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铜矿山残留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凤琴  杨佼庸 《矿冶》1996,5(1):63-68
本文阐述了开采完毕的矿坑中硫化铜矿的细菌浸出小型试验及模拟矿层结构的柱浸试验。其结果表明,残留疏化铜矿中铜矿物以黄铜矿为主,粒度为-0.074mm的矿石经7天细菌浸出,铜的浸出率可达20%,加入一定量Ag ̄+可使铜的浸出率提高至80%~90%,同时抑制了铁溶出。在模拟柱浸中,矿石粒度对铜的浸出有很大影响,粒度为20~100mm的矿石经134天的细菌浸出,铜浸出率可达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2.
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微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坚 《有色金属》2003,55(Z1):89-91
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进行细菌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寿王坟铜矿存窿矿石可浸性总体较好,采用细菌浸出是可行的,酸耗约为13kg/t.柱浸试验,铜浸出率达62.2%~68.5%.细菌浸出工艺的成功,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某含铜铀矿石的矿物特性和化学组成,开展酸法搅拌浸出及柱浸条件试验,探索处理该矿石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法搅拌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6.3%,但铜浸出率仅为40.2%;采用柱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4.4%,铜浸出率为63.6%。推荐采用堆浸工艺从该矿石中回收铀和铜,其工艺参数:矿石粒度为-10mm,软锰矿用量为2%(与矿石质量比),硫酸质量浓度为30g/L,喷淋强度为20L/(m2·h),淋停时间比为1∶1。  相似文献   

4.
以白银矿区存有的大量含铜废石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柱浸法对其进行浸出试验研究。结合白银废石铜矿特点与细菌浸出特性,分别研究不同矿样粒度,浸矿菌种,浸矿温度以及浸出时间等对浸出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ioMetal SM-3中等嗜热嗜酸菌浸出白银废石堆矿样是可行的,可在较短的浸出时间(190d)内获得较高的铜浸出率(-15mm粒级Cu浸出率>60%)。通过对比不同矿样粒度对金属浸出率与矿柱稳定性的影响,在工业应用时,为保证矿堆的稳定性和金属浸出速率,建议将矿石破碎到-20 mm粒级然后筑堆。。本试验研究所取得的试验参数揭示了白银含铜废石生物浸出规律及过程控制因素,对白银含铜废石采用生物堆浸工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某铜钴镍多金属硫化矿品位低,成分复杂,对其开展了生物摇瓶浸出与柱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对铜钴镍浸出率的影响显著,生物摇瓶浸出的适宜条件为矿浆浓度15%,初始pH值1.5,浸出温度30℃,不添加Fe~(2+);酸浸预处理7d后进行生物柱浸试验,矿石粒度为-10 mm,接菌浸出60 d后,铜、钴、镍的浸出率分别为7.32%、27.47%和27.08%,与矿石粒度-20 mm无菌浸出的条件相比,钴镍浸出率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说明细粒有菌条件有利于金属的浸出;分析浸矿菌群组成,优势菌主要为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和钩端螺旋菌属(Leptospirillum)。  相似文献   

6.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紫金山铜矿细菌浸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紫金山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的内容及结果。研究内容包括菌种的采集、分离、驯化、鉴定以及基因工程菌的改良,主要矿物浸出机理,单矿物的浸出试验,矿石浸铜的小型试验及柱浸扩大试验,浮选精矿浸铜试验和脉石组分对细菌浸铜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目的菌株是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的混合菌,该菌株对紫金山铜矿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小型试验铜浸出率达到88.29%,柱浸扩大试验矿石粒度为-15mm,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新疆某含铀多金属矿石,进行了矿石粒度、酸浓度、氧化剂种类及浓度、液固比对铀浸出效果的影响的搅拌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适合酸法浸出,浸出性能好,属易浸矿石;矿石中CaO含量高导致酸耗较高,达到9%以上;酸法浸铀过程中BeO浸出很少,可考虑对浸铀渣进行BeO的提取利用;矿石粒度对浸出效果有较大影响,小粒级矿石浸出率高,浸出周期短,液固比小,但酸耗较高;氧化剂的加入对铀浸出率影响很小;矿层高度对浸出效果有一定影响,矿层高度越大,酸耗较低,液固比越小。为了提高堆浸技术经济指标,生产实际中可考虑增加堆高或串堆浸出,并在浸出中后期采取淋、停交替作业以及翻堆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坚 《有色金属》2003,55(3):89-91
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进行细菌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寿王坟铜矿存窿矿石可浸性总体较好,采用细菌浸出是可行的,酸耗约为13kg/t。柱浸试验,铜浸出率达62.2%~68.5%。细菌浸出工艺的成功,为充分合理地利用寿王坟铜矿存窿硫化矿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江西某铀矿山矿石浸出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获得某铀矿的现场堆浸工业试验所需的前期试验参数,对该矿矿石进行了摇瓶浸出条件试验和-4mm、-7mm、-10mm三种不同矿石粒级的小柱浸出条件试验,以及-70mm粒级高柱浸出试验研究,考察矿石浸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①摇瓶浸出试验中,随着溶浸液酸度的提高,酸耗增大;氧化剂对浸出效果与其种类有关,KClO3和H2O2的加入均能一定改善其浸出效果,提高金属浸出率;振荡浸出时间与浸出率的关系是,浸出时间越长,金属浸出率越高.②柱浸试验矿石粒度对金属浸出率影响很大,矿石粒度越小,金属浸出率越高,渣计浸出率为67.9%~87.1%,浸出性能较好,理想的矿石粒度为-4mm.③柱浸酸耗随矿石粒级的增大而减小,为6.6%~10.4%,耗酸中等,适合酸法浸出.④柱浸试验理想的布液方式为:浸出初期,采用连续滴淋的布液方式,溶浸液采用较高酸度;中、后期,采用间歇滴淋布液方式,溶浸液采用较低酸度.该试验结果能为该矿床堆浸工业性试验有关技术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铜矿峪低品位矿石地下生物浸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媛媛 《矿冶》2004,13(1):26-29
针对铜矿峪低品位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 ,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浸出率提高 10 %以上。为了克服地下浸出过程中存在的温度和氧气不足的问题 ,生产中采用细菌先将Fe2 + 氧化为Fe3+ ,然后将含有Fe3+ 的溶液注入地下矿体进行硫化矿氧化浸出的方案。本文还对工程投资、技术经济指标、对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采用地下生物浸出技术不仅能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 ,而且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2.
云南某地氧化铜矿的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红梅  刘四清  孙景敏  高峰 《矿冶》2008,17(1):50-52,58
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某高氧化率的氧化铜矿使用硫酸进行浸出试验情况。通过对不同磨矿细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硫酸用量等一系列浸出试验研究,找到了该氧化铜的最佳浸出条件,即在常温、常压的情况下,采用廉价、来源广泛的硫酸对粒度为-1mm的物料进行浸出,当浸出时间4h,浸出浓度20%(液固比4∶1),料酸比1∶0.4时,可以使得该氧化铜矿的铜浸出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非洲赞比亚穆利亚希混合铜矿中铜品位为1.46%,铜矿物氧化率高,为76.92%,其中难选的结合氧化铜含量较高,结合率为39.16%,导致该矿石的选别难度极大。采用显微镜观察、矿物参数自动定量分析系统(MLA)等手段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发现矿石中存在铁质矿物浸染结合铜和包裹氧化铜的现象,硅孔雀石和孔雀石与褐铁矿和黑云母包裹且嵌布粒度较细,造成矿石选别困难。依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确定了适宜的选别流程,浮选闭路采用一粗一精一扫流程,可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9.89%,回收率为30.56%,浮选尾矿采用加温酸浸法,可得到铜浸出率为82.19%,高效回收了难选混合铜矿中的铜资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铜矿山氧化铜矿石含泥量高的现状,对该氧化铜矿石的类型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对3种粒级(-0.295,0.295~1,-1mm)的矿样进行了酸法浸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其中0.295~1mm粒级的矿石可用槽浸工艺进行浸出。矿石渗透性良好,铜的浸出率为70.27%,铁浸出率为2.22%,酸耗为10.06t/t铜,具有较好的可浸性。  相似文献   

15.
开发了红土铜矿先硫酸化预处理后浸出的两步工艺, 考察了浓硫酸加入量、加水量和硫酸化时间对红土铜矿硫酸化的影响, 以及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 -0.15 mm粒级红土铜矿, 在加水量50%(v/w)、浓硫酸用量276 kg/t、硫酸化时间1.5 h下预处理, 然后以水为溶剂, 在液固比6∶1、反应温度60 ℃下浸出3 h, 铜浸出率达到87%。与常温硫酸搅拌浸出相比, 硫酸化浸出法铜浸出率约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In mining operations, jaw and gyratory crushers are generally used for primary crushing, and cone crushers are used for secondary crushing. During the past decade, however, high-pressure grinding rolls (HPGR) are being considered due to potential processing benefits such as energy savings, improved exposure/liberation and particle weakening. At this time there is no detailed quantification of particle damage and downstream benefits from HPGR crushing are uncertai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copper ores (copper oxide ore and copper sulfide ore) were crushed by a jaw crusher and by HPGR and the products were evaluated for particle damage and copper grain exposure b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olumn leaching was done to determine the rate and extent of copper recovery.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column leaching experiments for copper oxide ore revealed that products from HPGR crushing have more particle damage and higher copper recoveries when compared with products of the same size class from jaw crusher crushing. Generally the copper recovery from column leaching of the oxide ore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extent of grain exposure, which increases with a decrease in particle size.In the case of the copper sulfide ore, copper recovery was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crushing technique despite the fact that more particle damage was observed in products from HPGR crushing. This unexpected behavior for the copper sulfide ore might be due to the high head grade and strong leach solution. Column leaching results also show that about 80–90% of the copper was recovered from the copper sulfide ore in a relatively short leaching time irrespective of crushing technique. As expected, copper recoveries improv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copper sulfide ore as exposure of copper mineral grains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7.
非洲某选厂铜矿石以氧化矿为主,铜品位为1.53%、钴品位为0.024%。现场采用浸出工艺回收其中的铜钴资源,随着生产的进行,矿石铜品位逐渐降低,采用原工艺生产,成本较高并且生产指标不稳定。为此,对进入浸出体系的氧化铜矿石重新进行了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浸出温度65 ℃、矿浆浓度30%、浸出时间3 h、搅拌速度500 r/min,萃余液返回利用,补加酸量为20.24 kg/t,获得了铜浸出率为78.65%、钴浸出率为45.25%的指标。较原现场工艺流程,铜、钴浸出率分别提高了3.65和2.25个百分点。试验结果可以为现场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铁矿经高温焙烧制取硫酸后产生的铜品位为0.87%硫酸渣的铜浸出动力学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矿石的性质,研究了矿石粒度、初始酸浓度、液固比、搅拌速率、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因素对硫酸渣矿样中铜浸出的影响,采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对硫酸渣浸出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硫酸渣铜浸出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从浸出过程控制模型、浸出动力学方程、浸出反应表观活化能方面确定了硫酸渣浸出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为内扩散过程控制,得出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9.96 kJ/mol。  相似文献   

19.
德兴铜矿堆浸废矿石生产电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样人  宋炳申 《矿冶》1999,8(2):44-48
阐述了细菌浸出矿石中铜的原理,介绍了德兴铜矿含铜废石细菌浸出的三次试验情况和工艺生产现状,探讨了工业生产实践中强化细菌浸出作用、提高铜浸出效果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