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砂陶艺作为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我指的是作为表现的紫砂陶艺,而非日用陶瓷,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在当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发现中国是当代东方的精神精髓下,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形式上,中国现代的紫砂陶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柯钧 《佛山陶瓷》2013,23(3):56-56,59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器物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构成,人类文化遵循着制器造物、建立和改变制度、产生和演进思想而发展。器物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蕴涵了人类文明的理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从事紫砂陶艺创作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先后创作的"逸竹壶"、"一品竹段"、"智竹提梁"、"心月壶"、"申博纪念壶"、"大雄宝璜壶"、"大明风韵壶"等多次获得金、银奖和国家特别金奖.  相似文献   

4.
《佛山陶瓷》2021,31(7)
紫砂壶器的创新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紫砂发展的历史,紫砂壶兼具的人文性又使得其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时至今日,紫砂壶艺更被融入了当今文化艺术高度兴盛发达的大环境,一些陶艺家对此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把现代陶艺的理念带入紫砂壶艺创作中,创作出了许多有思想深度的现代紫砂壶艺作品,把紫砂壶艺作品的人文性推向新的高度。紫砂"见山壶"也在这方面作了尝试,通过现代陶艺元素的引入来表达内心情感,由此彰显作品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5.
季益顺 《江苏陶瓷》2003,36(1):41-42
现代紫砂陶艺的文化修饰,起源于文化人参与紫砂陶艺的创作实践。由于文化人参与了紫砂陶艺的创作,亦由于文化人的影响与推广,紫砂陶艺创作者的文化素质、文化修养有了提高。由于同样的原因,一部份紫砂陶艺创作者在自己的创作实践探索中,鉴于自己对于紫砂文化的理解、热爱、认识,融进自己的思想、思维和追求,并在表现形式上注重于诗情画意文化内涵的加深、文化意向的表达。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促进了现代紫砂陶艺文化修饰,对紫砂陶艺作品的创作、运用、演进、发展,亦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下面就现代紫砂陶艺文化修饰创作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6.
许定华 《陶瓷》2021,(7):75-76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衍变中,众多的文化元素相互交融,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紫砂壶艺术所创作的就是以紫砂为载体,将这些生活中的文化元素具象化,以一种通俗易懂并简洁流畅的形式塑造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李霓 《陶瓷工程》2007,41(6):33-34
宜兴紫砂陶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很高的艺术水平、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一致赞赏,纷纷考察研究,著书立说,一致认为,宜兴紫砂陶艺已远远超出了一般工艺美术品的范畴,成为中国又一特别的文化艺术门类,登上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8.
紫砂陈设陶艺的创新始于明清,十七世纪中叶,其杰出代表当推著名艺人陈鸣远,他设计的瓶、盆、蔬果、文房等雅玩构思之脱俗、构思之巧妙、制作技巧之娴熟,在紫砂史上是少见的。先辈们的创作精神为紫砂陈设陶艺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紫砂瓶盆等器型陈设陶艺,既含紫砂壶艺的精髓又具有陈设性强、欣赏价值高的特色,具有强烈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开拓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气息的紫砂陈设陶艺是继承传统工艺,全面发展紫砂陶艺艺术的一种新形式、新课题。从这一观点出发,结合近时期对紫砂陈设陶艺创作实  相似文献   

9.
高湘君 《江苏陶瓷》2006,39(2):41-42
紫砂器发展到今天,可谓千姿百态,已经进入了张扬个性很强的阶段。我们欣赏紫砂器,应当说,脉落是清晰的,或传统、或现代。用现代陶艺手法介入紫砂器,丰富了紫砂器的表现形式,把握得好,应当相得益彰。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数百年形成的传统手法,正是紫砂器内在的精髓,而现代手法介入,应当由表及里逐步深入融合,把握得不好,就会出现排拆现象,那就见异了。因此,现代陶艺介入应当是一种传承,这种传承必须尊重其紫砂器的传统精华,也就是承传性的介入,而不是违传性。  相似文献   

10.
朱丹 《江苏陶瓷》2006,39(4):33-34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不经意间被紫砂的神奇魔力所吸引,从开始接触紫砂、了解紫砂到热爱紫砂事业。1991年10月,我正式踏进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大门,随工艺美术师徐萍老师当学徒。以后有幸,先后得到了李昌鸿大师和蒋蓉大师的亲手指点和谆谆教诲,通过自己刻苦学习并反复临摹历代紫砂名人经典名作,使自己对紫砂壶的形体语言逐步加深理解,初步达到基本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壶艺水平不断长进,并达到了较高层面。  相似文献   

11.
紫砂材质色彩凝重、深沉、素朴,可塑性特强,且耐腐蚀具有永久性,适合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载体;在表现技艺上,它无须施釉,表面听任各种手法施艺,能充分表现塑像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可以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以求生动传神,也可大写意塑造,适合简练的块面、抽象形体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艺术家对紫砂艺术诸多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作为紫砂后人,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紫砂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大家在这一方面都已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很多前辈在这方面也有了很深的研究,这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潜心学习。回顾十多年来从事紫砂陶艺制作的漫漫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枯燥乏味的艰辛,为总结经验,更好的前进,经反复思考,得出以下几点感悟,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3.
郭占华 《江苏陶瓷》2011,44(3):61-62
无为茶、自然品、天赐修心与众家,禅茶一味有型壶、古层砂,地藏神韵乾坤大,道壶百益远至神农,近至今朝,茶香依旧,壶品万千,承播四方之文明。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到茶的起源,茶树乃茶品类最早的一个物种,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培育与利用茶树,同时原始的茶文化从此诞生。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便提到了野生大茶树。如今更有资料证明,野生大茶树遍布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的长河中,宜兴紫砂陶从日用品上升到紫砂陶艺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品种,它有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是一种美与实用高度和谐而又妙不可思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5.
韦钟云 《江苏陶瓷》2003,36(4):40-40
“知足常乐”是人们很熟悉的一句格言,以它为创作题材制作紫砂茶壶是用形式表达语言和思想的一种尝试,是紫砂艺术与人生哲理的有机结合,该作品的出现,将会进一步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使创作之路越走越宽。“知足常乐”壶(见图1)在设计中采用了“谐音”及既新颖、又传统,既抽象、又具体的变形和夸张手法,希望能唤起喜爱紫砂壶者对紫砂艺术的新感想、新认识,所以如何充分、完美地表达“知足常乐”壶这一命题,整个设计是关键。经过认真运筹、酝酿,以自然界中“竹”的形态为壶艺创作的主型体,并打破传统的园整平直的模式格调,着重现代陶艺造型创…  相似文献   

16.
刘达 《佛山陶瓷》2012,(7):49-49,51
宜兴紫砂的设计制作要求独特,总的来说,设计的器型要体现紫砂的古朴、精巧,色泽要柔和、温润,同时要便于抚握、把玩。一把壶要做到百看不厌、百用不烦,与主人有一种知己、相亲的感觉,那就是好壶了。  相似文献   

17.
宜兴紫砂陶是指胎色呈紫褐、暗红或赭红等色泽的一种不挂釉的炻器,也有人把它归于无釉陶的范畴.然而,我们绝不能认为它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粗陶器.恰恰相反,紫砂工艺陶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而驰誉中外.  相似文献   

18.
朱丹 《江苏陶瓷》2010,43(6):59-60
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紫砂艺术家对紫砂艺术诸多理论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细致。作为紫砂后人,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紫砂艺术中的继承与创新。大家在这一方面都会各抒己见,深入讨论。很多前辈在这方面也有了很深的研究,这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潜心学习。回顾十多年来从事紫砂陶艺制作的漫漫历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枯燥乏味的艰辛,为总结经验更好地前进,经反复思考得出以下一点感悟,以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9.
紫砂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历史深远,从来都备受文人雅士喜爱,而越是古典深厚的艺术,其中含有谜的成分也越多。窑变也是一门遗憾艺术,由于焐灰环节较多,工艺复杂,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已初烧的成品在焐灰过程中失败或变残变次。而且目前市场上要见到上好的焐灰壶较为稀少。因此,要研究出上好的焐灰壶还需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正>在谈紫砂壶的创作时,首先要明确紫砂壶的存在价值。紫砂壶的创作难不难,看你如何评价。只要是一件作品,能容水器,就可成为茶壶,但只是一种容器,一般人都会做,大部分艺人穷毕生精力,也很难创作出一件流芳百世之作。作为一名紫砂壶艺工作者,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传世是每个手工艺者的梦想和追求。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十多年,一直在揣摩大师传世名作的同时,也试着进行自己的创作。紫砂文化的形成,其内涵并不是单一的,它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渊源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