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Gleebl-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实验机上热压缩模拟Q460C含铌钢的轧制过程,并控制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速度。通过观察金相组织和膨胀曲线研究控轧控冷对Q460C钢组织和相变的影响,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可能诱导其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Q460C钢组织分布不均、控轧控冷工艺不合理均可能造成其裂纹的产生,提高终轧温度可促进相变提前发生,而在较高终轧温度下,轧后冷却速度对Q460C钢组织变化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控轧控冷和回火工艺对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下试样组织均为粒状贝氏体,且在820℃终轧、440℃回火时获得了高强度低屈强比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控轧控冷工艺可以细化贝氏体铁素体和M-A岛、降低铁素体含碳量、控制组织中软硬相的比例,从而提高材料强度、降低其屈强比。回火温度升高使贝氏体铁素体粗化、含碳量和位错密度降低、M-A岛分解成细小的板条贝氏体,并析出富铜原子团,这是材料获得高强度、低屈强比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超低碳管线钢控轧控冷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对管线钢进行实验室控轧控冷,对轧后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制定的控轧控冷工艺轧制后的试验钢有较好的强度和优异的低温韧性。钢轧后显微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和粒贝组成;在铁素体板条的内部和品界处存在缠结、塞积、高密度的位错,显著提高了钢材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5.
6.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高碳钢SWRH77B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其终轧温度、冷却速度下的组织演变和相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高碳钢SWRH77B在950℃变形时,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变细;冷却速度达到5℃/s时,有马氏体组织析出。高碳钢SWRH77B在终轧温度为950℃、冷却速度约为4℃/s时,其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约为97 nm,索氏体含量达到95.7%左右,表明此时的组织为最佳索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
控制冷却是利用扎厚钢板的余热进行热处理的一项技术,通过控制钢板的冷却速度以达到改善钢材组织和性能的目的。本文就中厚板轧后控冷技术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和化学成分对轧管机顶头组织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和最佳化学成分,为今后提高顶头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钢样加热温度,形变温度,形变量以及轧后加快冷却等工艺参数对微量钛处理的15MnV钢的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控轧后空冷条件下这种钢中微量钛对机械性能的作用及其强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锻造处理对CuC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锻造处理对CuCr1.40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锻造处理后合金中出现的带状纤维组织可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同时还使合金保持很好的塑韧性;锻造处理对合金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0.14C-0.016V-0.014N的低碳微合金V-N钢分别进行终轧温度为950,900,850℃、形变量为30%,40%,50%的控制轧制;对轧后试样进行了拉伸试验、显微组织分析、晶粒度以及铁素体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轧制形变量对试验钢性能和组织有明显影响.降低轧制温度及增大轧制形变量,晶粒度增大,晶粒尺寸减小,钢的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650~850℃热处理对低锰高镍TMCP管线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态钢板以针状铁素体组织为主,有良好的强韧性.经650℃高温回火后M/A岛分解并球化,贝氏体发生回复和部分再结晶,大量析出物弥散分布,强度稍有提高,韧性略有降低.经700~800℃双相区加热空冷后的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不规则的M/A或贝氏体组成.700℃热处理抗拉强度升高到778 MPa,但-40℃冲击功依然高达132J,拉伸曲线表现出连续屈服行为.750℃热处理后强度降低,冲击功提高至302J,伸长率提高至22%,具有很好的塑韧性.850℃正火组织强度较低.选择650~750℃的热处理工艺,TMCP钢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Effect of controlled rolling and cooling proces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carbon cold forging steel was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processing parameters of a laboratory hot rolling mi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ecimens with fast cooling after hot rolling exhibit very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can be attributed mainly to the ferrite-grain refinemen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final cooling temperature within the range ...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轧后控制冷却的工艺制备了TRIP钢,拉伸试验表明,试验钢的性能为:σb=605 MPa,σs=440 MPa,δ=28.4%;对试验钢的组织进行了研究,定量金相检测结果表明,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为5.6%.  相似文献   

15.
铜K_α是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最常用的射线,但按传统观念,测定钢铁材料的应力时却不适用。为此,在进行该项测试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换靶和对光,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铜Kα线进行测量的方法与条件,并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6MnU型钢亚温淬火后的形变强化性能,结果表明:16MnU型钢经820℃×30min水淬+20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形变强化性能,适合于工程应用.影响其形变强化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淬火加热温度,其次是钢中的碳、锰含量及回火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轧制态65Mn锯片用钢在740℃球化退火保温120 min后,分别在800~880℃范围内进行油淬并在370~450℃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万能力学性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及洛氏硬度计分别分析其金相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淬火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组织不断长大;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由800℃的58 HRC逐渐提高到880℃的66 HR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样的组织由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化为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组织,强度、硬度逐步降低,而塑性、韧性相应提高;在410℃附近出现了回火脆性.最佳热处理工艺为840℃(保温20 min)淬火+430℃(保温120 min)回火.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不同焊接方法对A240-S3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金相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氩弧焊和手工电弧焊均能使焊接接头获得良好的相比例和耐腐蚀性,但氩弧焊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优于酸性焊条手工焊焊接接头;氩弧焊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酸性焊条手工焊的低温冲击性能则不很理想;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产生第3相有害金属相的倾向高于焊缝区,是双相钢焊接耐腐蚀性的薄弱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