因素主要由矿床成因所决定,其中首采区、北矿段斑岩型浸染状矿化较均匀,而东矿段"大脉状"矿体存在多阶段矿化的叠加,致使成矿元素具有显著的分带性.结合矿体实际地质特征及铜品位分布规律,认为首采区与东矿段所挟持地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