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PU/VER-IPN),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对增加IPN的力学损耗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聚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缓蚀阻垢性能的评定,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中羧基基团对阻碳酸钙垢起主要作用;含有AMPS单体的聚合物对磷酸钙有着非常好的阻垢效果;聚合物中的单体(官能团)对其阻碳酸钙垢的贡献大小顺序为η[AA(COOH)]>η[IPPA[PO(OH)2]]>η[AMPS(CONH2和-SO3H)];含有IPPA单体的聚合物(如AA/AMPS/IPPA、AA/IPPA等)具有较好的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氨酯/乙炮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同步法制备了一系列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研究了PU/VER-IPN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PU含量的增加,IPN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VER的含量增加,PU/VER-IPN的剪切强度提高。实验还发现:当PU/VER-IPN为部分相容的多相微区结构时,对增加IPN的力学损耗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和半凝胶法技术,合成了聚氨酯/聚苯乙烯/胶粉共轭三组分IPN,并通过DSC和TEM等方法对该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NCO/OH当量比为2.8、PU/PS质量比为60/40时,该共轭三组分IPN体系力学性能最佳。DSC和TEM则证明在该体系中,作为公共网络的PS有助于PU与SRP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5.
4.1.4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离子型聚合体LIPN[LIPNP(S-AA)/P(BA-AA)]的合成笔者在一定应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22-24,31-35],为了满足汽车制造行业对水基隔热阻尼涂料的急需,将聚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离子型聚合体LIPN[LIPNP(S-AA)/P(BA-AA)]于1990年推向了工业化生产,其产品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用其所调制的水基汽车隔热阻尼涂料,在国内汽车制造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在借此机会加以介绍。(1)配方设计的基本思路在前述LIPN动态力学、形态学以及聚…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于水性丙烯酸/环氧树脂共聚物的合成。讨论了环氧树脂、丙烯酸(酯)单体、反应温度、引发剂等因素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用GP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3C-NMR)对其结构与组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互穿聚合物网络阻尼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阻尼材料的研究成果,提出互穿聚合物网络(IPN)作为一种阻尼材料,具有其他类型高分子材料不能比拟的优势,同时展望了IPN阻尼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乙烯基酯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连华  胡春圃 《弹性体》1995,5(2):13-19
研究了适用于反应注射成型的乙烯基酯树脂(VER)与聚氨酯(PU)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V)时,VER中的羟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若异氰酸酯的化学计量忽略VER中的羟基,则对所合成的PU/VERIPN而言,PU对VER的增韧效果较差;若异氰酸酯的用量考虑VER中的羟基含量,则用碳化二亚胺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合成的PU/VER(组成比50/50)IPN的拉伸或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u或纯VER网络要高得多,可获得兼具刚性与韧性的材料。在这类IPN中添加少量聚醚接枝的VER,可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9.
聚氨酯/环氧树脂IPN的研究 胡晓兰等 化工新型材料,2001,(8):21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是指聚合物中存在两种以上的网络相互贯穿在一起,互穿网络聚合物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聚合物的共混物。从制备方法上它接近于接枝共混法;从相间无化学结合来看,则接近于机械共混法,因此,可把IPN视为用化学法实现的机械共混物。 聚氨酯/环氧 IPN在粘结剂、涂料、高模量塑料制品、增强橡胶等方面得到应用。文章综述了聚三酯/环氧树脂的IPN生成动力学与相分离过程,以及形态与性能,并介绍了聚氨酯/环氧树脂IPN的应…  相似文献   

10.
氯磺化聚乙烯/SBR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的氯磺化聚乙烯(CSM)/SBR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组分、混炼温度和混炼时间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SM/SBR的共混比为20/80时,共混物的扯断伸长率达到最佳值;共混比为80/20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共混条件以70℃×10min为宜。橡胶通过简单的机械共混,经分别交联后可形成较理想的非典型IPN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A)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试验结果表明PU/PAA LIPN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粘弹谱仪分析了以原位共聚法制备的聚丙烯/ 聚丙烯酸正丁酯( PP/PnBA)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复合膜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这种结晶/ 非晶共混体系为两相结构,两组分的玻璃化主转变峰(β松驰) 和低温次级γ松驰峰的强度和温域随交联网络的化学结构和交联密度的变化依赖关系的机制有所不同;网络的缠结作用强烈影响聚丙烯的内耗峰强tanδ值,其阻尼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国内橡胶助剂参考价,万元/吨(1993.9)l防老剂防AI.55SP--C0.52防DI.45**一4052.4RDI.3KY--360.8540103.IPPDA2.14010NA3.IPPDB4.540203.80BLE2.2DTPD3.2BLE...  相似文献   

14.
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类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AA)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试验结果表明PU/PAA LIPN具有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5.
聚氨酯/呋喃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糠醇型呋喃树脂或HF9200A环氧型呋喃树脂与聚环氧丙烷醚型聚氨酯制备了互穿聚合物网络(IPN)。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聚氨酯(PU)/呋喃树脂(FA)IPN网络形成的动力学和微相分离行为,并考察了不同配比下IPN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U/FA达到某一比值时,产生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协同效应,可改善聚氨酯的刚性,提高呋喃树脂的抗冲击等性能  相似文献   

16.
CR/MMA—BA自交联型接支共聚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N-羟甲基丙为安(N-MAA)存在下氯丁橡胶(C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的三元接枝共聚及产物性能。结果表明,在引发剂质量为CR的1.8 ̄2.2%,N-MAA质量为CR的1.6-1.8%,BA用量为36%,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80-85℃时产物的性能较优。对产物还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7.
氯磺化聚乙烯的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金平  吴永胜 《弹性体》1999,9(3):17-20
研究了用机械共混法制备氯磺化聚乙烯/ 丁苯橡胶互穿网络聚合物(CSPE/SBR- IPN) 。并用力学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与组分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组分比范围内,IPN 中出现了力学性能的协同效应,这是网络互穿造成的“强迫互容”所致。橡胶通过简单的机械共混,经分别交联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IPN 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8.
AA/IPPA/AMPS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描述了异丙烯膦酸单体的合成及其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共聚以得到AA/IPPA/AMPS聚合物。评定了该聚合物的缓蚀阻性能,并和其它聚合刊物 比较。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交联程度对LIPNP(St-MA)/P(BA-St)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第一组分联程度对体系的阻尼性能影响不大,第二组分交联程度增大时可明显提高体系的阻尼性能;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为交联剂时,不同的加入方式对体系的阻尼性能影响程度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20.
CR/MMA-AA自交联型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粘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A)存在下,研究了氯丁橡胶(CR)/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三元接枝共聚及产物性能,结果表明,在引发剂 为1.6 ̄2.0%,N-MAA用量为2.2 ̄2.6%,AA(AA+MMA)(质量比)为14%,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80 ̄85℃时,产物的性能较优。对产物还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和粘接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