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地区冬季自然通风条件受限,而通风又是解决由装饰装修导致室内甲醛浓度超标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机械通风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为分析机械新风系统住宅冬季室内甲醛污染现状,文章选定辽宁地区8户装有新风系统的机械通风住宅,采用冬季典型气象日对住宅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分别在密闭工况和机械通风工况下在进行甲醛入户检测,以及使用Ikair传感器进行长期动态在线监测的方式获取室内甲醛浓度变化情况。根据对住宅的测试数据分析,发现开启新风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甲醛浓度。通过与以同样方式进行测试的21户自然通风住宅进行宏观效果比较发现,采用机械通风降低的室内甲醛浓度是采用自然通风的3.4倍。研究结果为辽宁地区冬季通风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严寒地区某办公单元过渡季节物理环境参数进行宴测,并对其中的工作人员展开热舒适主观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昕得平均热感觉MTS和PMV-PPD模型计算的热感觉预测平均投票数PMV的相关系数,验证PMV-PPD热舒适模型在严寒地区办公建筑过渡季的预测精度;通过回归分析,计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参数对办公单元热舒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寒冷地区典型乡村居住建筑能耗状况进行现场实测,分析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利用红外测温技术检测围护结构是否存在热工缺陷;采用热流计法动态测试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寒冷地区乡村住宅门窗、屋面等部位存在热工缺陷;墙体传热系数超标率高达162.92%;单位面积采暖耗热量大;室内平均温度达标率仅为27%。  相似文献   

4.
在对过渡季帐篷室内热环境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通风对帐篷室内热环境主要参数的影响,并运用当量有效温度指标对帐篷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可以有效改善帐篷内的热环境,提高帐篷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夏季针对东莞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调查表明,把空调温度设在26~27℃可以满足70%以上居民的舒适要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南方典型湿热气候区长期生活影响下,人体热期望度和适应性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建筑节能的考虑,在该地区适当提高室内空调设计计算温、湿度也可以满足人的热舒适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严寒地区哈尔滨的3栋不同形式的超高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建筑门窗气密性和不同高度楼梯间门开启情况下的热压垂直分布进行现场实测,并提出1种压差和流量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门窗气密性实测结果均大于国内外标准;楼梯间门的开启对建筑热压作用的影响与建筑平面布局、楼梯间结构和门窗气密性有关;冷风侵入导致楼梯间和电梯前室温度明显降低,特别是在建筑底层。该实测结果可为后续模拟研究和进一步建设超高层建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对长沙市70户居住建筑住户的能耗进行为期1年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了2户具有代表性的住户,从2006年12月19日至2007年2月27日进行了总能耗及各终端能耗的实测,将总能耗分解成照明、供暖空调、炊事热水、其他家用电器能耗4项终端能耗。居住建筑总能耗主要为供暖空调能耗与炊事热水能耗。导致住户终端能耗分布不同的原因主要为娱乐功能进入居住建筑,其次为住户的能耗设备种类及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张志强  王昭俊  廉乐明 《暖通空调》2005,35(9):11-14,118
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模型房间的温度场与经回归分析建立的平均热感觉MTS预测模型和热舒适评价指标PMV相结合,通过编制MATLAB程序,绘制了模型房间不同截面的MTS和PMV的三维分布图。比较了各个截面的MTS和PMV预测结果并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连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气密性实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压差法对大连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气密性进行了实测,并采用红外热像仪进行了空气渗漏点检测;对国内外建筑气密性评价指标进行了整理,将测试结果与德国建筑节能标准中的气密性限值及国外近期气密性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参考德国节能标准中关于建筑气密性与通风方式的相关规定,讨论了被测居住建筑采用机械通风系统、热回收系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居住建筑的室内空间环境中,若没有陈设品,将是索然无味的。陈设品好比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标点符号,它不仅能丰富室内空间层次,而且还可使空间更加具有个性与特征。现代居住环境陈设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它们除了实用以外,还具有组织空间、创造环境特性的作用。(图见彩页P27)因此,在进行居住环境室内设计时,其陈设设计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等需求的同时,必须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并能创造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气氛,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随机选取调查对象,对拉萨市城区不同装修时间住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检测调查表明,拉萨地区装修过的房屋室内空气中含有甲醛。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与材料、室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有关系,拉萨地区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比例相对来说偏低,另一方面装修较长时间室内仍有甲醛检出,可能由于该地区空气湿度较小,温度较低,材料中甲醛挥发相对缓慢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氧化钛光触媒喷剂,对天津地区某高校新建实验楼进行不同季节条件下光触媒降解室内甲醛的实测。光触媒对室内甲醛的降解能力远强于自然衰减。夏季光触媒对室内甲醛的降解能力最强,主要原因是夏季光照条件较好,室内温度较高。春季光触媒对室内甲醛的降解能力居中,秋季、冬季最弱。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秋季、冬季光触媒对室内甲醛的降解能力也同样表现出较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楠  杨建中  陈义波  崔国游 《建筑科学》2021,37(8):33-40,49
被动房具有高保温隔热性,其节能和舒适性的效果需借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来实现.针对寒冷地区过渡季的气候特点和被动房独特的响应特性,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和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混合通风策略进行研究,来探索自然通风工况下满足其舒适性和节能要求的可能性.首先,以某被动房示范项目为研究案例,基于多维监测数据,提取其在日间自然通风工况下的室内响应参数,利用PMV指标评价法分析室内舒适性.其次,借助于能耗模拟软件,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校验物理模型,模拟其在4月份进行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时的室内环境差异.最后,对比被动房在不同通风策略下的运行能耗,从而得到对应的节能潜力和舒适性评估,为寒冷地区过渡季被动房自然通风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室内热环境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笔者选取了属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寒冷A区的甘肃省天水地区的一所典型农村住宅进行测试,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外围护结构与可折叠外包墙的优化方案。另外对优化后的农村居住建筑模型进行热环境分析,进一步确定优化方案的可行性,为天水地区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优化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光环境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室内自然采光能使得居住者更为舒适,同时也能降低建筑能耗,以成都地区某住宅建筑为例,通过绿建斯维尔DAIL软件模拟分析其室内采光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其优化,使优化后的室内采光满足GB/T 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也使得室内光环境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盐城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状况及居民的热舒适评价,选取市内某典型城镇居住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线性拟合方法客观呈现热感觉与湿感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对冬季室内的热环境不满意度较高,同时对偏冷室内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该文以期能够为盐城地区居住建筑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由于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出行的客流量的逐渐增加,车厢内的污染源增多,车厢内的空气环境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过渡季为基本背景,以上海市轨交系统九号线为实测对象,通过多轮次的现场连续实测,以此分析了地铁车厢内的空气环境,指出并讨论了车厢内空气热环境的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广州居住建筑空调能耗实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俊  刘加平 《暖通空调》2004,34(5):18-22,58
对一栋9层住宅楼顶层和8层的两住宅单元作了空调能耗和室内温度的实测,介绍了住户的空调使用情况。将实测数据与采用DOE-2程序所作理论计算结果加以比较,分析了影响空调能耗的屋顶构造、窗墙比、室内设定温度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寒冷地区石家庄市多层居住建筑顶层(采暖最不利楼层)带封闭阳台间住户为研究对象,应用实地测试的方法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测试周期为7天,数据采集间隔为1分钟。研究结果表明,南侧阳台能够作为热缓冲空间,起到蓄积太阳能节能的作用,北侧阳台(厨房)具有低温高湿的不利热环境特点。该研究定量解析了寒冷地区典型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特点,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居民居家防疫提供宜居的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20.
重庆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居住建筑的热功能现状,通过2003-2004年重庆100户家庭热环境的调查,得到居室平均温度冬季高于12℃、夏季低于30℃,对比10年前长江流域地区的室内热环境的调查结果说明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达到了可居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