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鸣  田廓  许文秀  魏阳 《华东电力》2011,(2):180-183
针对目前我国智能电网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从分析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入手,建立其电源项目的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敏感性分析.以分布式风电投资项目为算例,验证了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指标和模型适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源点的评估,可以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风-光-沼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电源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风–光–沼混合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首先研究分析了风、光、沼各发电电源特点以及该分布式发电系统结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其系统电源规划的优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函数等数学模型。由于改进的自适应遗传算法使用最优保存策略进化模型的选择算子、改进的自适应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来获得较优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所以采用该遗传算法对此分布式发电系统电源规划进行优化运算处理。最后选取某负荷中心的300 kW负荷总量为对象进行风–光–沼混合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电源规划模拟优化求解,算例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而且对其它类型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电源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包含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常规发电单元与储能单元的智能电网经济调度问题,提出一种计及传输损耗的智能电网最优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实现对传输损耗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运行成本的计量;其次,采用Lagrange乘子法推导此优化问题的协调方程,并通过解析的方式分析发电单元的出力协调关系;然后,提出一种完全分布式算法以有效求解此经济调度问题,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计算和通信负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发电单元隐私;最终,基于IEEE-30母线系统的3个算例验证所提分布式算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了日本可再生能源计划,并分析新能源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讨论在大规模引入风能与太阳能后对日本主电网的影响及应对方法。最后,通过几个工程实例介绍了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在日本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蔡浩  施凯  唐静  冯霏 《电测与仪表》2022,59(11):88-95
分布式电源的合理规划能够降低配电网的功率损耗,针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规划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狮优化算法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所提方法建立了以最小化实际功率损耗和改善配电网电压分布与电压稳定性为目标的多目标函数;利用改进蚁狮优化算法,通过模仿自然界中蚁狮的狩猎行为,统筹考虑损耗敏感系数和电压敏感系数,推导出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单元的最佳总线位置和容量;以IEEE-33总线径向分布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降低功率损耗和电压分布方面更优,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新能源管理系统可看成一个实际的多代理系统( Multi-Agent System,MAS),以Java Agent De-velopment Framework(JADE)平台作为开发环境,给出了能量管理系统的结构、数学模型及性能指标,引入包含蓄电池的Generation agent,定义了各Agent的行为,建...  相似文献   

7.
张娟  裴玮  谭红杨 《现代电力》2009,26(6):6-11
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并网运行的方式被认为是未来电网的发展方向,为在传统配网的管理系统中增加相应的分布式电源管理和控制功能,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公共信息模型扩展进行研究。首先讨论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特点和管理需求,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实体分析,然后遵照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颁布的IEC 61970标准中电力系统公共信息模型,提出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模型扩展,并使用统一建模语言描述扩展类及其具体属性。该模型扩展已应用于微电网实验室中央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可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含可再生发电单元的分布式发电与大电网DMS系统集成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接入技术欧盟研究项目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下,欧盟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在第五,第六和第七框架计划下开展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研究项目。鉴此,介绍了这些项目的整体目标,着重于DISPOWER,MICROGRIDS,MOREMICROGRIDS,EU-DEEP,FENIX等主要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代表欧洲未来电网发展趋势的“智能电网”的概念,并揭示了这些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要从传统的集中控制思想转变到新的分布式控制理念;要重视电力电子技术与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技术的应用;要重视高渗透率下DER给输配电网所带来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电能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探讨了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DREG)具有成本优势且电网对其出力稳定性要求增加的前提下,DREG出力稳定性的最优决策。在对DREG随机性出力成本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随机生产模拟方法构建了发电利润期望值最大化目标下DREG出力稳定性的最优选择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IEEE—RTS系统负荷数据为基础的算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了DREG厂商的最优决策可能损害电网企业以及电力用户的利益的结论,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电池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永  张兴 《电源技术》2012,36(4):601-605
风、光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出现间隙性和随机性等使得发电的不稳定缺点正成为阻碍其深度发展的重要障碍。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打破了风电、光伏发电等的接入和消纳瓶颈问题。介绍了应用于储能系统的主要化学储能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和锂电池的技术发展、组成结构和储能原理,详细对比了各种电池的性能及特点,特别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功率等级进行介绍,这是储能系统电池元件选择的关键,最后对储能电池的应用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中储能系统能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储能系统的能量管理进行研究,根据两种储能装置的特点和剩余容量以及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状态,将储能系统的工作模式分类,并对每种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发挥蓄电池和超级电容自身的优点,保证系统内部的功率平衡,减小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功率波动对外部电网的冲击,并实现孤岛运行.最后通过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仿真和实验平台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幸 《中国电力》2007,40(2):85-88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和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未来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阐述《可再生能源法》对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在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规划、消除上网障碍、获得合理回报、解决差额费用以及提供资金保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 may result in voltage fluctuation by changing line flow and reactive power injection, especially DG that generates power from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To cope with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mization process to optimally regulate the system voltage profile to lie close to the desired values by using the adaptive Tabu search (ATS) algorithm. The system voltages will be regulated by using dispatchable DG and voltage control devices, i.e. voltage regulator and capacitor. Moreover, probabilistic load flow calculation by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is chosen to evaluate the uncertainty of DG powered by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The number of switching operations of the voltage regulator and capacitor are also accounted for in the optimization constraints, as excessive frequent switching operations can damage these devices. The optimal sizes and locations of dispatchable DGs and capacitors are considered as the optimization variable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demonstrated in an IEEE 34‐bus distribution test system and a modified 21‐bus Provincial Electricity Authority (PEA) system (Thailand). © 2014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中,逐渐改变着传统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能源互联网作为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渐受到政府和专家的重视,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作为能源互联网关键接口设备,能源路由器具有统一电能接口和通信接口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电源的能源路由器结构设计。将能源路由器划分为核心控制通信部分和能量传输部分。主要针对能源路由器的能量传输部分进行了全面分析设计,通过构建直流交流双母线动态互动的方式来实现供电的高效、稳定和节能的目的。针对能源路由器的电能传输部分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仿真结果验证系统的交流侧和直流侧供电稳定性和电能质量满足目前分布式接入和电力系统运行电能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的电压源换流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容量的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换流器既需可调节有功和无功功率,又需减少注入电网电流的谐波含量.双Buck电压源换流器仅用2个高频开关便可实现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这种双Buck型换流器的滤波电感既可以置于晶闸管逆变桥的直流侧.也可置于交流侧.通过采用空间矢量分析方法.并结合晶闸管逆变桥的换相条件,对滤波电感处于不同位置的2种换流器电路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处理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这2种电路具有不同的有功和无功处理能力.该结论为换流器的功率控制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对2种电路的输出电流波形质量进行了分析,表明滤波电感置于直流侧时.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会导致换流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严重.而滤波电感置于交流侧时,则不会存在该问题.Saber仿真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18.
分散式能源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分散式能源及其发电的特点,指出与常规能源发电的最大差异是不可控的随机特性。当大规模的随机发电能力接入电力系统以后,产生了随机的发电与随机的用电两组不相关的变量要求其实时平衡的科学问题。需要在电源规划、电网规划、运行控制和故障保护等多方面考虑可控的常规发电与随机的发电合理组合后满足随机变化的负荷需求,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技术问题,从分散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优化规划及可靠性评估、运行分析及控制调节策略、相关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等方面指出了应当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风光等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给配电网带来反向潮流而造成的电压波动大、局部区域电压偏高的问题,在传统配电网运行风险评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和负荷概率模型,采用严重度函数描述了电压偏高、偏低的风险,构建节点电压偏高、偏低的严重性函数。将传统风险评估理论的事故风险评估替换为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VaR)模型,提出了考虑电动汽车和负荷不确定性的事故冲击和损失计算方法,建立了电压波动的CVaR风险指标,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的特殊函数的估计方法。以IEEE33系统为计算实例,计算了正常运行和预期故障线路2种情况下的电压波动的CVaR风险值,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高比例新能源直流送端系统故障可能引发新能源暂态过电压脱网,在新能源场站或汇集站配置分布式调相机是抑制暂态过电压脱网的有效手段。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直流送端系统分布式调相机优化配置的技术需求,首先分析高比例新能源直流送端系统的暂态过电压传播特性。基于此,提出考虑节点和系统综合暂态压升严重性指标的分布式调相机候选节点筛选方法。然后,以计及运维费用的分布式调相机综合配置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考虑多场景和多故障下的暂态电压稳定性约束,构建分布式调相机优化配置模型。最后,利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得到分布式调相机优化配置方案,并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直流外送试验系统。采用BPA-PYTHON-Matlab联合仿真验证所提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