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以某拟建工程为例,基于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真实模型,采用振型反应谱分解法,研究了新型高层装配式蜂窝型钢网格盒式双筒结构的动力特性与抗震性能,详细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周期、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等。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时,新型高层装配式蜂窝型钢网格盒式双筒结构的抗扭刚度较大,沿竖向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自身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好;在结构层高相同和用钢量相近的情况下,与普通结构相比,新型结构可以节约19.97%的钢筋混凝土用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建立模型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程序编制,应用典型工程实例,进行了地震反应的动力时程计算,并分析了这种减震体系的动力反应特点和规律,得出了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结论和建议,从理论分析方面为进一步改进,完善及推广该结构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隔震的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并运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具体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揭示了隔震结构在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中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盒式结构房屋,研究了其在各层之间均设置摩擦隔震部件时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和理论。在该体系中,除基础部位允许产生摩擦滑动外,上部各层也采用了摩擦滑动隔震构造,这种体系将房屋结构沿竖向在每层之间的隔震缝处断开,从而由下至上反复多次改变了地震反应动力分析的结构模型,并重点对层间摩擦隔震的力学机制作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的有关公式,为该结构的动力计算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新型高层装配式蜂窝型钢网格盒式双筒结构的弹塑性力学性能,基于Midas/Gen程序对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重点分析了大震作用下新型结构和常规结构的性能点、层间剪力、层间位移以及铰状态发展等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震作用下,两种结构均可得到性能点,新型结构达到性能点的步骤更晚,能够承受更大的剪力和最大位移;两种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新型结构铰达到塑性阶段的数量更少,满足大震不倒要求.  相似文献   

6.
隔震结构的水平刚度近似取隔震层的刚度,因此,隔震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直接影响隔震效果。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5组不同支座刚度的隔震结构分析模型,分析模型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对比不同支座刚度下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基底剪力、支座位移、顶层加速度以及层间位移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支座水平刚度的变化对结构的自振周期、基底剪力、支座位移、顶层加速度以及层间位移均有较大影响,合理选取支座刚度,从而取得更好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7.
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震控制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基础隔震结构非比例阻尼体系动力响应的时域解答进行了较详细推导,并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求解程序,最后以一栋5层剪切型结构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垫基础隔震能够显著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响应和加速度响应,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塑像主刚架结构等大型异型结构作为一种特种网架结构形式被广泛采用.文章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一高度为45 m的佛像主刚架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分析包括模态分析、反应谱分析、弹性/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大型异型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情况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比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响应对比,通过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出并绘制能够反映结构抗震性能的层间位移时程曲线、层顶加速度峰值以及结构柱底等效应力峰值等结论;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响应云图、塑性累积和裂缝发展等响应结果,得出两种结构的异同点,分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及优势。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型钢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性能可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规则结构中两种典型的需要考虑楼板变形的情况,进行了隔震前后的动力时程分析计算及分析。指出时程分析方法力学概念明确、简单,计算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考虑楼板变形的非规则隔震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某一12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钢网格盒式结构模型和普通钢框架结构模型。通过多遇地震烈度下结构抗震设计,采用MPA分析法计算两种结构在罕遇烈度下的目标位移,对比分析两种体系的侧移刚度、层位移、层间位移角以及高阶振型影响。结果表明:盒式结构的抗震设计指标满足规范,并且优于框架结构;盒式结构抵抗罕遇地震的能力强于框架结构,高阶振型影响小于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双层滚轴隔震支座.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已有的单元进行组合.采用双线形非线性弹簧模拟双层滚轴隔震支座模型,并以某4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建立层间剪切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双层滚轴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双层滚轴隔震支座能有效地解决建筑结构的基础隔震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橡胶垫隔震结构分析》软件包研制的各项内容 ,包括核心计算所采用的动力模型、时程分析算法、软件包的前后处理等。并用该软件进行了实际结构的隔震计算 ,使用简单方便 ,结果精确可靠。该软件的研制成功对橡胶垫隔震技术的广泛推广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某大型商业开发工程在塔楼间设置非对称且偏心的多层连体结构,使原本规则的单塔结构形成复杂多塔连体结构。为减轻地震作用时连体与塔楼共同振动导致塔楼地震力和扭转变形加大的不利影响,连体与塔楼间采用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进行连接。采用两种程序进行小震弹性反应谱和地震波时程分析,通过比较单塔工况和多塔连体工况的楼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来研究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铅芯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采用,多塔连体工况时各塔楼和连体结构的振动状态趋向于独立振动,相互影响程度小,且多塔连体工况时塔楼的地震响应比单塔工况时要小,减小幅度约为65%~95%,能较好地减轻塔楼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一个实际工程,分析了该结构在隔震加固前后及是否考虑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共4种情况,得出了各种情况下结构的周期、层间剪力、楼层位移、隔震支座性能、地震能量输入与结构能量反应的变化等,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2017,(5):26-30
为研究钢网格盒式-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在小高层住宅中应用的适用性,以某钢网格盒式-剪力墙组合结构工程为例,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网格盒式-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与钢框架-剪力墙组合结构体系相比,不但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和刚度,而且用钢量小。此外,对钢网格盒式-剪力墙组合结构中空腹楼板模型按照实际情况建模与传统的按抗弯刚度等代成实腹梁建模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按等代建模方法计算得到的整体刚度偏大。  相似文献   

17.
结构通过隔震设计后周期延长,能够降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本文以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隔震设计以及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防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剪力与层倾覆力矩大大降低,水平向减震系数为0.47,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要求,并且与非隔震结构相比,隔震结构的构件损伤明显减小,特别是上部结构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构件混凝土的损伤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隔震结构应用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夹层橡胶隔震垫的特性,并结合隔震结构实例,详细叙述其隔震布王的确定、隔震模型的建立及荷载分析与简化,进而进行了隔震结构的设计计算.并时谊结构进行了与抗震规范相应罕遇地震水平下的动力分析,与传统抗震结构做了详细的时比.实例表明:在地震区,隔震结构与传统抗震结构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其具体应用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Pushover分析作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可有效评估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前国内Pushover分析应用于抗震结构的研究较多,但用于隔震结构相对较少。本文先对高烈度区的5层和7层的框架结构,进行了分别采用倒三角和均匀加载方式的Pushover分析,并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针对相应的5层和7层隔震模型,进行了同样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抗震结构,Pushover方法的倒三角加载方式更合适;对于隔震结构,Pushover方法的均匀分布加载方式具有更高的精度。采用隔震设计后,结构层间位移和剪力大大降低,大震下上部结构基本弹性。对于隔震框架结构,采用均匀加载模式的Pushover分析在层间位移、隔震层位移等指标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推荐采用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隔震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中为了满足不同结构体系间的转换往往会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以一高烈度区某厚板转换层作为隔震层的工程实例,设计并分析隔震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震性能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延长了结构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优化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