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为例,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以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为目标,对中职院校旅游专业的非遗特色课程进行创新研究,对教育模式进行改善,开发特色课程,探索实践性教学,建设专业师资,将技艺的传承融入到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不断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传承工作培养人才,提供新生力量,通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湘西苗银锻制技艺大众化传承的数字发展新路径,思索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新道路。通过总结湘西苗银锻制技艺的发展现状及传承危机,提出虚拟仿真技术带来的传承思路优势,利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苗银锻制工具及工艺流程,使用Unity 3D技术搭建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式展厅,并借助互联网进行技艺展示与文化传播。湘西苗银锻制技艺数字交互虚拟仿真设计突破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时空局限性,在丰富苗银锻制技艺记录形式、拓宽技艺传播渠道及扩大技艺传承群体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在大众意识层面的延伸,促进文化互动,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转译应用研究,是对古建彩画艺术在日常生活语境下活化传承的路径探索,也是对家居产品设计手法的拓展,有助于营造中国式家居风格氛围,引领人们认识与弘扬中国传统住宅家居文化。方法 搜集河南古建筑彩画相关资料并整理分类,总结和提炼其代表性符号元素,解析符号元素中的文化因子,并对文化因子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讨论,即廓清古建筑彩画艺术中的“结构”因子、“形”因子、“色彩”因子和“语义”因子,运用碱基运算法,对各类因子进行再结合,构建完整的家居产品设计新模式。结论 通过对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元素与符号特征的再设计,将河南古建筑彩画艺术与家居产品设计结合,使其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属性,提升其文化附加值,为家居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模块化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当前制造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论述了模块化理论应用于产品设计中的作用。结论提出通过合理分解功能模块、确立设计规则并上升为行业标准等方式,积极应对产品同质化、资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的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的产品设计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作为设计师应该积极地探索老年人的产品需求,切实感受老年人群的生活需求,选择合适的家居材料应用在设计中,探究智能调温材料、智能调光材料等新材料的性能特点。分析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对产品材料提出的新需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老化家居产品设计要点,在保证家居产品实用性的基础上,保证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考虑使用者的价格承受能力,结合对当前市场上相关材料使用案例的分析,探究新材料在适老化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可行性,旨在进一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推动新材料技术在适老化设计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彝族手工技艺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应用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 以凉山彝族手工技艺应用于传统服饰的特征为切入点,从纺锤纺线、腰机织布、植物泥染、绣花饰边的表现手法及特征等工艺层面,对彝族手工技艺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应用进行了探讨,并通过“披毡”和“擦尔瓦”的制作工序,以及百褶裙的捆绑风干和缝褶蒸烫作为“纺织染绣”工序的集中案例进行概括和论述。结果 得出彝族手工技艺在服饰设计中的传承应用既是彝族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又是彝族活态的文化和历史,它作为融合了审美与实用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和丰富的艺术意蕴。结论 伴随剪裁缝补及纺织擀毡技艺的发明,凉山彝族服饰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产生了属于自己的工艺特征,展现了民俗与审美、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够引领原始创新,这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传统漆器艺术的相关元素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应用。方法将"崇尚自然,实用为先"、"简单朴素,身份象征"的意匠之心、实用与艺术的造型之美、几何与自然的装饰之意、外黑里红的色彩之感视为传统漆器的组成模件,以其与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等4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当下家居产品设计的方法与途径。结论传统漆器文化是家居产品设计的重要源泉,设计师可以以漆器元素为基准设计出符合文化的家居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卷草纹在当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规则。方法论述卷草纹的发展历程,从审美学观点和设计学原理入手,研究传统卷草纹在当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细节,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卷草纹在家居产品的图案装饰、造型表达、功能构件和解构重塑过程中的表现形态。结论卷草纹在当代家居产品设计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传达出浓浓的人文情怀和"儒释道"精神,有利于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审美意识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废旧材料在低碳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废旧材料在低碳家居产品中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依据人的感觉、知觉和思维等一系列认知过程划分废旧材料特性,结合设计心理学中产品对人的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的影响,结合设计实践进行研究。结论尊重废旧材料的感觉特性,如实反映产品理念、保留材料自然质感和减少装饰用辅材,可以引起与人本能层面的共鸣;挖掘废旧材料知觉特性,满足可用性和交互顺畅,可以引导人们知行合一;探索废旧材料的思维特性,唤起用户回忆,引起情感反应,从而创造产品的精神价值,最终实现废旧材料的非物质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企业标准化人员在产品(发动机套缸)的设计、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应用ISO9001的PDCA循环过程方法原理去有效地完善、实施相关标准,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案例。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究贵州苗族服饰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苗族服饰艺术特色中的装饰图案式样、佩戴的饰品样式、制作工艺流程等要素,探讨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从而总结出将苗族服饰艺术运用到家具中的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苗族服饰艺术特色,探讨并实践了三个家具设计方案:一是将苗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和家具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设计;二是基于苗族服饰蜡染材料的设计;三是从苗族银饰装饰中提取元素的设计应用.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苗族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设计实践探讨,既是对苗族服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丰富家具创新设计的视觉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3.
14.
广西铜鼓纹饰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古风今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在现代首饰设计中以铜鼓鼓面的精美纹饰为灵感,设计既有传统意味又有现代气息的首饰套件。方法将从广西铜鼓纹饰中提取出的元素打散、重构,融入壮锦的装饰手法和配色特点,结合失蜡、珐琅等工艺,应用于现代首饰设计。结论广西铜鼓纹饰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现代首饰创作,开创出古风今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身管径向精密锻造中,不同变形阶段的锻造比与塑性应变的关系,以及内膛成形的条件。方法提出了局部锻造比的概念,推导了整体锻造比和局部锻造比的关系。基于局部锻造比,给出了单次锻打所产生的塑性应变增量,求出了径向锻造过程的全场塑性应变的解析解。将弹线膛同时锻造成形的过程分为下沉段和锻造段,探讨了下沉段和锻造段的锻造比对各自塑性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内膛成形的必要条件,并用实际身管锻打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每个截面沿轴向的变形都是均匀的拉应变,其值和锻造比成正比;径向和周向应变随着径向位置而变化,且和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结论下沉段的锻造比过大对内膛成形不利,增大锻造段的锻造比有利于内膛的成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分析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符号特征,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转化路径,从符号学视域为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通过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使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收集、设计实践等方法,对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工艺、纹饰、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从语构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层面解读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之间的符号关系,以现代设计实践为方法,从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并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设计转化。结论 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审美风尚,从语构、语用与语义等维度对其工艺、纹饰和色彩的符号学要素进行提取衍生,探求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元素设计转化与创新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不仅能够使现代设计产品蕴含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助于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解决文创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元素提取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提出一套基于眼动分析的设计元素提取方法。方法收集筛选出具有贵州苗族刺绣文化代表性的样本,运用眼动技术将人对苗族刺绣文化特征的感性认识量化,通过眼动数据和主观评价相结合,得出文化样本的提取对象,从形状、色彩、寓意三个方面提取设计元素并建立元素图谱,接着通过形状文法,对设计元素进行重组、演绎等再造表达,并将之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结果通过眼动数据分析,从贵州苗族刺绣中提取出该文化的设计元素,并用具体的设计案例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设计元素彰显民族地域特色,为产品赋予附加价值,提升产品的文化意蕴,同时为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及文创产品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