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对目前中国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的生产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开发纺粘法非织造布应用领 城的重要性,并时15个应用领域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具有广阔前景的服装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研究得出了纺粘丙纶非织造布涂料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涂料的质量浓度0.5%,粘合剂的质量浓度10%,增稠剂的质量浓度0.5%,焙烘温度110℃,焙烘时间为60 s.交联型粘合剂涂料染色的纺粘丙纶非织造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涂料染色后非织造布的强力、透气性、透湿性均有所降低,但控制条件可达到较好效果.涂料染色纺粘丙纶非织造布的大样实验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FZ/T 60005—1991标准.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OASE和快速渗透剂T)与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醚改性硅油)复配制备了亲水整理剂,并对聚丙烯非织造布进行整理.结果表明:亲水整理优化工艺条件为整理剂浓度2 g/L;浸渍温度30℃;烘干温度95℃;烘干时间180 s.相对于未整理聚丙烯非织造布,整理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透水时间、抗静电和柔软性得到明显改善,静态水的接触角几乎为0,其它指标如白度和机械强度无负面影响.表明实验所配制的亲水整理剂可以作为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剂.  相似文献   

4.
5.
对不同丙烯酸类单体在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上进行了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浓度为3%)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浓度为单体的0.1%),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单体的3%),对丙纶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接枝改性可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吸湿性、透气性和织物强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丙烯酸类单体在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上进行了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浓度为3%)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浓度为单体的0.1%),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单体的3%),对丙纶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接枝改性可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吸湿性、透气性和织物强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接枝改性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接枝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接枝反应时间,单体浓度,种类,引发剂浓度及溶胀剂对接枝的影响规律。并对接枝产品结构和相关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接枝可提高非织造布的润湿性以达到医用过滤材料要求。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具有过滤效率高、阻力低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种过滤材料.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工艺参数能影响其结构,从而对其最终过滤性能产生影响,比如空气压力、接收距离、空气温度等.本文论述了有关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滤材的一些特点,分析总结了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及过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热轧机纺粘法生产非织造布的工艺分析与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织造布是现代工业的一种新兴材料,纺粘法热轧工艺是非织造布生产中一种常用技术。章介绍了纺粘法生产非织造布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均匀轧辊热轧机的工作情况,对均匀热轧辊的结构原理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及其过滤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具有过滤效率高、阻力低的优点,可广泛用于各种过滤材料,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工艺参数能影响其结构,从而对其最终过滤性能产生影响,比如空气压力、接收距离、空气温度等。本文论述了有关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滤材的一些特点,分析总结了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的工艺参数对其结构及过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纳米 Ti O2 ,并以毫米级硅胶粒和微米级硅胶粒为载体 ,采用浸涂法制备出负载纳米 Ti O2 膜的硅胶微球光催化剂。并以活性红 X- 3B,活性紫 X-2 R,红 K- 2 BP等有机染料混合溶液为降解对象 ,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讨论丙纶熔喷非织造布经亲水整理后,其亲水性能及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纳米粒子TiO2/Ti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纳米粒子TiO2/Ti膜。TG-DTA、XRD、TEM和SEM的测试表明:纳米粒子经历了无定型向锐钛矿和锐钛矿向金红石相转变两个过程,而焙烧温度为600℃时,TiO2纳米粒子具有与国际商品P-25型TiO2粒子相类似的组成、结构、形貌和粒子尺寸。考虑TiO2粒子性质及与基体Ti片的结合能力,焙烧温度对基体Ti片的影响和纳米粒子TiO2/Ti膜表面形貌等因素,确定600℃是制备纳米粒子TiO2/Ti膜光催化剂的最合适的焙烧温度。另外,以光催化降解苯酚为模型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对纳米粒子TiO2/Ti膜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初步地探讨了光催化降解苯酚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600℃焙烧的TiO2纳米粒子膜具有最高的光催化活性,而光催化降解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蒽醌染料中间体--溴氨酸废水,对催化剂TiO2的浓度、溶液pH值、电子捕获剂过硫酸铵浓度、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降解的动力学过程.试验表明:TiO2光催化氧化法能有效地降解该废水,使其CODCr和色度均可显著降低;在选定条件下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规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10 8min^-1.  相似文献   

15.
以钛酸正四丁酯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40~60目人造沸石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利用40 W(λ=253.7 nm)紫外线杀菌灯为光源的自制反应器进行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染料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样品的煅烧温度为400℃,pH=2,催化剂的投加量为2.5 g/L,反应时间2.5 h,脱色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废旧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塑料高温液相催化氧化降解的工艺条件。以醋酸为溶剂,醋酸钴、醋酸锰为主催化剂,溴化物为助催化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用空气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用气质联用法(GC—MS)检测了聚乙烯和聚丙烯氧化降解后的产物成分,尾气中CO和CO2浓度则采用红外在线分析仪检测。结果表明,在降解PE、PP过程中,MC催化体系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PE和PP降解主要产物为草酸和醋酸。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光照条件下催化降解茜素红、碱性品红染料,以膨润土为载体,钛酸正四丁酯和镝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镝掺杂TiO2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DTB).利用XRD、SEM对DTB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存在明显的锐钛矿型TiO2晶型特征峰,DTB中膨润土的晶面间距由1.691 nm变为1.887 nm,增大0.196 nm.研究催化剂的用量、染料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pH值等因素对茜素红、碱性品红染料脱色率的影响、降解机理和它的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pH=7时,用0.1 g DBT处理茜素红、碱性品红染料溶液,光照45 min,降解量分别达18.0 mg/g.、19.5 mg/g.相同条件下,改用太阳光源,茜素红、碱性品红的降解量也达到20 mg/g以上.催化剂重复利用2次,茜素红和碱性品红的脱色率达80%以上.DBT对茜素红、碱性品红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以钛酸四正丁酯和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另掺杂一定比例的Fe^3+,以溶胶一凝胶法制备Fe-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RD和SEM等手段进行表征。以4-(2-毗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在可见光条件下对所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掺铁比不掺杂TiO2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同时也验证了锐钛矿型TiO2是催化活性最高的晶型。  相似文献   

19.
Fe3+-TiO2/SiO2气相光催化降解乙醛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浸渍法制备了Fe^3 -TiO2/SiO2负载型光催化剂,并进行了光催化降解气相中乙醛的实验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Fe^3 掺杂量(nFe3 /nTi4)为0.5%时光催化降解乙醛的效率最高;水气的存在提高了Fe^3 -TiO2/SiO2负载型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但使Fe^3 -TiO2纳米粉的光催化活性降低;O2的存在使Fe^3 -TiO2纳米粉和Fe^3 -TiO2/SiO2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均有所降低;光强减弱使乙醛降解率下降,反应速率与光强之间呈近似线性关系;光催化降解气相中乙醛的动力学可以用Langrauir-Hinshelwood动力学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偶氮染料光催化降解性质的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草酸铁络合物/过氧化氢光催化氧化体系对32种水溶性偶氮染料进行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通过选择分子结构描述符和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光催化降解性质中的脱色率和半衰期进行了定量构效(QSPR)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分子结构描述符MW/S值、芳香环数目偶氮基数目和与I/O值与脱色率和半衰期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中MW/S值和偶氮基数目对脱色率和半衰期的贡献最为显著;所获得的QSPR定量关系模型可用于计算和估计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的理论脱色率和半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