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继伟 《现代家电》2006,(13):60-61
2005年电磁炉行业的爆发性增长,让很多曾经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进入到这个行业企业无心插柳柳成荫。进入2006年,一、二线品牌如美的、富士宝、尚朋堂、九阳等除在一级市场争雄以外,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军二三级市场,行业新军格兰仕、奔腾等品牌经过2005年的发展,也基本在全国市场都已布局完成,那么,在这种市场背景下新品牌再进入到电磁炉行业中,还有机会吗?本刊记者近期走访了格尔顿电子(香港)国际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爱多影音有限公司,它们都是以生产AV类产品为主的企业,但在2006年却都加大对电磁炉市场的投入,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进入到电磁炉行业,又将采取什么样的市场运作模式呢?  相似文献   

2.
《现代家电》2004,(3):13-13
2003年又是电磁炉产量大幅增长的一年。根据功率管的销售统计,2002年电磁炉的实际产量为420万台,2003年已经达到750万台,增幅将近80%,而有些品牌的增幅已经达到500%以上。电磁炉产量的增长使得生产成本降低,市场零售价格继续下降,降幅在20%—30%之间,各个品牌纷纷推出大量的特价机,有些地区特价机的销售量占整个  相似文献   

3.
叶浓 《现代家电》2004,(14):26-28
即热式热水器近两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悉。到目前已有270多家企业涉足了此类产品的生产,近两三年,向市场推出了各种档次近百万台的即热式供应产品。尤其是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可以说媒体也跟着推波助澜,称即热式电热水器正在掀起热水器消费新潮流,并言,在我国的新楼盘建设中,已经可以满足即热式产品的使用要求。一切迹象仿佛都在预示着即热式的春天就要来临了。那么。即热式热水器的市场前景真的是风光无限吗?它的技术成熟度离市场成熟度有多远?企业此时涉足真的能够取得相应的收益吗?笔者就几个行业人士关心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4.
进入2004年以来,电磁炉市场异然沉寂,往日各个品牌争相推出的各种大型推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各个品牌悄无声息的降价,据悉,国内某知名品牌的电磁炉已经把自己的个别单品降到了199元,而一些不知名的品牌的单价则降到了1.8元。这不能不让其他品牌担心,除了降价,我们还能做什么?电磁炉市场的迅速升温使得很多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大量的品牌竞争导致价格急速下降,产品利润微薄。然而降低价格能支撑多久?  相似文献   

5.
电磁炉市场在经历了2001年、2002两年的高速增长以后,2003年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行业总产量约为650—700万台之间,比去年增长80%以上,个别企业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倍以上,可以说电磁炉已经成为目前小家电行业销量成长最快的产品之一。2003年的市场总体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家电》2007,(1):36-39
2006年的冬季来得比较晚,但是电磁炉行业的冬天似乎是不请自来。2006年10月中下旬,电磁炉主要品牌同比增长下降,12月份有了回暖。电磁炉市场和行业到底进入了哪个阶段呢?最近,厨房电器名牌俱乐部在杭州召开第三次会议,成员单位和观察员对于市场走势、行业发展、技术研发做了深入交流。大家分析后认为,电磁炉市场的高速成长期已经过去,市场进入了盘整期、成熟期。那么,成熟期后的市场特点怎样?有什么要求?过去值得行业总结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呢?我们在此汇集了大家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朱东梅 《现代家电》2004,(22):28-29
近两年来,国内最热的小家电产品是电磁炉.80%以上的小家电厂家都经营电磁炉产品.市面上最多时有400多个品牌同时出现在各级市场上。10月23日闭幕的顺德博览会上.记者发现,电磁炉品牌减少了,2003年的顺德家电博览会大约有150个电磁炉品牌机、OEM厂家参展.而今年这个数字几乎下降了一半以上,从中可以看出,电磁炉的市场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洗牌阶段。方面电磁炉品牌在减少.而另一方面.作为  相似文献   

8.
周本能 《现代家电》2005,(19):36-37
国内的电磁炉市场经过2003-2004年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厨房电器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新星,新品牌进入既为市场竞争添加了新的活力,又为市场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2005年已经过半,电磁炉产品仍然吸引着众多业内外厂商的关注。赛诺公司借此机会回顾近期的市场动态,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企业一同分享一些关于行业的视点。  相似文献   

9.
小株 《现代家电》2002,(9):41-42
电磁炉这个厨房革命的绿色先锋,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品牌进入也越业越多,尽管电磁炉具有环保、节能、清洁等诸多让人称道的优点、并且在国外家庭已经非常普及,但在国内的发展却比较缓慢,市场的燎原之势并未突显。原因何在呢?日前,笔者对北京电磁炉进行一番调查并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宏刚 《现代家电》2007,(20):56-57
电磁炉的市场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之后,一些品牌开始将电磁灶的推广工作引入市场推广的高度上。他们的想法是分得燃气灶市场的一杯羹,在厨房的操作台上,让嵌入式的电磁灶担当起厨房的主角。任何一个好的想法都要有好的做法才能实现。而电磁灶与电磁炉之间是不是简单的"单"与"双"的差别?他们的技术性能和推广的方法上是不是也有各自的特点呢?最近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在北京市场从事多年电磁炉的市场销售、2006年又开始了电磁灶的推广工作的赵宏刚经理。从最早将电磁灶摆进北京市供电局的产品展示厅,到给北京市第一个电力小区配套安装电磁灶,赵宏刚在电磁灶的工程推广上已经有了五年以上的经验,他在单独推广电磁灶的时候,选择了与电磁炉不同的方式。他信心十足地说,尽管目前电磁灶的市场容量低,推广还属于新品的介入期,但是电磁灶的性能决定了其前景是美好的,长远来讲是足以替代燃气灶的,只是时间的长短的问题。因此,他仍然希望更多的大品牌参与到电磁灶市场的全面推广中来。  相似文献   

11.
胡金 《现代家电》2004,(21):48-49
市场调查资料显示,电磁炉市场以65%以上的增长率激增,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使美的、格兰仕等传统微波炉厂家纷纷进军电磁炉市场,而像美联等专业电磁炉厂家在市场上也加强了力度。2004年“金九银十”的小家电销售旺季,各小家电品牌的促销活动也是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张剑 《现代家电》2006,(19):68-69
据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2005年电磁炉市场零售量增长了55.85%,零售额增长了51.67%;而2006年电磁炉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截止2006年7月,零售量就增长了50.19%,而市场零售额更是增长了52.28%。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预计2006年下半年,市场还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电磁炉自从进入中国十余年以来,2001年以前一直是不愠不火。直至进入2001年下半年,电磁炉市场呈现快速增长势态。目前国内市场比较知名的电磁炉企业包括:富士宝、美的、尚朋堂、德昕等。从技术和品牌的角度讲,台湾品牌尚朋堂可以说是目前电磁炉市场的佼佼者。尚朋堂的总部在台湾基隆,拥有17年电磁炉研发的专业技术,产品行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欧洲等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其中台湾和北美的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年销售额达到一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电磁炉今年的销售形势非常好.很多区域市场销量非常惊人,尤其是次级市场,增幅更大。电磁炉的增长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纯的个人家庭购买;二是由于电磁炉的商用市场发展看好.很多的火锅店已经开始大量使用电磁炉:三是礼赠品市场的需求:四是老用户开始更新换代。四类的需求使得今后几年内电磁炉的增长都会处于旺盛期。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家电》2004,(9):18-20
市场特征:电磁炉进入重庆市场比较里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始终没有真正的形成气候。2003年是重庆电磁炉市场真正启动的一年。原因是2003年美的进入电磁炉市场.价位则是300元左右的产品为主,为了达到预期的销售.各个品牌在终端卖场的竞争异常激烈,终端演示成为最主要的宣传炒作手法,尤其在周末的三天,现场演示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朱冬梅 《现代家电》2006,(17):60-62
最近,某国外微晶玻璃企业的中国市场总监问我一个问题,中国市场每年真的有几千万台电磁炉在销售么?如果有,都销售到哪里了?为什么这段时间,电磁炉的老总又开始去微晶玻璃的厂家“蹲点”呢?是啊,2006年,各个企业的电磁炉新品又出来了,望着4000万台的销量,企业都踌躇满志。然而4000万台的销售要靠充足的原材料来保证,微晶玻璃首当其冲。2006年初开始出现的原材料短缺,使得微晶玻璃再次成为电磁炉行业关注的焦点。7月底,记者在湖州岱兴遇到了三位老总,虽然是礼节性的拜访,但是这多少也证实了目前微晶玻璃行业的隐忧。  相似文献   

17.
砺寒 《现代家电》2005,(19):24-25
近两年电磁炉的热销,带动了整个小家电行业的发展,也让一些配套的相关行业受益不少。从2000年起,电磁炉每年的增长率都在60%以上,个别企业甚至达到了100%的增长。因此有人在谈到2005年“2006年电磁炉销量的时候非常乐观,认为今年的电磁炉销量依然会保持强劲的增长,甚至有人大呼“跳过2000万,直达2500万”的口号!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我想从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来分析2005年到2006年的电磁炉产销量。看看今年的市场要迈过怎样的门坎。  相似文献   

18.
2011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国内电磁炉市场规模再次出现萎缩,但国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市场的增长令人惊喜,为多个制造企业带来了曙光。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个品牌都提到了印度市场。毫无疑问,以印度为代表的东南亚电磁  相似文献   

19.
砺寒 《现代家电》2004,(15):42-43
2004年电磁炉市场的旺季即将到来,尽管各个品牌的新产品还在陆续“登场”,然而作为电磁炉的主要配件陶瓷面板战场的硝烟味道似乎已经超过了电磁炉市场本身。一个厂家的老总说“陶瓷面板的竞争今年将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年的竞争表面上看只是价格的竞争,而背后则是技术的竞争和品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洛阳的电磁炉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各电磁炉品牌在洛阳市场基本都采取的是代理制。到2004年,洛阳的电磁炉市场甚至比河南的省会郑州市场都成熟,市场容量已经达到了6万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