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流星迸发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用平均等待时间作为衡量流星通信的性能指标。引入了平均等待时间最小意义下最佳突发速率的概念,给出了设计最佳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无线电工程》2016,(9):80-82
随着对适用于流星余迹信道的各种调制体制的日渐深入研究,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的调制方案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达到流余系统通信性能进一步提高的目的,主要介绍一种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的调制解调器。介绍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调制解调体制设计,探讨了调制解调器的具体设计及实现。给出了试验数据及测试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调制解调器完全满足系统指标,适应流星余迹信道的信道特性。  相似文献   

3.
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是一种具有多种独特优点的超视距无线通信方式,其用户的特殊性对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面临的威胁及攻击手段,并列出了防止攻击的手段。流星余迹通信是利用流星在大气中的高速运动而形成的电离余迹,以之反射或散射无线电波而实现的远距离通信。其特点主要有(1)通信距离远,单跳跨距可达  相似文献   

4.
《无线电工程》2017,(1):16-18
针对网络仿真工具在流星突发组网协议仿真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应用OPNET的SITL模块来构建流星突发组网协议仿真平台的设计。根据系统在环原理,对包从虚拟到真实和从真实到虚拟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流星突发通信信道和流星突发通信网协议的特殊性,对流星突发通信网采用OPNET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实现了物理设备和OPNET仿真网络的互联。完成了仿真实验并收集了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和信息通过量,仿真结果表明,半实物仿真平台对流星突发通信网的仿真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5.
武广友 《移动通信》2004,28(Z1):149-152
本文介绍了流星余迹的基本概念和流星余迹通信的工作原理,介绍了如何估算流星余迹通信的最远距离,提出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几种网络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组成。  相似文献   

6.
韩焕举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2):99-101,104
讨论了流星突发通信欠密类余迹的信道特性及其模型。以TMS320VC5509 DSP为核心设计了流星信道模拟器系统,并给出模拟器在实验室流星突发通信自适应变速率系统设计中的测试应用。  相似文献   

7.
流星余迹通信就是通过离子化的流星余迹反射和散射无线电波进行流星突发通信,具有抗干扰,不易被截获,单跳通信距离远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应急通信手段。根据流星余迹通信的大规模组网应用需求,针对多个余迹存在的接入碰撞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余迹多址接入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网络等待时间,提高网络容量,解决通信网中远端站的冲突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以及不定时的特性。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研究。可用流星率、占空比、平均持续期、等待时间和通信通过量是影响流星余迹通信信道性能的重要参数。根据偶发流星日心空间和地心空间的几何关系,得到了流星突发通信信道参数预测模型;并对流星通信链路观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流星余迹通信信道的各参数,预测结果和通信链路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为流星通信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采集到的流星余迹反射信号样本的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反射信号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分析了不同类型反射信号的形成机理,指出了非流星余迹反射信号是流星余迹通信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如何充分利用非流星余迹反射信号给出了抗衰落措施以及协议设计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流星余迹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黎庆  朱立东 《通信技术》2010,43(11):78-80
流星余迹通信具有间歇性、信道时变性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其网络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量,因此,如何提高流星余迹通信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量,是流星余迹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多基站环状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将各基站用高速有线链路连成全连通网络以克服环状网络稳定性低的缺点,并且对基于停等协议传输的流星余迹通信网络,利用Opnet网络仿真工具搭建了网络仿真模型,对包长度和发包速率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流星余迹信道观测数据的分析,恢复出信道分布规律,建立流星余迹信道模型。将信道模型应用到网络仿真中,结合流星余迹网络结构模型、节点模型和通信协议模型,对多种运行参数进行仿真分析,验证采用退N协议的星型网络在实际数据驱动下的网络性能,得到最小发包时延和最大网络吞吐量的条件,为流星余迹通信系统的技术突破和设备研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模型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星余迹通信不同于传统的通信,它是低速率通信,具有突发、不连续、不定时的特性。因此,流星余迹通信的复杂性要求有必要对其通信信道进行建模。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推导出轨道-辐射的转换,得到流星分布和通信链路的关系,建立了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季节变化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流星余迹通信链路。预测的结果和中纬度雷达观测结果比较一致,为建立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流星辐射分布在不同纬度的分布都各不相同,因此准确预测流星通信链路在不同纬度的流星辐射分布,从而改变大圆路径上天线的指向,以提高通信速率显得非常重要。根据流星轨道分布的特点,建立了流星轨道分布到流星通信链路的转换关系,推导出流星辐射分布纬度变化预测模型,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流星通信链路,预测的结果和国外比较成功的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比较一致,为建立流星通信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流星余迹信道短时突发的特点使得流星突发通信呈现间歇性,在等待一颗适合的流星出现前往往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同时由于流星突发通信的"足迹"和"热点"特性,使其通信距离受到限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流星余迹通信的无线分组网,首先针对流星余迹信道特点给出了适合该网络的路由选择策略,其次介绍了工作流程,最后对分组长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Modbus TCP协议的远程监控系统。该设计采用基于TCP/RS485之上的Modbus协议来读取RTU设备参数,实现了远程监控系统的协议透明性,在各个系统间都可以进行传输和通信,方便移植。整个系统由套接字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实现,同时能考虑到网络的状态变化,完善了套接字通信,对出现的网络异常进行处理,保障网络环境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证数据传输正常。该系统实现了对RTU设备参数的智能化管理,为服务器提供了便捷的查询方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流星和流星余迹的物理特性,分析了流星突发通信特点,介绍了国外和国内流星突发通信的现状,展望了我国流星突发通信前景。  相似文献   

17.
流星余迹通信是一种利用流星电离余迹反射电波实现数据传输的通信方式。衡量流星余迹通信系统性能的指标之一是所采用编码的数据包正确传输概率。通常采用的编码方式为固定速率编码,这种编码数据包传输正确概率较低,系统性能较差。变速率编码根据流星余迹通信信道特点,通过改变数据包中各个码字的码率,提高数据包正确传输概率,改善系统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变速率编码系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5):561-564
八木天线自研制以来,已在多种无线收发系统中得到应用。流星突发通信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应急保障通信手段,利用"流星余迹"的物理特性而逐步得以应用,针对其传播"数据量小、短时通信"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窄带高增益八单元八木天线。从天线增益、振子间距及振子长度等处入手,结合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优化,完成了天线的设计、仿真和架设测量,对其他使用八木天线的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流星余迹通信具有其他通信系统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大跨距、抗干扰、低截获概率特性和抗毁性等特点,使得这种通信方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支援短波通信及用作卫星通信的替补手段。但是流星余迹信道又是一种典型的突发信道,通信容量小和实时性差。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短暂的流星余迹信道,人们设计了链路自适应技术。此技术能够根据信道状况自动调整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参数,使得流星余迹信道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兼蓄并用流星余迹、对流层散射和Es层信道资源的超短波联合超视距通信系统,是流星余迹通信设备的波形扩展和能力提升设备.基于上述信道模式可在同一链路实现弯管传输的物理机制,论述了超短波联合超视距通信的可行性;进而给出了一种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对其功能特点、系统组成、工作流程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通过距离为1 495 km和293 km的2条链路的野外试验,评估了多模共链的超视距通信效果,表明在超远距离及近距离上皆实现了与单一流星余迹模式相比的通信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