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乃武  李素春 《辽宁冶金》1997,(4):42-47,41
本文对我国镁碳砖的开发过程和生产进行了必要的介绍,指出我国现有镁碳砖生产厂多达160余家,已具有高达90余万吨年生产能力,但实际国内年需要量不足40万t,能力远远大于需要,通过颁发镁碳砖生产许可证的检查,看出我镁碳砖生产确定有一些厂家装备水平,技术条件,检测手段,生产工艺等方面都是不错的,能够针用户需要生产出一些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同时也有不少镁碳砖厂无论从装备水平,工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再次提出镁碳砖是镁砂加石墨的一种碳结合高温复合材料。详细论述了镁碳砖的各个主要性质及其影响,论证了石墨和结合碳在镁碳砖中的作用。认为把石墨量加到20%时使用性能和效果最好。武钢实践证明镁碳砖中加入Si和Al金属粉2%使用效果不好。在这种情况之下,后来在镁碳砖生产中加入2%Al金属粉这是不可理解的。日本现也承认加入Si和Al金属粉,对镁碳砖耗损速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与镁碳砖相比,镁钙碳砖更适合在LF-VD精炼炉渣线部位使用。本文介绍了生产镁钙碳砖的原料、工艺扩抗氧化剂等。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镁碳质耐火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尤其对镁碳砖防氧化剂和镁碳砖低碳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镁碳砖未来的研究方向,即通过成分优化和结构设计,提升和发挥传统材料的性能;研究开发高性能防氧化剂;镁碳砖低碳化方法的改进及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5.
鞍钢转炉原一直采用单一材质砌筑炉衬,因局部损坏造成停炉,导致炉衬寿命在500~700次间波动。镁碳砖在转炉易损部位上试用成功,使易损部位蚀损速度减为0.26~0.4mm/炉,若有相应的配套砖,其炉龄可以稳定在800~1000次。本文叙述了镁碳砖的生产工艺和在转炉上试用的情况,并提出了在使用目前生产的镁碳砖条件下,限制炉龄提高的因素是配套砖。因此,今后必须生产出高强度抗冲击的镁碳砖或二步锻烧镁质白云石烧成砖,实行综合砌筑,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炼钢》2002,18(2)
由首钢技术研究院和首钢第二炼钢厂共同研制开发的钢包内衬镁钙碳砖开发与应用技术日前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专家认为 :该技术属国内首创 ,其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很大的推广前景。随着高附加值品种钢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精炼工艺技术的普遍应用 ,对钢水内在成分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人员提出了“钢包内衬镁钙碳砖的开发与应用”的课题 ,并从2 0 0 0年 8月开始进行技术攻关。其目的是通过采用新的耐火材料 ,大幅度减少钢水夹杂物 ,提高钢包的使用寿命。科研人员查…  相似文献   

7.
李杨洲  董履仁 《炼钢》1991,7(4):45-49
转炉初渣、终渣对质量不同的两种镁碳砖和镁白云石碳砖的侵蚀试验表明:初渣比终渣的侵蚀能力要强。粒度较大且在相同的工艺下制做的镁碳砖、镁白云石碳砖的抗渣性相近。并由此探讨了初渣对镁碳砖、镁白云石碳砖的侵蚀性能。粒度配比对砖质量的影响以及初渣、终渣对镁碳砖、镁白云石碳砖的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8.
对比阐述了镁钙碳砖与镁碳砖在酒钢120吨精炼钢包上使用可行性,并就镁钙碳砖的生产工艺及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用镁钙碳砖代替镁碳砖作为酒钢120吨精炼钢包内衬。  相似文献   

9.
Reisi.  P 周国忠 《国外钢铁》1997,22(1):20-22,26
开发高铝质浇注罐衬和在渣线区使用镁碳砖,降低了生产费用,而且在工厂后勤,能耗以及环保各方面带来了重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宝钢用后废弃MgO-C砖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环保、循环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对用后废弃耐火材料开发利用的力度.文章概述了国内外用后耐材的基本状况,详细介绍了宝钢废耐材资源的情况,并对用后废弃转炉钢包镁碳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发,同时还探讨了其它几类废耐材的利用方法.开发成功的优质再生镁碳砖,试验研究发现无论在使用中的表现和使用寿命还是用后残厚均与目前使用的镁碳砖无差别,其使用性能已达到目前宝钢炼钢厂正常使用镁碳砖的水平,能满足多种精炼工况条件下大型钢包的要求.在宝钢300 t钢包渣线上的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摇炉炉衬侵蚀过程分析及镁碳砖在摇炉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仕成  谷丰民 《铁合金》1997,(1):39-42,29
论述了中碳锰铁工艺线中的摇炉炉衬侵蚀过程和镁碳砖在摇炉上的应用效果。使用镁碳砖代替镁砖摇炉衬后,炉衬寿命由80-120炉次提高到345炉次,炉衬费用降低100-230元/炉,并提高了摇炉设备的作业率和碳锰铁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近日,广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广州市科委、市质量检验所、广州市冶金集团公司、市冶金研究所以及广州钢铁集团公司、南方钢铁厂等单位的专家,到广州耐火材料厂,对该厂实施的“优质镁碳砖制造技术”项目进行验收,并对其自行开发的优质镁碳砖通过了技术鉴定。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连铸、炉外精炼等技术的全面应用。对耐火材料的抗渣蚀、耐高温、抗热震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该厂原生产的铝镁碳砖的使用性能已满足不了冶炼技术的要求,他们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需要什么品种就研制什么品种的经营策略,发挥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技…  相似文献   

13.
武钢转炉炉龄与镁碳砖炉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子良 《武钢技术》1998,36(1):25-28
转炉炉龄是综合性指标。提高转炉炉龄是诸多有利因素作用的结果,镁碳砖炉衬是诸多有利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之一。通过总结镁碳炉衬砖生产和使用的工作,提出了改进镁碳砖工艺和质量的设想。结合武钢第二炼钢厂转炉经济技术指标的变化,分析了采用镁碳炉衬砖在提高转炉炉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作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宝钢300t氧气顶吹转炉,为进一步均衡炉衬,延长炉龄,分别在熔损最严重部位使用镁碳砖代替镁白云石砖的实绩。通过6个炉役的试用,初步看出镁碳砖的优越性;在耳轴部位,镁碳砖的平均熔损速率较镁白云石砖有所减小,由平均0.79mm/炉减少至0.53mm/炉;含镁碳砖的炉衬平均炉龄比单一镁白云石砖炉衬提高约10%,最高炉龄达1223炉。文中还对今后镁碳砖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宝钢电炉冶炼过程中,炉衬渣线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严重导致电炉炉龄偏低的问题,通过对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微观结构的观察及钼丝炉内炉渣侵蚀镁碳砖试验,得知FeOx·MnO·MgO相是镁碳砖耐火材料溶解到炉渣后形成的主相,渣中FeO、MnO具备了溶解MgO能力,炉渣中FeOx含量偏高是导致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严重的主要因素;电炉炉渣体系内,炉渣碱度对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影响不明显。钼丝炉内炉渣侵蚀试验表明:温度越高,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越严重;高温段保温时间对侵蚀影响不大;渣线镁碳砖耐火材料进行冷热交替试验后,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相对严重。根据试验结果,采取降低炉渣FeOx含量、缩短冶炼过程炉与炉之间间隔时间等措施,炉壁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得到缓解,电炉中期炉龄稳定提升到450炉以上。  相似文献   

16.
镁质球团生产技术作为我国高炉炼铁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一直以来因为没有适宜的镁质添加剂,而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本文采用废镁碳砖作为包钢链箅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的添加剂,在球团工艺、生球性能、成品球强度及冶金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包钢球团当前的铁料配置及热工参数条件下,配加废镁碳砖可降低球团还原膨胀率1.0%~2.0%,初始软熔温度提高20℃,滴落温度提高40℃以上,其适宜的配加比例为1.5%,适宜的焙烧温度为1 210~1 240℃,证实了包钢球团配加废镁碳砖粉生产镁质球团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刘盛秋 《炼钢》1995,(3):42-47
近年来我国许多钢厂由于采用连铸和炉外精炼技术,钢包内衬寿命急剧下降,钢厂和耐火材料部门十分重视改进钢包耐炎材料。本文叙述最近在开发铝镁碳砖、镁钙碳砖和铝镁尖晶石浇注料等高性能钢包内衬耐炎材料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镁碳砖在包钢3吨电炉上的使用情况,表明镁碳砖是适合作电炉炉衬的一种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9.
武钢第二炼钢厂3座50吨顶底复吹转炉炉衬,自1983年以来,采用武钢耐火厂自产镁碳质系列产品逐年扩大,到1988年3月止,镁碳砖的使用比例已达100%,整炉实现了全镁碳砖化。转炉的炉衬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炉衬砖的材质。镁碳砖对于提高炉龄和增进炼钢效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实现全镁碳砖化是转炉发展的一个方向。武钢转炉炉衬用镁碳砖,随使用的部位要求不同而各异,对耳轴、渣线部位,采用电熔镁砂镁碳砖;炉帽(包括装料侧)、熔池、炉底等部位,采  相似文献   

20.
蒋培艺 《炼钢》1992,8(3):13-19
从本厂转炉实际情况出发,针对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进行转炉炉龄攻关。重点在提高镁碳砖实物质量、开发复合镁碳砖和整体出钢口砖、细化综合砌筑、改进冶炼操作、采用挂渣护炉、控制末期渣成分等方面进行攻关。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各专业人员通力合作,攻关项目得以落实,创2077炉本厂历史最高炉龄和全年平均炉龄1602炉的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