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12Cr2Mo1R耐热钢板性能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正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增加,强度提高,975℃正火后,显微组织为100%贝氏体和(Fe,Cr)3C型渗碳体;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及回火时间的延长,强度降低,600℃回火时析出的纳米强化相不断长大成针状,同时,(Fe,Cr)3C型渗碳体不断球化,逐渐向(Fe,Cr)7C3型转化;正火处理后再经650℃回火处理,负蠕变现象消失。生产中12Cr2Mo1R钢宜采用正火+回火处理,正火温度920~950℃,保温时间1.5~3.0 min/mm;回火温度720~750℃,保温时间2.0~4.0 min/mm。  相似文献   

2.
对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16 mm厚度规格NM450耐磨钢板进行930℃+保温20 min淬火、200℃+保温25 min回火处理,并对热轧态、淬火态及回火态的钢板取样进行组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后钢板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贝氏体,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以及少量贝氏体,回火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针状贝氏体。试验钢淬火+回火处理后Rm1 378 MPa,A5021.5%,-20℃夏比冲击功61 J,表面布氏硬度443 HBW,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伸与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热处理参数为:淬火温度920℃,保温时间10 min;低温回火温度150℃、300℃,保温时间分别为60 min、30 min;高温回火温度500℃、550℃,保温时间15 min、10 min。淬火得到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经淬火+回火热处理后的钢板,力学性能可达到GB/T16270《高强度结构用调质钢板》标准中的890 MPa级别及更高级别牌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宽厚板》2017,(4)
通过力学试验、金相显微观察及箱式电阻炉实验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2Cr2Mo1VR钢板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在Ac_3以上30~40℃温度正火+(705~715)℃回火时,其抗拉强度低于在Ac_3以上40~70℃温度正火+(705~715)℃回火时得到的抗拉强度,在Ac_3以上40~70℃温度正火+(705~715)℃回火时钢板抗拉强度变化不大;钢板在Ac_3以上40~50℃温度正火+(655~735)℃回火时,随回火温度升高,钢板抗拉强度逐渐降低;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抗拉强度明显降低,但热处理工艺差异对钢板模拟焊后热处理态抗拉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制造厂的技术要求和舞钢现有装备特点,通过优化成分设计以及合理控制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厚度超过100 mm、满足最大模焊状态下-38℃低温冲击韧性要求的1Cr0. 5Mo钢板。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大厚度1Cr0.5Mo钢板在最大模焊态下具有良好的常温、高温拉伸性能和优良的低温冲击性能,板厚1/2处显微组织主要由少量回火贝氏体+铁素体组成,晶粒度8. 0级,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对南阳汉冶特钢生产的150mm厚13MnNiMoR钢板进行了相变点的测定,通过JMatPro软件模拟了该钢种的静态CCT曲线。从静态CCT曲线可以看出,要获得良好的贝氏体组织,需控制冷却速度大于5.0℃/s。对小试样采用不同的正火+水冷+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观察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金相组织,并对小试样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930℃正火,水冷至430~490℃后在680℃回火,性能较好。采用该工艺,对150mm厚13MnNiMoR钢板进行热处理,各项性能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7.
《宽厚板》2017,(6)
介绍了舞钢采用连铸坯生产洗涤塔用大厚度14Cr1MoR钢板的工艺和主要技术难点。通过成分设计以及冶炼、轧制、两次正火+回火热处理等工艺控制,实现晶粒细化和组织均匀性,所生产100-120 mm大厚度14Cr1MoR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及晶粒度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AP1000技术反应堆安全壳用40 mm厚度规格SA-738Gr.B钢板热处理工艺,研究了不同淬火保温时间和回火保温时间对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延长淬火保温时间至180 min,钢板可以得到更均匀化的显微组织,并得到更高的强度;在相同的淬火保温时间下,延长回火保温时间至185 min,对钢板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不同次数模拟焊后热处理对Q345R正火状态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焊后次数增加,钢板厚度1/4处和1/2处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出现下降趋势,钢板厚度1/4处和1/2处的-60℃~0℃系列横向冲击性能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钢板热处理工艺对SA-738Gr.B钢板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导致交货状态拉伸试验性能的不稳定和模拟焊后热处理状态抗拉强度偏低的因素.同时,制定了提高SA-738Gr.B钢板性能稳定的工艺措施.试验结果表明,SA-738Gr.B钢板在915~935℃淬火、675℃回火以及模拟焊后力学性能优良,满足使用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工艺对NM450耐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实验钢热轧态、淬火态和回火态不同状态下材料的组织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淬火、回火工艺对材料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轧制,经930℃淬火+保温20 min、200℃回火+保温25 min热处理后实验钢可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某项目废热锅炉气化炉用14Cr1MoR钢板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钢板最大厚度达到145 mm,且首次采用双模拟焊后热处理制度,最大模焊时间长达30 h,升降温速率55℃/h,装出炉温度400℃,试样总在炉时间超过39 h。同时要求检验板厚1/2处交货态、最小和最大模焊态性能,并对现行热处理工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针对试制的两种厚度规格钢板热处理工艺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实物性能进行工艺调整,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13MnNiMoR钢板经过不同热成型及成型后热处理工艺后的性能与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以930℃热成型,再按910℃正火+650℃回火进行成型后热处理,试板的组织及性能较原始态变化不大;以以960℃热成型,再按890℃正火+680℃回火进行成型后热处理,钢板的强度稍有上升,但冲击韧性明显恶化,其组织中出现魏氏组织是导致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对直径为 φ195 mm 的Ti-V微合金化26CrMoV 钢(/% :0.27C,0.45Mn,0.25Si,0.006P,;0.004S, 0.97Cr,0.78Mo,0.002Ti,0.043V)热轧棒材取样后在热处理试验室分别按880 ℃淬火+645℃回火和925℃正火+880℃淬火+645℃回火两种工艺进行热处理。通过检测其皮下25.4 mm处力学性能,发现两种热处理工艺试样的屈服及抗拉强度相近,淬火+回火处理的-20 ℃横向冲击为46 ~47 J 而正火+淬火+回火处理的-20 ℃横向冲击功为79~86 J,改善效果明显。对比观察发现经正火预处理后钢的回火索氏体及铁素体组织更加均匀、细小。  相似文献   

15.
对 150 mm 厚 SA387Gr22C12 钢板( / % : 0.13 ~0.14C,0.09Si,0.55 ~0.56Mn,0.004P,0.001S,2.48 ~2. 49Cr,1.11~1.12Mo) 模拟焊后拉伸性能、-29 ℃ 冲击性能、金相组织及回火脆化倾向评定等进行试验,并检测了交货态(正火 + 回火) 、最小模拟焊后态、最大模拟焊后态及步冷试验后的钢板各项性能指标 。结果表明,钢板的回火脆化 倾向不明显,其结果 CvTr55 + 2.5ΔCvTr55 为-63 ℃,完全满足甲醇合成塔用钢板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正火-回火和等温热处理工艺对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900℃正火+300℃回火后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为1396MPa,伸长率为16.0%,冲击吸收功KU2为57J,HB硬度值402;试验钢经870~930℃加热空冷至300℃等温处理后,抗拉强度基本保持在1300 MPa左右,伸长率为17.0%,冲击吸收功KU2≥80 J,HB硬度值375~395;和传统的正火+回火工艺相比,优化的等温热处理工艺可以大幅提高U20Mn2SiCrNiMo贝氏体钢轨的冲击韧性,室温冲击吸收功由57J提高到80J以上,提高40%~56%,而断后伸长率基本保持不变,抗拉强度和踏面硬度略有降低。最佳优化工艺为:870℃正火后空冷至300℃保温4h后空冷。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研究了不同正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80 mm E36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温度的升高,钢板强度降低,抗拉强度降幅大,冲击值大幅增加;相同正火温度下,延长保温时间,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此类钢板的最佳正火工艺是920℃+80 min的正火。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加氢反应器用大厚度12Cr2Mo1VR钢板的生产工艺和主要技术难点,通过两次正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促进了晶粒细化和组织均匀性,成功研制开发出182 mm厚度12Cr2Mo1VR钢板。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及晶粒度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胜赫  董富军 《山东冶金》2022,(5):32-33+36
根据热成型封头加工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热成型工艺对50 mmSA537CL.1正火钢板组织与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正火钢板经模拟成型和恢复性能热处理后,强度下降20 MPa左右,塑性和韧性变化不大;经620℃模拟焊后热处理,钢板强度下降10 MPa左右,冲击韧性下降25%左右,且随焊后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强韧性进一步下降;钢板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晶粒度9级,力学性能优良,可以用于制造热成型封头产品。  相似文献   

20.
于雄  徐伟  刘洋 《特殊钢》2021,42(2):72-74
研究了淬火+亚温淬火+回火(QLT)、淬火+回火(QT)、正火+正火+回火(NNT)3种工艺对5 mm9Ni钢板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采用NNT工艺,钢板低温韧性良好,逆变奥氏体含量8.0%;通过工艺试制,5mm 9Ni钢板,采用3.3mm厚度规格试样,-196℃冲击吸收能量≥40 J;采用2.5mm厚度规格试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