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以筛选出的5株对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酒体独特风格(粮香、糟香、窖香)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菌株进行风味物质的生产,确定了多菌种混合发酵的培养模式。对发酵液进行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为10L/h,分离压力为7MPa,分离温度为50℃,解析釜分离压力为4.5~6.0MPa,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2.
以筛选出的5株对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独特风格(粮香、糟香、窖香)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作为目标菌株,研究其代谢风味物质,确定多菌种混合发酵培养模式。结果表明,发酵液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为10L/h,分离压力为7MPa,分离温度为50℃,解析釜分离压力为4.5-6.0MPa,温度为55℃,萃取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3.
以海带为原料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进行海藻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CO2 流量为 2 5~ 3 5L h时 ,萃取压力 2 5MPa、萃取温度 30℃、萃取时间 3h、原料粒度 40~ 6 0目、分离压力 5MPa、分离温度 35℃最利于海带脂质的提取 ,此超临界CO2 萃取条件可使海带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 6 7 2 %。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海带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工业科技》2001,37(4):18-21
以海带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进行海藻多不饱和脂肪酸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当CO2流量为2.5~3.5L/h时,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3h、原料粒度40~60目、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35℃最利于海带脂质的提取,此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可使海带总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7.2%.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超临界CO2(SFE—CO2)萃取湖南山银花香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8℃、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温度35℃、萃取釜压力28MPa、分离釜Ⅰ压力12MPa、分离釜Ⅱ压力5MPa、流速18L/h、萃取时间120min。用所优化的工艺条件萃取晒干湘蕾金银花、冻干湘蕾金银花、晒干灰毡毛忍冬、冻干灰毡毛忍冬的香精,提取量分别为3.03%、4.42%、2.87%、4.12%,湘蕾金银花比灰毡毛忍冬的香精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百里香精油的提取分离技术工艺,重点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并且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较佳的工艺参数:CO2萃取压力为:25MPa;温度:40℃;时间:4h;流量:25L/min。由超临界CO2提取精油的出油率高达4.22%。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石榴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临界CO2对石榴籽中石榴籽油的萃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粉碎度、装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分离压力和分离温度对石榴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石榴籽油的工艺参数是粉碎度40目、装料量200g、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15L/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35℃,萃取率23.55%。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十三香精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萃取温度对精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十三香精油的最佳条件:CO2流量20 L/h、萃取时间2.5h、萃取压力27 MPa和萃取温度40℃.研究结果为十三香精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技术参数,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莲子心油最佳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郑铁松  张羽 《食品科学》2006,27(10):319-322
应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莲子心油。研究了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CO2流量、时间)、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莲子心出油率的影响;然后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水分含量5%左右,粉碎度60目,CO2流量30L/h,时间2h,萃取压力32MPa,萃取温度50℃,分离压力9MPa,分离温度45℃,此时莲子心油的出油率为14.09%。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孜然油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孜然油.研究了原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等因素在不同萃取时间下对孜然油萃取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孜然油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时间2.0h、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40℃、原料粉碎度40目、CO2流量25kg/h,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50℃.在此条件下,孜然油提取率达到13.56%.  相似文献   

11.
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了茅台酒糟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呈香呈味物质的最优工艺条件,通过验证性试验,确定在装料系数为0.5,萃取釜压力为30 MPa,萃取釜温度为47 ℃,二氧化碳泵频率为21 r/min,分离釜Ⅰ的温度为47 ℃,分离釜Ⅰ的压力为8 MPa的条件下,萃取率最高,可达到18.3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蚕蛹油脂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考察温度、压力、CO2 流量和分离Ⅰ压力等参数对油脂萃取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 流量25kg/h、分离Ⅰ压力9MPa 为最佳参数组合,此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可达30.53%,影响油脂萃取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力。并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油样中游离脂肪酸较少,有害的过氧化值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无臭味。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提取玉竹挥发油。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因素对玉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以得率为主要标准,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MPa、分离温度20℃、分离压力9MPa为最佳提取工艺。通过抑菌试验发现,玉竹挥发油对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萃取物的状态、气味特征及萃取率为指标,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的影响,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氧化羊脂(过氧化值=197mmol 氧/kg 脂肪、酸值=3.90mg KOH/kg 脂肪)中挥发性香成分的较佳条件:萃取压力20MPa、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4.8MPa、温度20℃,分离釜Ⅱ压力4.8MPa、温度20℃,CO2 流速45L/h,萃取时间1h。用GC-MS 和GC-O 分析萃取物,通过保留指数将二者的分析结果关联,得出对氧化羊脂香味起重要作用的是醛类和羧酸类,其中(E)-2- 己烯醛、(Z)-2- 庚烯醛、(E)-2- 辛烯醛、癸醛、(E)-2- 癸烯醛、(E,E)-2,4- 癸二烯醛等六种短链脂肪醛,及庚酸、壬酸、癸酸等三种短链脂肪羧酸认为是构成氧化羊脂香味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萃取沉香叶挥发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沉香叶中挥发油提取的最优工艺进行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温度为30℃、萃取压力为18MPa、萃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挥发油萃取率1.296%为最高值。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沉香叶挥发油与传统的水蒸气法提取方法相比,萃取效率更高,分离效果更佳明显。  相似文献   

16.
花椒风味成分的提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比研究了用有机溶剂和超临界CO2 提取花椒风味成分的方法 ,结果表明 :无水乙醚是提取花椒风味成分 (香气和麻味 )的最适宜的有机溶剂 ,超临界CO2 提取花椒风味成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溶剂法 ,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原料粒度 40目 ,萃取时间 2h ,流量 2 5kg/h ,温度 45℃ ,压力 3 2MPa ,油树脂得率可达 12 63 %。  相似文献   

17.
王欣  陈庆华  李元瑞 《食品科学》2007,28(7):249-251
在利用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大蒜风味成分的研究中,以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浸提时间、循环时间等对大蒜有效成分萃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比较了萃取温度对萃取产物可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加料量和预处理条件下,萃取压力19MPa,萃取温度35℃,静态浸提50min,动态循环50min后,在分离温度为35℃,分离(I)压力8MPa,分离(II)压力6MPa下分离。萃取率较高,萃取物中大蒜精油的可分离度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技术从小米细糠中提取小米糠油。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对出油率的影响,以及压力、温度对精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h、CO2流量50kg/h的萃取条件下小米糠粗油的出油率可达19.69%。在精馏柱压力10MPa、4个精馏柱温度分别为40、45、50、55℃条件下,对粗油进行精馏得到小米糠精油。通过检测,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小米糠油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含有高达67.8%的亚油酸,且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市售小米糠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