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验室制备各类AlF3掺杂试验阳极,在测试其基本物理化学性能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断电流法”进行阳极过电位测试,研究AlF3添加剂和阳极焙烧温度对阳极过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阳极中添加AlF3既可降低阳极的空气/CO2反应活性,也可降低阳极过电位;受高温脱S等因素的影响,阳极的电化学活性及其空气/CO2反应活性并未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2.
赵爽 《轻金属》2006,(7):55-58
在介绍参考文献实验结果的同时,结合笔者在实际生产中的工作经验,阐述了阳极焙烧参数,如升温梯度、最终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对阳极质量的影响。论述了火道设计和焙烧炉使用状态的重要性及焙烧过程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敞开式环型焙烧炉的综合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敞开式环型焙烧炉进行了综合性的测试分析 ,测定了火道中的烟气成分 ,以及火道和阳极的升温曲线 ,估算了焙烧炉的热平衡。指出促使焙烧时热耗增大的主要原因是预热段空气的严重渗漏以及排烟温度的过高。测试分析的结果还显示 ,沥青挥发分若不能及时从阳极逸出到火道中燃烧将严重影响阳极的焙烧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焙烧炉的一些实际运行生产数据的分析与比较,了解焙烧炉燃料的燃烧状况、阳极挥发分的燃烧利用状况以及阳极的升温制度状况等,从而调整焙烧炉的运行参数,提高炉子控制水平,使其达到节能增产的目的。在阳极焙烧过程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阳极的焙烧质量。除原料因素外,焙烧炉炉内温度的均匀性、升温曲线的合理性以及最终焙烧温度等运行参数对阳极的焙烧质量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些参数都与焙烧炉的结构和燃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了阳极焙烧的热工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焙烧曲线进行了优化研究,模拟了不同焙烧曲线对阳极温升过程、终焙温度和内外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火焰周期的延长,阳极中心的温升曲线逐渐右移,终焙温度逐渐升高,阳极的内外温差逐渐缩小;随着火焰周期的降低,各焙烧阶段的阳极平均升温速率升高,阳极的保温时间逐渐减少.从数值模拟结果来看,最优的焙烧曲线是火焰周期为30h的焙烧曲线.  相似文献   

6.
《轻金属》2017,(6)
根据阳极焙烧炉稳态模拟结果,对比原始方案与两种优化方案。以现场测试的热工参数和实验室测定的材料属性作为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和物性参数,采用CFD模拟软件耦合求解了阳极焙烧炉火道、火道墙和料箱的温度场,获得了三个温度监测点的温升曲线。研究表明,改变火道内拉砖结构与减小火道墙厚度都可以加快阳极块达到标准焙烧温度,其中方案二的结果最为理想。此项设计对改进阳极质量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焙烧是炭阳极生产重要工序之一,制定适宜焙烧曲线、控制均衡火道温度、提高最终焙烧温度将直接影响炭阳极的质量和焙烧能耗。本文主要论述了通过优化焙烧工艺制度来提高阳极质量,降低焙烧能耗。国内某厂通过采用216小时焙烧曲线、自动调整负压及燃气供入量使火道温度均衡、提高焙烧最终温度至1200℃的焙烧工艺制度,炭阳极质量明显提高,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和二氧化碳反应残余率分别由先前的1.53g/cm3、46.9MPa和73.3%提高到1.56g/cm3、53.9MPa和85.5%;电阻率由先前的59μΩm降低到53μΩm;阳极外观合格率由98%提高到99.63%;焙烧能耗由4.36GJ/t-C降低到3.05GJ/t-C。  相似文献   

8.
八、阳极焙烧 1.焙烧过程阳极焙烧是阳极生产中的最后和最重要的工序,其目的是通过焙烧使阳极达到必要的质量特性。焙烧把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结合在同一个工序中进行,其中有些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有些则是随着温度的升降依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恒电流法、电化学阻抗谱并结合表面形貌观察研究了动态海水中温度对Al-Zn-In-Mg-Ti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与静态条件下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海水温度降低,Al-Zn-In-Mg-Ti阳极试样的开路电位和工作电位负移,电化学容量增大,电流效率升高,溶解形貌更好;温度相同时,动态海水中Al-Zn-In-Mg-Ti阳极试样的开路电位、工作电位较静态条件下正移,电化学容量及电流效率下降,溶解形貌稍差。  相似文献   

10.
实验室各种焙烧因素(最高焙烧温度和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以及升温速度)对阳极糊试样理化指标均有影响。从工业上插自焙阳极锥体上取下的试样的理化指标表明,它明显高于实验室焙烧阳极试样的理化指标;它与预焙阳极的理化指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