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新型有机抑制剂RC对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徐竞  孙伟  张芹  刘辉  胡岳华 《矿冶工程》2003,23(6):27-29,37
研究了有机抑制剂RC对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C对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红外吸收光谱证明:RC分子结构中含有—COO^-、—SO3^-、—OH等多种官能团,黄药与RC之间存在一种竞争吸附的关系,在pH为10的环境中,吸附对RC有利,由于RC携带众多的亲水集团,使得矿物表面更易亲水,进而抑制矿物。  相似文献   

3.
低碱度铜硫浮选分离新型有机抑制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建华  刘建国 《有色金属》1997,49(4):29-33,44
在硫化矿物浮选分离中有机抑制剂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有机抑制剂具有种类多,来源广,抑制能力强等优点,采用德兴铜矿石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CTP在铜硫矿物浮选分离中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pH9~10,CTP用量为60g/t时,可有效实现铜硫矿物浮选分离,精矿铜品位达到24%,作业回收率为97%。  相似文献   

4.
新型有机抑制剂用于硫化铜铅矿物浮选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BKY-1,BKY-2在不同浮选条件下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抑制分离作用,并与传统无机抑制剂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KY-1,BKY-2药剂后,在矿浆自然pH值到弱碱性pH值条件下,对方铅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能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5.
硫化矿浮选分离有机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硫化矿浮选分离技术及其有机抑制剂的研究状况,按分子量和类型将有机抑制剂进行分类,并分别讨论了有机抑制剂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铜钼浮选分离所使用的传统黄铜矿抑制剂存在毒性大、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发出新型辉钼矿的抑制剂以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开发黄腐酸(FA)作为新型高效的辉钼矿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抑制剂浓度、矿浆pH、捕收剂浓度等因素对黄铜矿和辉钼矿可浮性及铜钼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FTIR和Zeta电位表征手段探究FA在黄铜矿和辉钼矿表面的吸附行为。浮选试验结果表明,FA在pH为4~12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抑制辉钼矿的浮选,而对黄铜矿的浮选影响不大;FA能够显著地扩大辉钼矿和黄铜矿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在pH为9,FA浓度为200mg/L,SIBX浓度为20mg/L条件下,人工混合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黄铜矿回收率高达70.20%,辉钼矿回收率仅有16.83%。FTIR和Zeta电位结果表明,FA能够克服静电斥力吸附在辉钼矿表面,并且FA与SIBX在黄铜矿表面存在竞争吸附,SIBX能够取代黄铜矿表面已吸附的FA,使其表面恢复疏水性,而SIBX几乎不影响FA在辉钼矿表面的吸附,使辉钼矿表面保持亲水性,从而能够实现铜钼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7.
针对江西某铜矿深部矿石性质特征,在现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选矿试验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浮选流程和药剂制度,实现了铜、硫的分离与富集。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含铜20.32%、回收率92.38%的铜精矿和含硫48.14%、回收率79.37%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8.
方解石是碳酸盐型萤石矿主要的伴生矿物之一,其与萤石的高效浮选分离是萤石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 关键。 系统研究了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聚丙烯酸、单宁酸等典型有机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分析 抑制剂结构组成对抑制活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可有效抑制萤石,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反浮 选分离;聚丙烯酸、单宁酸可有效抑制方解石,且单宁酸在萤石表面仅为物理吸附,而方解石表面为化学吸附,有利于 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正浮选分离。 针对高钙萤石资源提出了反浮选脱方解石—强化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两段 浮选新工艺,应用于湖南某高钙萤石矿山(萤石 36. 82%,方解石 18. 75%),获得萤石精矿品位 91. 73%、回收率 79. 95%,为高钙萤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有机抑制剂木质素磺酸盐在浮选分离辉锑矿及毒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抑制剂对毒砂有强烈抑制作用,而基本不抑制辉锑矿。当抑制剂与Cu~(2+)、Pb~(2+)金属离子组合使用,不仅仍能有效地抑制毒砂,而且还可强化辉锑矿浮选,从而为锑-砷分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蛇纹石是一种富含镁的硅酸盐矿物,常与镍黄铁矿共伴生。在镍黄铁矿浮选过程中,蛇纹石的上浮会造成镍精矿中镁含量超标,从而影响镍黄铁矿的冶炼。介绍了蛇纹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剖析了蛇纹石难以抑制的原因,阐明了常用有机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类、壳聚糖、瓜尔胶及组合药剂对蛇纹石的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循环伏安、Tafel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新型硫脲类捕收剂CPTU在黄铜矿及黄铁矿表面吸附的电化学行为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当pH值低于9.18时, 黄铜矿电极从0 V左右开始氧化, 出现了一个新的氧化峰, CPTU在黄铜矿表面电化学吸附形成疏水性产物Cu(CPTU)和单质S; 随着pH值增大, 氧化峰电流减小, 疏水性增强并产生钝化; 当pH值高于11.0时, 黄铜矿自身的氧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对于黄铁矿而言, 在整个pH范围内, 捕收剂CPTU的加入并未改变循环伏安曲线的形状。并且, 碱性条件下黄铁矿腐蚀反应产物更容易在矿物表面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阻碍了CPTU在其表面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证明CPTU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捕收有选择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CPTU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 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TOC测试及红外光谱测试对甲基纤维素在黄铜矿与滑石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及其在两种矿物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低用量的甲基纤维素可有效抑制滑石,但对黄铜矿抑制效果很弱,可实现黄铜矿与滑石的浮选分离。甲基纤维素作为滑石的抑制剂,浮选分离黄铜矿和滑石混合矿。人工混合矿Cu品位为15.19%时,可以获得铜精矿Cu品位为24.08%,回收率达74.68%的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甲基纤维素在黄铜矿和滑石表面均发生了物理吸附,且在滑石表面的吸附强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磁黄铁矿与黄铜矿的矿石性质,并联系生产实践总结了二者分离的难点;根据国内外相关工业应用及研究进展,从药剂研发和生产实践两个角度简述了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浮选分离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抑制黄铁矿实现铜硫分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硫精矿中综合回收金银铜,探讨了实现铜硫分离的机理与手段。在原硫精矿中Cu,Au,Ag分别为0.67%,5.01g/t,17.23g/t的情况下,当氧化时间为15min时,可较好地实现铜硫分离。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介:梁爽(1987-),女,工程师,硕士研究生,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兴路东段22号。  相似文献   

16.
在单矿物浮选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微量热法和吸附量测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黄铜矿和闪锌矿的作用效果,旨在从热动力学角度阐释六偏磷酸钠的抑制作用机理,为铜锌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提供依据。浮选试验结果表明:pH=9时,浓度为2×10-4 mol·L-1的六偏磷酸钠对黄铜矿与Cu2+活化后的闪锌矿有较好分离效果,与不添加六偏磷酸钠相比,黄铜矿浮选回收率由95.15%小幅降至90.77%,而Cu2+活化后的闪锌矿浮选回收率则由85.13%大幅降低至28.51%。微量热测试结果表明,乙硫氮在黄铜矿和Cu2+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6.95 kJ·mol-1和57.28 kJ·mol-1,经六偏磷酸钠作用后,乙硫氮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的表观活化能分别升高了13.07%,37.08%,而表观活化能差值则显著升高了80.72%。这表明乙硫氮更容易在黄铜矿表面吸附,六偏磷酸钠可以显著增大了乙硫氮在Cu2+活化后的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难度,而对乙硫氮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小,从而扩大两者的可浮性差异,吸附量测试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铜铅分离有机抑制剂FCLS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pH值和矿浆电位下有机抑制剂FCLS对黄铜矿和方铅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未添加FCLS时, 方铅矿和黄铜矿都具有良好的可浮性。FCLS存在时, 黄铜矿的浮选回收率略有降低, 方铅矿受到强烈的抑制。随着pH值增大, 矿浆电位逐渐降低, 矿浆电位对这两种矿物浮选回收率几乎没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FCLS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FCLS在方铅矿表面发生了强烈的吸附而在黄铜矿表面发生了微弱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有机抑制剂的铜硫分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采用无机抑制剂进行铜硫分离时铜硫分离效果差、伴生贵金属流失严重等问题,开发了新型有机抑制剂三羧基甲基-二硫代碳酸钠。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pH=9~12、三羧基甲基-二硫代碳酸钠浓度为2.4×10-3 mol/L时,对黄铁矿抑制效果较好、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可以实现低碱条件下的铜硫分离。采用三羧基甲基-二硫代碳酸钠进行黄铁矿、黄铜矿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31.69%、回收率为91.36%的铜精矿,实现了铜硫有效分离。应用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构建药剂、矿物模型,通过分子模拟方法探讨三羧基甲基-二硫代碳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药剂与黄铁矿、黄铜矿的作用能都为负值,其中与黄铁矿作用能为-98.70 kJ/mol,与黄铜矿作用能为-10.36 kJ/mol,故该药剂对黄铁矿抑制作用更强,对黄铜矿的抑制较差,并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黄铜矿进行分支浮选动力学研究,考察了捕收剂用量、黄铜矿粒级、减少药剂用量等方面对黄铜矿回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分支浮选流程可以大大减少药剂用量,提高黄铜矿浮选速率和回收率,这是因为第一支浮选泡沫产品加入到第二支原矿中,残余药剂继续发挥作用,总体药剂用量可减少1/3,并且,由于第一支浮选泡沫产品大大改善了第二支浮选原矿的矿浆环境,更有利于浮选,回收率明显升高。用浮选动力学对浮选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分支浮选速率常数高于常规浮选,说明分支浮选速度比常规浮选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