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非均质性是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也是影响油气藏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它是反映油气藏的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及其连通性的综合特征参数。不同油气藏在投入开发后,其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曲线与油气藏自身的非质均性有密切关系。利用伽马分布描述油气藏产量时间的变化,研制了典型曲线的理论图版,通过拟合救解,可判断油气藏的非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2.
许艳 《石油知识》2003,(2):12-12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产自天然裂缝性油气藏,21世纪裂缝性油气藏将是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之一。在我国,裂缝性油藏分布也非常广泛,其产量在我国的油气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裂缝性油气藏由于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且裂缝分布复杂,与孔隙性油气藏有本质的区别,使得裂缝性油气藏的开发成为当今世界石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藏地质与开发地质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特性,具有油气分布的广泛性、油气性质的多样性、油气聚集的成层性与非均质性、油气产出的不稳定性等特性。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油气成藏与调整的多期性是形成油气藏特殊性的两大基本地质条件。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大面积含油气、油气水分布复杂、少数高产稳产井支撑大部分产量的特殊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普遍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裂缝性泥岩探井水平井取心工具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在开采裂缝互不连通的裂缝性油气藏、有水锥的油气藏、有气锥的油气藏以及薄差油气藏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水平岩心为直接研究岩相和储层非均质性的横向变化以及垂直裂缝的间距和流体分布提供了第一性的资料,这些资料是研究水平井动态的基础,对进行油藏模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藏开发进展,储层的描述显得尤为重要而储层非均质性是研究评价储层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罗马迪库地区牛三段储层的非均质性。该区牛三段储层内非均质性随沉积微相变化而变化,砂体粒度韵律为复合韵律型和正向韵律型两类,高渗透率出现在复合韵律的中部和正向韵律的上部,砂体中的灰质含量增高,渗透率变差。  相似文献   

6.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因此,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垂向上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水动力特征及沉积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垂向韵律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平面上砂体内渗透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流河道微相表现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而漫溢相的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解释符合率低、含水率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非典型油藏中油水分布非均一性产生的原因,确定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油藏存在2类流体非均质现象,非均质控油作用不仅造成中、浅层流体性质评价困难,同时也使油井投产后产液特征复杂化.  相似文献   

8.
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Ⅰ)——非均质控油理论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和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的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谢润成  周文  王辛 《特种油气藏》2010,17(2):24-26,34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油气藏开发方案调整与制订的重要地质依据。以DL油田USH层碳酸盐岩油藏为例,评价了储层垂向非均质及平面非均质。研究表明,区内隔层较发育,为致密隔层,电性特征表现为低伽马、低声波、低中子、高密度、较高电阻率,在有效地层分布范围内,隔层分布连片,纵向上对流体渗流有一定的阻隔作用。研究区主力油层孔隙度均一,平面上局部存在低渗带,总体上基质部分的非均质性不强;考虑断层共生裂缝,地层渗透率变化较大,表现出比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油藏水平井注水开发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AVO属性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油气藏中裂缝分布控制着油气的产能,确定裂缝发育的区域、方位和密度在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理论与实践证实P波传播速度、反射振幅及AVO斜率随观测方位角呈余弦关系变化.针对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扣46井区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开展三维纵波方位AVO属性分析.经过实际地震资料的叠前精细处理,分方位提取速度、振幅等参数,利用方位AVO各向异性方法预测出工区内沙一段生物灰岩储集层分布范围和裂隙发育带.指出裂缝方向以北东向为主,以小型溶孔、裂隙为主,缺少大型缝洞,储层非均质性强,呈宽带状分布,受古地貌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油气藏非均质性的地质统计学描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动态评价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大型碳酸盐岩溶洞型油气藏,其储渗空间主要为大小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等组成,该油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气藏是非常困难。文章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气藏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并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选用已知油井的产量、油嘴、油压、含水率、气油比、原油密度等6个开发动态参数作为样品输入数据,推导出影响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油气田实例研究,说明了利用动态信息评价油气藏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储层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发现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奥陶系生物礁型碳酸盐岩凝析气田,为没有明显边底水、油气水分布复杂的非常规油气藏。研究了其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机理。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分布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大型镶边台地边缘礁滩相中,礁滩体储层纵向叠置、横向连片,沿台地边缘大面积分布,低孔低渗储层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洞为主;塔中Ⅰ号构造带历经多期油气充注与调整,油气成藏系统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储层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低孔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是油气赋存差异的基础,多期油气充注是油气水分布复杂化的重要原因,晚期气侵则是形成非常规凝析气藏的重要机制,多期油气充注与储层非均质性造成了油气产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鄂南地区中生界浅层油气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发现和更好地开发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浅层油气资源,探索油气复合成藏规律,依据盆地南部几个浅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实例,结合实验分析及试采成果等,对鄂南中生界延长组浅层油气藏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延长组浅层油气藏与构造及岩性圈闭密切相关;适度的埋深和一定的构造匹配以及良好的封盖条件是其成藏的关键,岩性-构造(低幅度)复合油气藏的发育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其砂岩储层均具特低-低渗透特征;平面油气水自内向外常呈环带状及半环带状分布;纵向油气分异较好,油水分异较差,含油饱和度低,开发效果差;中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及显著的电性差异是识别浅层油气藏的重要标志。进而得出结论:浅层油气藏是鄂南中生界油气成藏的一种重要形式;延长组浅层油气藏埋深浅,发育条件广泛,油气性质优良,地质储量可观,勘探开发潜力较大;其次,稳油控水、油气并举是提高浅层油气藏采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云 《天然气工业》2010,30(8):38-41
对水平井开发凝析气藏中的储层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凝析油含量及地露压差的适应性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水平井通过改变油气藏中的流动条件,能实现小压差下的大流量生产,降低边底水锥进的速度,较小的生产压差,可以延缓储层反凝析,从而使储层包含更多的重组分,减缓了储层气田露点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有效地抑制了反凝析;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大,较长的水平段增加了井筒与储层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油气井的产量,提高凝析油和凝析气的采收率。对比分析某凝析气藏水平井与直井的开发效果,在气藏总体非均质性不强的情况下,2口水平井的应用效果较好,平均日产气量大幅提高,表明水平井在凝析气藏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砂岩凝析气藏见水后开发效果迅速变差,见水后治理成本高、难度大.塔河油田AT1区块T2a3凝析气藏存在井网分布不均导致局部采速过高、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开发初期采气强度偏大、前期认识存在局限性等问题,通过捕捉生产动态中的异常信号,认为气藏存在底油,并据此形成了以油基堵剂堵水等为代表的改善开发效果的针对性技术手段.通过利用隔夹层和平面非均质性进行剩余油气挖潜,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储层非均质性是储层岩石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严重制约和影响油气储层的储渗性能和油气藏开发的效果,是储层(尤其是火山岩储层)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研究HC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认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火山岩岩石结构、岩石的矿物成份以及孔隙结构都对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有影响;而储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则主要表现在储层岩石、储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率在剖面和平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烃源岩、原油物化特征、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以及埋藏史-热史等的研究,综合分析了莫索湾地区的成藏期,确定其主要成藏期有三次:第一期油气运移发生在中侏罗世末期(168Ma左右),但形成的油气藏遭到严重破坏,生物降解现象严重;第二期油气运移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115Ma左右),形成的油气藏得到较好的保存,并且在全区分布最为普遍;第三期油气运移发生在第三纪末期(3Ma左右),原油成熟度较高且物性较好,表现为密度、粘度、凝固点和含蜡量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油气田(藏)分布的概周期与可公度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已进入石油勘探高成熟期的辽河坳陷的油气田平面分布数据,首次提出油气田分布具有可公度性。在辽河坳陷,新生界油气藏分布的概周期为60,基岩油气藏分布的概周期为63 。由于油气田分布具有自相似的分形性质,所以对油气田( 藏) 分布可以进行变尺度可公度性预测。在1996 年预测的实例中,根据大民屯凹陷、西部凹陷至辽东湾海域方向已知油气田分布数据和从小洼油田、大洼油田至海外河油田的概周期平均值,预测的含油气区已被勘探证实;1998 年初根据东部凹陷茨榆坨油田含油区块分布数据,预测正钻的茨104 井会出油,后被证实。预测实例都被勘探证实,表明用可公度性预测方法来预测未知油气田分布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