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4月20日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诞辰105周年,2006年也是他继承并做出贡献的朱启钤先生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停止工作60周年,为纪念这些历史,更为了配合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由《建筑创作》杂志社首先策划,并得到国家文物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的活动已由2006年3月28日~4月1日圆满结束。3月29日在四川李庄镇举行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界领导及专家的发言中都提到这次学术考察活动的非凡意义,在于用先辈学者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精神去品读、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五天来,专家们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28日~4月1日,经《建筑创作》杂志社策划、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支持,“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成功举行。通过此次活动回顾了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十多年对中国古建筑测绘的贡献,同时表达了对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的纪念。3月29日在四川李庄镇举行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界领导及专家都提到这次学术考察活动的意义,会用先辈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精神去品读、评价中国营造学社在中国建筑学历史发展中的贡献。五天中,专家们先后到达李庄、夹江、峨眉山市、乐山、新津、梓潼和成都等地的文物和遗址地,行程…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14日,纪念朱启钤先生创立中国营造学社80周年研讨会暨朱启钤先生的纪念图册<留下中国建筑的精魂--纪念朱启钤先生创立中国营造学社八十周年画集>首发式在南新仓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杨洋 《建筑创作》2009,(5):10-10
2009年4月14日.2009中国“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为纪念朱启钤先生创立中国营造学社八十周年研讨会.由《建筑创作》杂志社和东四街道办事处在北京文物保护单位——南新仓明清皇家粮仓.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营造学社终结60周年;2006年4月20日,建筑大家梁思成先生诞展105周年。 历史的记忆不应湮灭于尘土之中,也许“2006年,最重要的建筑经典记忆”会让您反思,如何追忆建筑大师和保护他们曾经驻足或工作过的地方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金磊 《重庆建筑》2006,(10):76-77
2006年3月28日~4月1日,“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成功举行,它的意义不仅仅是通过对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十多年对中国古建筑测绘成就作一回顾,更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3月29日,在四川李庄镇举行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各界领导及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7.
1989年12月14日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六十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召开,各界代表出席并发言,大家共同回顾了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肯定了中国营造学社为开创我国传统建筑科技事业所做的卓著贡献,赞扬了营造学社及其成员们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保护、发掘、研究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艰苦努力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20日,建筑学家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为纪念梁思成,也为宣传2006年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们完成了“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虽然行程仅涉及梁思成当年在四川调查的31个县、市和107项文物中的极少部分,但仍能联想到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中国营造学社的建筑学人为挖掘并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作出的非凡贡献,感受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情况下,不怕困苦、敢于担当的远见与气度。但也有人说: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没什么关系。甚至说:纪念梁思成纯属“个人私事”,与国家“文化遗产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本刊记者报道: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7日—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中国营造学社社员罗哲文先生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吴良镛、傅熹年、张锦秋、关肇邺、李道增、马国罄出席会议并致词,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报道: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8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7日-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中国营造学社社员罗哲文先生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吴良镛、傅熹年、张锦秋、关肇邺、李道增、马国罄出席会议并致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梁思成的女儿、特邀代表梁再冰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建筑创作》2006,(6):20-29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20年代末朱启钤勘立“中国营造学社”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伺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正汇集了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全部古建筑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2006年重新复制刊印)、本社尚有部分存书,可供业内专业学者和技术人员订购。这套《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2006年在罗哲文先生的提议和支持下,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仿真复  相似文献   

13.
<正>汇集了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全部古建筑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2006年重新复制刊印),本社尚有部分存书,可供业内专业学者和技术人员订购。这套《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2006年在罗哲文先生的提议和支持下,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仿真复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不仅对社会,对学术发展及文化传承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5年11月,在罗哲文先生的指引下,我们考察了在抗战时孕育中华学子、培育华夏学术的千年古镇——四川李庄.因为研究四川李庄的缘故,让我走近了中国营造学社;因为研究中国营造学社李庄建筑贡献史的需要,我又走进了已有70年历史的中国文物研究所.岁月如梭,令人感触良多,但我以为最不该忘却并传承的是建筑文化长河中的精神血脉,因为只有这些才能不断地为今日城市及其建筑注入无比丰富而细腻的文化内涵.那么,什么是2006年最重要的中国建筑记忆呢?我以为至少有两件,但核心应围绕"中国营造学社"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金磊 《建筑创作》2008,(3):13-13
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1898~2008年),中国美术馆自3月2日~3月12日举办题为“周恩来与中国美术”的大型专题展.展出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国家工程建筑审美的独到见解。出于对周总理的怀念.本刊曾在2006年1期刊发过长篇综述文章.追记周总理对国家建设工程的重要片断。曾记得建筑文化考察组也在2006年12月初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考察”中,  相似文献   

16.
《古建园林技术》2003,(2):30-30
本刊记者报道 :中国营造学社成员 ,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的弟子 ,我国古建界、文物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罗哲文先生从事古建工作 6 2周年、文物工作 5 2周年联谊会 ,于 2 0 0 3年 4月 2 0日在天津康衢大酒店召开。这次盛会是由天津市营宸古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全力赞助并操办的 ,来自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广州各大城市 ,河北、河南、浙江、四川、山西各省及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建设部建研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十多个省市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 ,和罗哲文先生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老朋友、老专家及弟子等一百…  相似文献   

17.
正汇集了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全部古建筑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2006年重新复制刊印),本社尚有部分存书,可供业内专业学者和技术人员订购。这套《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2006年在罗哲文先生的提议和支持下,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仿真复制出版刊印的。这套《汇刊》,较之建国以后其它出版部门印制的版本,图文清晰、装帧考究,印制精美,与真本几  相似文献   

18.
温玉清 《建筑创作》2007,(9):139-144
2006年初,数篇已经散佚70余年的论文原稿在中国文物研究所被发现。这些极其珍贵的手稿皆系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二位先生于1936年前后撰著,应是当年中国营造学社准备刊行的学术专辑《古建筑调查报告专刊·佛塔》的主要内容。今年9月19日。适值刘敦桢先生110周年华诞之纪念。作为最先亲睹刘敦桢先生七十年前未刊手稿的晚辈末学之一,本文即是笔者研读其中《河北定县开元寺塔》一文的读韦笔记,不揣浅陋,善昧为之,谨以此表达对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先贤前辈深切的怀念与无上的景仰。  相似文献   

19.
正汇集了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全部古建筑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2006年重新复制刊印),本社尚有部分存书,可供业内专业学者和技术人员订购。这套《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2006年在罗哲文先生的提议和支持下,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仿真复制出版刊印的。这套《汇刊》,较之建国以后其它出版部门印制的版本,图文清晰、装帧考究,印制精美,与真本几  相似文献   

20.
正汇集了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全部古建筑调查、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中国营造学社汇刊》(2006年重新复制刊印),本社尚有部分存书,可供业内专业学者和技术人员订购。这套《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2006年在罗哲文先生的提议和支持下,由知识产权出版社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仿真复制出版刊印的。这套《汇刊》,较之建国以后其它出版部门印制的版本,图文清晰、装帧考究,印制精美,与真本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