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帝国主义"是"二战"后提出的一种文化理论,其实质在于征服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思想,其具体手段是利用媒介来传播自己的文化产品。重点介绍了"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南京是历史地位,论述了南京城市文化传统的特质,以及文学中对南京独特的城市文化的展现,大致梳理了南京城市文化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根据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需要,培育良好的辅导员队伍文化成为高校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工作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积极构建"学习型"的高校辅导员文化体系,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营造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文化的良好氛围,三是努力构建具有鲜明"人文关怀"特色的辅导员文化体系,四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梯队。  相似文献   

4.
"和谐机关"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工会组织作为高校必不可少的群众组织,应在正确把握高校"和谐机关"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找出工会工作与"和谐机关"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从加强民主管理、关心干部职工、开展文体活动、加强自身建设等多途径积极参与"和谐机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内和谐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转型与拓展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革命型"———"建设型"———"整合型"———"改革创新型"文化模式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中国的"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含义、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及其英译、英语中有关"龙"的表达、关于"龙"的英语翻译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重视与发挥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解读何为"文化育人"以及阐述"文化育人"对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提出加强价值观文化建设、推动教学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的三大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理论界的研究中,"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在这两种"间性"之外,还存在一种"文化间性"。从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证,得出结论:"文化间性"应是翻译本质属性的应有之义;"文本间性","主体间性"与"文化间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任意一方的考察都不能忽视与其他方面的关涉,以此希望对汉籍外译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公司科学发展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三品"建设的开展,对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锁定"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群体,将大学文化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紧密联系起来,从大学物质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研究大学文化对"90后"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具体对策,以文育人,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以"水城"绍兴为例,论证了绍兴市河道水域占比特征明显、气候环境足以涵养水域、城市三维与水紧密相融、城市文化与水紧密相通、城市物产与水紧密相关、城市生活与水紧密相联等"水城"特征.,并在论证过程中阐述了"水城"的内涵、水城发展的历史以及弘扬水城文化、保护水城、重建水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城市正在被一种模式—封闭式小区逐渐替换和覆盖.从交通和城市功能两个层面这种开发模式对城市的影响是杀伤性质的.由“中国人居环境金牌项目”成都紫檀山,我们提出可能的出路:合理的街坊尺度,生活次街的建立,城市界面的改良,全方位的公变系统,住区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生态城市,体现地域特色,传承校园文脉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景色优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生态环境,已成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高校校园园林景观总体规划概念设计——以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为例,是在对场地环境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校园文化为背景,以“承传校园文脉、交融学府情景”及“建设生态校园”为设计理念,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为“八大功能分区及一山、六园、十二景”的空间布局结构,从而营造一个生态化、园林化、人文化的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封建王朝的都城,其不足的一面就是经济实力的脆弱。北方地区所产的粮食和财富,根本不能满足宫廷皇族、官僚集团、大批驻军及京城居民的消费需求,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漕运,大运河及其漕运是北京城的生命线。淮安地处苏北偏南,约当大运河中点,在元、明、清大运河漕运中处于枢纽的地位,支运是从淮安仓始,兑运也主要在淮安交兑。明清两代,漕运总督皆驻淮安。可以说,淮安一带的黄河安,则大运河安;淮安一带的运河通,则漕道通;淮安的支运、兑运顺,则漕运顺;淮安仓的漕粮足,则京城粮足;驻淮安的漕运总督尽职尽责,则国用无虞。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北京城市管理制度与市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是北京城向近代城市转变较快的时期.不仅设立了近代市政机构,颁布实行了城市法律法规,同时,具有近代意义的城市改造也已开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启动,城市的整体风貌发生着显著变化.随着首都南迁,北京的近代化进程受到影响,但是,以“文化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定位的确立,使北京古城的近代化增添了一道新曙光.  相似文献   

17.
丽江古城从唐朝以来就是茶马古道重镇,有着深厚的商业传统,商贸文化是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真实性"理论探讨古城真实性和商品化的内涵,并力图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获得古城旅游开发过程中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双赢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提出现代城市民族关系是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作者认为构建共生互补型城市民族关系,要着眼于城市多元文化与多民族的生存场景,城市各价值主体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把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城市的存在方式和法则,自觉遵循互补共赢的原则,共享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社会文明和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也日益迫切。本文以南京工程学院历年与日本三菱电机有限公司每年举办的"三菱电机自动化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竞赛为例,以学科竞赛这块试验田对校企合作中对接文化进行了探索。在教学过程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优良学风、提升教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层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