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过一幅画,衣袂飘飘的陶渊明挎着一篮盛放的菊花,那菊花开得正是热烈。一座雄伟的高山矗立在远方,那一定是南山了,陶渊明的眼神一定是悠然的了。他一定还饮过了酒,两颊酡红。那种红,在我心灵上比任何一种色彩的冲击力都要强,不单透着酒香发着哲思,不单瞪着怒目暗绽笑眉,那种红,该由一个“风”字引领那些最不可言说的词汇去形容:风流、风度、风姿、风范……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性亦嗜美酒,他的一生是与酒厮伴的一生。古人早就指出陶诗篇篇有酒,事实上,在他现存的百余首诗中,言及酒者将近一半。而《桃花源记》、《归去兮辞》等散文中也都可…  相似文献   

2.
《四川烹任》在今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绍兴美酒女儿红》的文章,读起来十分有趣。其实,在川南酒乡宜宾,也有类似的“女儿酒”,而这“女儿酒”可称得上是川南酒中的一朵奇葩。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即使你生活在川南酒乡,并且从年轻时就开始喝酒又一直喝到老,但你却未必就唱过这“女儿酒”。笔者首次听说“女儿酒”,还是30多年前在宜宾乡下,与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友聊天的时候。这位老友曾在宜宾、沪州一带当过多年乡村教师,有机会被请到学生家中去品尝“女儿酒”。每当他讲起“女儿酒”的时候,都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给人留下难忘的印…  相似文献   

3.
(一)咏酒诗丰富多彩 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唐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和酒结有不解之缘。酒,可以说是他的一个重要生活标志。 唐伯虎的代表作《桃花庵歌》,自述了他在桃花坞的酒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唐伯虎在家乡生活拮据,有时买酒无钱,非常难堪。他有一首咏酒诗《贫士吟》:“贫士瓶无一斗醪,愁来拟和屈平骚,琼林醉倒英雄队,一展生平学钓鳌。”唐伯虎甚至为了喝上酒而多次把衣物典当,一再作诗吟咏:“沽酒衣频典”;“典衣不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诗书画三绝。三绝之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这三真的发挥,酒起了微妙的作用。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无从考证。有一封从范县衙中寄出的家书,要他弟弟买下“鹦鹉桥至杏花楼一带隙地”做宅子,信中说:“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可见他年岁很小就开始喝酒了。71岁的时候,应邀与诸名人泛舟红桥,各记以诗,有“红桥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  相似文献   

5.
李白一生与酒与诗难分难解,有“诗神酒仙”之称。从“高饮大醉三千首”诗文中,以酒为题的诗占百分之十六。《客中行》诗中所言兰陵美酒,产自山东省苍山县三陵镇。这里自古酿酒,有一个酒星下凡的古老神话,甚至在《酒谱》中,也把酒说成是“酒星之作也”。据《中国农业大全》记载,兰陵美酒始酿于2600年前,是民族酒文化的一支独立的源头。至前五代时已著  相似文献   

6.
对酒当歌     
说不清什么原因,有时候,我特别想喝酒,以便大醉一场。 翻开厚厚的诗册,扑面而来的竟是混着酒香的诗香。对诗与酒,我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把诗倒进酒里/一个朝代就诗兴大发/悬浮着兴衰/把酒倒进诗里/一首诗歌便醉意十足/荡澜着悲欢……我确信,自己从一句句酒诗互融的诗词中嗅出了酒酿的诗情和诗酿的酒香。 沿着醉意十足的诗句上溯,首先便看到横槊而立、临海而啸的曹孟德。他把一首《观沧海》写得坦荡而铿锵,豪放而自由,沉雄而浑厚。  相似文献   

7.
二十汾酒拾零古代晋地多名酒,古代有名的酿酒家刘白堕就是河东人氏。直到解放前,我国北方,经营酒业以及造酒工人,山西人占有一定的比重。宋《北山酒经》:“大抵晋人嗜酒”。可以解释为大抵山西人爱喝酒,也可译为晋朝人爱喝酒。宋《酒名记》载有:河东太原府玉液又静制堂;汾州甘露堂。元《酒小史》在百余个酒名中,有山西蒲州酒、山西太原酒、汾州乾和酒、山西羊羔酒和潞州真珠红等。《本草纲目》:“山西襄陵酒……皆清烈,但曲中亦有药物,……”。襄陵酒在明时仍是黄酒。唯有乾和、羊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个好喝酒的人。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是历代以来,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评价它是游记的典范,意境深远,写作技巧高超,描摹手法别致,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把全文连接起来,又层次清晰,是匠心独运……。现在我们从酒的角度来剖析这篇名作,也感到内容很丰富。首先它告诉我们,欧阳修不仅是一位喝酒的人,也是爱酒的人,他颇为自得地给自己起了个号:“醉翁”,又满有兴致地把朋友们请到醉翁亭来欢会,实际上带有对他的  相似文献   

9.
古人的酒趣     
华夏 《美食》2012,(9):63-63
古代嗜酒善饮者,视酒为知心朋友,称酒为"友",如"红友""玉友"就是对黄酒和白酒的爱称。"欢伯"是对酒的尊称,如《易林》称"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对酒的功用推崇备至。古来对酒的谑称、隐语也不少,如陶渊明有"且进杯中物"的诗句,这"杯中物"即酒。"酒"字是三点水加一个酉字,故"三酉"也是酒的绰号。"般若汤"是和尚对酒的隐语,以"般若"这一佛家禅语加"汤"字来喻酒,颇具幽默感。《清俗杂趣》有一趣闻,一酒者至酒店喝酒,忽听掌柜的问伙计说:"望穿秋加了么?"  相似文献   

10.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诗中的“圣贤”指的是两种人,即圣人和贤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在他的另一首《月下独酌四首》其二中说的“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则另有所指,这里的“圣贤”指的不是人,而是酒.“圣人”,指质量  相似文献   

11.
国书 《中国酒》2013,(7):24-25
诗酒文化伴随中华五千年文明,绵延至今,其中有许多故事,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警示。如《资治通鉴》所载的《酒德之歌》,就是一个读后令人受到裨益的故事。东晋时期,九月,秦王苻坚与群臣饮酒,让秘书监朱肜当酒正官,让群臣都喝到烂醉如泥为限度。秘书侍郎赵整担心喝酒过多会有很多危害,就编了一首《酒德之  相似文献   

12.
“酿酒”1984年第1期,朱梅同志写的“从蜂蜜酒谈起”,读后十分激动,我仅仅是在酿制蜂蜜酒中走了第一步,朱工对我的评价,令人鼓舞,也感到内疚。的确千百年前著名诗人苏东坡酿造的典型蜂蜜酒,曾经风行一时,深受人们欢迎,在他的《真一酒》中有《蜜蜂又欲醉先生》。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蜂蜜酒远在宋朝就已经很吸引人的生活兴趣了,为何近几十年来市场默默少闻。在日本,蜂蜜酒已成为一种高级酒,而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位读者向记者提供了一则《产品简介》。他是与朋友喝酒时发现的,顿时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这则《产品简介》印在黑龙江省望奎高贤制酒厂产品的包装盒上。内容如下:“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满州国在华期间曾多次喝过此酒,并给予高度评价:1972年他访问中国时曾问过周总理高贤酒的情况,还要求批量进口。”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中内容表述给人留下种种疑问,一是“满洲国”一词早被禁止使用。伪满政府是日本侵略者在“九·一八”事变后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傀儡政府;二是“满洲国在华期间”语法表述有严重问题。尤其“在华”二字,淡化了侵略者的侵略行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日本教科书上将“侵略”美化成“进入”。  相似文献   

14.
“酒肠宽似海,诗胆大如天”。古往今来,诗人和酒特别有缘。纵观中国文学史,诗和酒常常相提并论,大概没有一个诗人不爱酒的,即使他不善饮,其诗作也未必没有酒。诗凭酒使诗人灵感勃发,酒借诗使饮者的韵味隽永。人说“诗酒同源,诗酒一家”,自在其理。 古今将诗与酒结合得天衣无缝的首推李白。杜甫称之“敏捷诗千道,飘零酒一杯。”他自斟自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相似文献   

15.
书中酒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把刘备邀至亭中,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青梅煮酒论英雄”,钩心斗智,互佩互嫉,构成小说中一个著名的情节,后来又被搬上戏曲舞台,近年更有电视连续剧表现,脍炙人口,老少咸知。但那煮酒究竟是怎样的酒?罗贯中写小说,重墨粗线,对生活细节,往往一带而过,“三国”故事里频频喝酒,关于酒的具体说明,第二十一回算是突出的了。《水浒》屡屡写绿林好汉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像景阳岗前酒家“三碗不过岗”的劝告,智取生辰纲时所使用的下了蒙汗药的酒,都构成小说中的关键“扣子…  相似文献   

16.
能读的东西不独文字,酒也可以,不过人世间饮酒者众而读酒者少而已。 多数喝酒的人,都只将酒作为能忘忧能迷魂的一种饮料。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把酒当作一种精神或者一种文化,他们知道酒之可读。 在读酒者心目中,酒,象诗一样有格律和激情,像小说一样有情节和场景,像画一样有线条和光影,像丝竹一样有节奏和声韵,一句话,酒是可读之物。 欧阳修与众宾客会饮于琅琊山下,酒给宾客带来了欢乐,仅此而已,唯有太守“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在宾客是只饮不读,在欧阳修是且饮且读。那篇《醉翁亭记》,该是这次读…  相似文献   

17.
大红绿地吃     
叶梓  郑莉画 《中国烹饪》2012,(1):110-110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日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趣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咕咕”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与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8.
漫谈白酒     
辛海庭 《中国酒》2006,(5):72-74
“投石于水微起涟漪,愿望惊起沙禽掠岸飞。”这是辛海庭老先生把手稿交给杂志社时随口捻出的一句诗。辛老退休多年,但用他自己的话说,搞了一辈子酒,跟酒的感情很深,舍弃不下,往往有所思。《中国酒》这么多年走过来,总编说,这其中就有辛老一份深重的关怀。辛老,谢谢您再次对我们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烹调知识》(1993年第十一期)曾刊出《酒的别名与典故》一文,今重读之,颇多感受。实际上,古代对酒的代称,可以写成一部书。今就择录一、二。 曲:《礼记、月令》载:酿酒要点之一,是“曲蘖必时”。后来,由“曲”又派生出装酒瓶叫“曲秀才”,装酒瓮叫“曲道士”的说法。唐代以诗酒终身闻名于世的诗人李白,曾两次游并州(令山西太原),在“畅饮美酒”之后的诗中  相似文献   

20.
把酒不论文     
“把酒论文”是常被文人津津乐道的雅事,乃至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或“席上赋得”之类的佳话。“诗酒生涯”历来为传统文人所向往。如闻一多推崇“痛饮酒,熟读《离骚》”的名士风范;鲁迅谈“魏晋风度”时更要拈出一个“酒“字。诗文与酒俨然具有某种天然的亲和力。而我虽忝为文人之列,却喜欢“把酒而不论文”。酒是酒,文章是文章,两者最好不要掺和到一块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