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宁波市城市内河配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市区河网率较低,又处于流域下游,城市污染源集中,现状污水处理率低,水体自净能力差,水质严重恶化。根据宁波市内河调控方案的研究,结合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对水资源的配置要求,通过调控工程使河网水体在枯水期间能保持一定的水位和流动,增大水体自净能力,从而改善城区内河水环境。对宁波市城区河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城市配水研究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分析城市河流治理突出难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低水位运行下底泥污染物生化降解机理及河流生态构建原理,创新提出了城市河流低水位运行生态修复理念。相对于高水位,低水位运行使河道水体光照、溶解氧、水温和水动力等条件明显改善,显著提升泥-水界面好氧硝化效率,快速消除底泥黑臭,并驱动底泥深层厌氧反硝化效应,实现污染底泥碳、氮、硫等耗氧物质同步去除,从而将底泥从污染“源”转变为“汇”,有助于上覆水体净化。此外,低水位运行有利于营造洲-滩-槽多样化生境,构建更为复杂的河流生态系统,显著提升城市河流污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以延安的城市河流景观为研究对象,在掌握该城市河流(延河、西川河和南川河)自然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河流景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水体污染、河道的侵占、景观廊道的阻断和亲水空间的缺乏,以及现有景观的混杂等,挖掘了构成延安城市特色和底蕴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主要关注的景观元素包括山、水、建筑、文物和流动的人文景观等,最后从延安的城市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及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方面对延安进行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和目标,以确保整个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采集了典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样品,通过实验室测试分析获取了总碳、无机碳和有机碳观测数据。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碳以无机碳为主、有机碳为辅。其中,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典型河流与湖泊水体总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2.46,32.88,17.70 mg/L,长江南源当曲源、正源沱沱河源和北源楚玛尔河源水体总碳含量分别为32.90,36.56,32.90 mg/L;青藏高原封闭性湖泊水体碳含量比河流水体较高,封闭性湖泊水体总碳、总无机碳和总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403.82,398.35,1.24 mg/L,而河流水体则分别为17.03,14.56,2.46 mg/L,河流水体有机碳含量比封闭性湖泊水体较高。该成果可为我国青藏高原水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对高海拔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流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城市河流的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水景观塑造等内容,其中,河流景观建设在大规模的城市河流综合整治背景下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规划理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探索之中。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首先提出了城市河流景观规划的定义,然后分析了景观的构成和规划的基本原则,重点对规划的内容,包括水景工程、桥梁景观、道路交通、小品设施、灯光夜景、植物配植以及生态修复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水"为中心释义了现代城市河流的景观规划思路,为城市河流的综合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6.
马鑫  王阳 《海河水利》2023,(5):22-25
河道工程是一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道工程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城乡建设。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一定要把河流的治理工作当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方面,通过不断地发现和使用全新的河流治理方式,构建出与当今社会发展理念相一致的生态河流水环境。为此,本项目以真实的案例为切入点,开展了对河道的现场、多参数的水质及沉积物特征的调查与测试,发现该河流水体符合地表水劣V类标准,超标项目以NH3-N和TP为主。沉积物中Cu、Zn和As等多项重金属指数均为中等程度的有机污染。在此基础上,对典型河流的渠化、水环境容量低、水动力不足、水生态体系单一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坡生态化改造、生态清淤、曝气增氧、截污工程兴建及水生态系统构建等生态修复措施,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台州南片温黄平原主要有永宁江水系和金清河网两大水系。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水污染治理工程,温黄平原河网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河道配水不足,水体流动性差,水体自净能力非常有限。灵江建闸引水工程实施后,会为温黄平原河网提供环境配水。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同的引配水模式对温黄平原河网水质提升效果,为环境配水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也为以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博州主要河流水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归纳总结博州水文化遗产类型、布局,分析其与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关系,提出提升水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和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的主要措施,为博州“文化润州”战略推进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浅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河流与城市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且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城市河流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满足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城市河流的现状,如直线化、平面化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劣、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水景观缺乏等,分析了造成城市河流当前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二是人类规划利用城市河流的理念不当。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恢复河流生态功能的方法(多自然河流建设,生态技术的应用,创造适宜的生境,利用城市水文循环过程等)及城市河流景观建设的主要因素(合理的可见度、景观异质性、自然因子的有机融入、文化底蕴的挖掘等),并探讨了未来城市河道整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城市河流是城市重要的环境要素,在社会学方面又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在城市河流景观建设中要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功能需求,同时也需准确地表达本土文化。本文基于广义水文化的概念,对城市河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山东龙口绛水河城区段的景观建设为例,在总体规划、防洪与治污处理、广场布置、雕塑小品以及桥梁改造等方面展示了传统水文化的发展和现代水文化的建立思路,使得河流景观主题风格鲜明、文化气息浓厚,在维护河流健康、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将有力地促进龙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对氮和磷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河流水体旁边设计并构建了梭鱼草、茭草、香蒲三种挺水植物湿地以及苦草沉水植物湿地.研究了挺水植物湿地、沉水植物湿地对城市富营养化河流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并对其净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挺水植物湿地、沉水植物湿地对各种形态的氮、磷营养物质均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沉水植物湿地对营养物的去除能力要高于挺水植物湿地;(2)沉水植物湿地内的溶解氧、pH值明显地高于挺水植物湿地,这主要是由于沉水植物生长茂密,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释放氧气的能力明显地高于挺水植物;(3)由于沉水植物湿地内的溶解氧高,因而通过硝化反应对氮的去除作用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邢台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变革,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对维持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更为迫切。本文从维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城市环境需水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并维护水体的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分析确定邢台市保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最小生态环境需求量,为今后保护水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维持河流健康的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直接对城市河流造成了剧烈影响,如人们在城市河道整治中采用截弯取直、硬化河底及护岸等措施,使得城市河流中原有的自然水生态系统逐步退化,河水污染、河道淤积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对河流健康生命内涵的阐述,分析了当前城市河道整治现状,提出了城市河道形态及河床、河床护坡和水体、河堤的生态修复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河流及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整治是"十三五"期间水攻坚战的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分析国内外地表水体的净化措施,提出了适宜于不同环境下应用的地表水体水质提升的技术手段。地表水体整治应遵循表面多孔化、河道蜿蜒化、坡度缓坡化、材质自然化、施工经济化等原则,以营造产业、休闲与生态兼备的自然环境为目的,在改善地表水体水质的基础上,提高整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利用钱塘江水资源改善下沙水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小下沙地区内河的淤积和土壤盐碱化影响有效地通过钱塘江水源配水运行来改善下沙河网水环境质量。根据钱塘江河流泥沙、含氯度、水位的特点,采用现场取样测验和上游七堡水文站同步分析等办法,分析计算四格站泥沙、含氯度、水位变化规律,并以此制定和优化切实可行的配水方案,改善水质,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广东省某污水厂为例,调查中水汇入后河流的水质与水生态特征,评估环境生态效应。中水汇入降低了河流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与总磷的浓度,增加了溶解氧,改善了河流水质,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同时降低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蓝藻与绿藻的密度,减缓了水体富营养化。受消毒工艺影响,中水游离余氯浓度通常较高,容易导致浮游动物快速减少,但原生动物数量可以迅速恢复。提标升级改造后,达标排放的污水厂中水可以作为枯水期河流生态用水的补充,具有环境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环境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河流径流改变对河道形态、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引发了水问题的思考。现代水利认为,水是一种资源,它不仅指水本身的资源价值,还应包含水体的动力属性、生态属性、环境属性以及人文观赏属性等在内的所有资源价值。水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保护水环境,保障河流具有输送、传递和自净化能力的基本径流——“环境流量”条件。  相似文献   

18.
从对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分析研究出发,阐述了生态的经济学价值和水资源的生态经济价值。对Freeman水的生态经济价值模型进行了改进与应用,指出水体对人类用途的变化,对工业、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人居环境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改善,都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市海珠区新癵围河网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平原感潮河网特点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珠江潮汐动力和较干净水资源,采用水资源调度方法来改善该区域水环境。分析调水期间各水力要素以及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分利用珠江潮汐规律,采用涨潮引水、落潮排水方案,能使河网内主要河道水体定向有序地流动,进而提高水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新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河涌水质。该研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河道整治具 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建荣 《陕西水利》2011,(4):148-149
西安城市河流沪灞生态区建设中,在满足泸灞河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等基本功能的同时,探索了城市河流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方面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保障作用。指出在城市段河流生态建设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河流治理理念,建设城市开发新功能要求的生态河流、和谐河流和文化河流,能够极大地改善城市的区域环境,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