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细石油化工》2017,(6):45-50
针对我国中部某油田凝点高达56℃高凝油(Y14)对市售降凝剂感受性差的现状,制备了聚合物LMZ-0和SMZ,分析了组成结构对降凝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降凝剂通过改变蜡晶聚集形态进而阻止蜡晶网状结构形成而达到降凝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剂量0.01%及合适热处理温度90℃条件下,分别使Y14凝点降低7℃和8℃,都较市售降凝剂DTA的降幅5℃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自制的三元共聚物AMV-22与EVA复配,添加SLA-107作助剂,制备适用于胜利油田潍北区块高凝点原油的降凝剂AMVES。实验考察了该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DSC热分析结果表明,AMVES加量为1000 mg/L时,可使原油凝点从48℃降低到37℃,析蜡点降低2℃。流变性曲线表明原油的剪切稀释作用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强,当剪切速率大于100 s^-1后黏度基本不变,降凝剂可以大幅降低启动原油的屈服应力。偏光显微镜图显示原油温度越低,蜡晶网状结构越致密,交联度强,黏度大,流动性差;加AMVES之后原油中蜡晶变为团簇状颗粒,原油的流动性增强。由此可见降凝剂AMVES作用于蜡晶使其三维网状结构破坏,从而有效降低原油凝点和黏度。  相似文献   

3.
降凝剂BEM降低原油凝点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付生 《油田化学》2001,18(1):79-82
研究了从大原油和冀东原油分离出的蜡(含2%相应的胶质)用降凝剂BEM处理后X射线衍射图的变化和几种原油以降凝剂BEM处理后蜡晶尺寸的变化及加剂原油经析蜡高峰区的泵剪切后蜡晶尺寸的变化,X射线衍射数据证实降凝剂通过共晶作用改变蜡晶的结构,蜡晶尺寸的变化说明,降凝剂使原油的蜡晶变大,进而降低原油的凝点,剪切破坏蜡晶的结构是剪切引起原油凝点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及其分子设计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吸附理论、成核理论、共晶理论和蜡增溶理论等降凝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利用计算化学方法、分子模拟技术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等开展降凝机理研究的工作,重点评述了降凝剂分子设计和降凝剂种类,最后对降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丙烯酸酯类高蜡原油降凝剂,并对其降凝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摩尔配比为6:3:1的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和醋酸乙烯酯组成的混合单体制备的三元聚合物高蜡原油降凝剂MVA-3对江汉原油具有明显的降凝效果,在加剂量为1000mg/kg时,可以使江汉原油的凝点降低12℃。高蜡原油降凝剂MVA-3能够同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有效结合,可以降低原油中固有的胶质一沥青质聚集体在原油中的析出温度,改变原油中蜡的结晶方式,降低蜡结晶析出温度和蜡结晶析出速度,并能减少原油中蜡的析出总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胜利油田潍北86-斜2区块原油含蜡量高,凝点高的特点,通过对用实验室合成的丙烯酸二十二酯/马兰酸酐/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物复配出效果较好的油基清防蜡剂配方,当药剂加量1 000 mg/L时,其防蜡率可达41.46%,溶蜡速率为0.082 9 g·min-1,48℃降粘率为71.80%,凝点降低幅度为7℃。并用该配方对处理前后的石蜡进行红外特征吸收峰、X射线衍射峰以及蜡晶微观形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石蜡经药剂处理后红外吸收峰面积比值均增大,X射线衍射峰的强度减弱。在冷却过程中,通过偏光显微镜发现加剂后原油中的蜡晶由片状、针状等形状不规则的单体形成准球状的絮凝体。并且发现在高于析蜡温度时,降凝剂首先析出并起晶核作用使小蜡晶增多;在蜡晶增长阶段,吸附-共晶机理在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降凝剂及其降凝机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降凝剂的研制开发以及降凝机理的研究作了综述性报道,并介绍了几种常用降凝剂的合成方法,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原油降凝剂的降凝机理及其分子设计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吸附理论、成核理论、共晶理论和蜡增溶理论等降凝机理,总结了近年来利用计算化学方法、分子模拟技术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等开展降凝机理研究的工作,重点评述了降凝剂分子设计和降凝剂种类,最后对降凝剂的研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原油降凝剂的主要种类及其选择原则、降凝剂应用现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内原油降凝剂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型蜡晶分散助剂的制备及柴油降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高碳酯为原料,乙醇钠为催化剂,通过Michael加成和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长链烷基和多氨基、酰胺基极性官能团的柴油蜡晶分散助剂。红外光谱检测表明产物与理论设计相符。降凝实验表明,单独添加1000μg/g蜡晶分散助剂时,冷滤点降低2—4℃;与降凝剂T1804复配时,凝点最大降低15℃,冷滤点最大降低9℃;与自制降凝剂复配后,凝点最大降低11℃,冷滤点最大降低7℃。说明制备的蜡晶分散助剂与降凝剂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BEM系列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对BEM系列复合型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研究结果表明: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中的醋酸乙烯酯(VA)的含量和熔融指数对含蜡原油降凝效果有直接影响,将不同VA含量和熔融指数的EVA进行复配,对含蜡原油有较好的降凝效果;添加有较大的空间结构和较长直链的表面活性剂对原油流动性改进剂抗重复加热和抗剪切能力的改善效果最好;BEM剂对含蜡原油的最佳加入量一般不低于40μg/g;添加BEM-3剂的含蜡原油静态稳定72h,动态稳定168h后降凝效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动态光散射法(DLS)初步探讨了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高碳胺三元共聚物降凝剂(MV-a)对柴油的降滤机理。柴油中加入MV-a降凝剂后,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面积比A1363/A1377、A722/A733增大,表明蜡晶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MV-a分子与柴油蜡晶分子发生共晶作用是MV-a降凝剂降滤的主要机理;加MV-a降凝剂前后柴油DSC曲线的峰面积和斜率减小明显;MV-a降凝剂分散在柴油中的粒径小于1000 nm,易形成胶体分散体系,降滤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贾琳  王清  陈雷 《齐鲁石油化工》2011,39(4):356-359
介绍降凝剂的发展概况、作用机理、降凝剂效果影响因素等,指出降凝剂仍存在效果差、不稳定、应用范围有限、增加蜡沉积等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对研究新型降凝剂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几种常用降凝剂合成方法,讨论了影响其降凝性能的几种因素,并概述了现有探求降凝机理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原油降凝剂的结构性能应用为基础,综述了几种主要的降凝机理,包括共晶理论、晶核作用理论、吸附理论等,认为对不同的降凝剂来说,降凝机理取决于其化学结构;阐述最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油组成和性质,相对分子质量,胶质-沥青质等9种。  相似文献   

16.
大港原油高效降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大港油田原油含蜡高的特点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 (HAA)、顺丁烯二酸酐 (MA)、苯乙烯 (ST)和醋酸乙烯酯 (VAc)为原料研制出适用的降凝剂 ,其中的HAA是用C1 8~C2 2 醇与丙烯酸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以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的 ,并采用自制的HJ 10 0无机试剂 (5 %NaNO3 水溶液 )回收了对苯二酚 ,回收率 99.2 %。将HAA/MA/ST/VAc按摩尔比 9∶1∶1∶1及 9∶1∶1∶0在 80℃ ,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 ,以N2 为保护气体 ,以甲苯为溶剂 ,回流 7h ,分别合成了四元共聚和三元共聚原油降凝剂A和B。当降凝剂A或B加入量为原油量的0 .2 %时 ,能使大港原油倾点下降 17℃和 9℃。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适当溶剂溶解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进行乳化制备水包油乳液,最后加入转向剂反转,得到固液高度稳定的EVA分散体系。较佳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为m(OP)∶m(AOS)=1∶5,m(EVA)∶m(乳化剂)=2∶1;乳化温度80℃,搅拌转数700r/min,乳化时间30min,冷却后加入一定量转向剂,静置分层,分出水后制得EVA乳液。该乳液具有稳定性高、分散性好的优点,在梁南混油上使用,持续降凝幅度为1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十八烷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 ,并用其与顺丁烯二酸酐、苯乙烯进行了三组分共聚。在大港油田的原油中加入此共聚物 0 .1 5 %使原油的倾点下降了 9℃。并进行了聚合条件的研究 ,当单体摩尔比为 8.5∶1∶ 1 ,在 80℃反应 6h时 ,降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青岛石油化工厂 3Mt/a输油能力的原油管道 ,由于受输量、地温和首、末站储罐等条件的限制 ,不能采取长输管道热输的方式输送白虎、陆比等高凝点原油 ;BEM Q原油降凝剂在管道上应用后 ,原油凝点降低了 16~19℃ ,15℃时原油粘度仅 9.7~ 12mPa·s ;大大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 ,实现了高凝原油的降凝输送。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降凝剂(PPD) 在不同添加量下原油蜡晶形态的变化;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分析蜡晶的数目、颗粒直径等参数,实现了蜡晶大小及其分布特征的量化描述。结果表明,随着降凝剂的加入,原油中的蜡晶由不规则的大的片状、棒状形态逐渐变成大量小的、分散较均匀的结晶形态,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大直径(9~13μm)蜡晶的质量分数由67.5%下降至0.01%,小直径(2~5μm)蜡晶的质量分数由8.5%上升至95.6%;降凝剂的加入阻碍了蜡晶相互连接搭桥成网,体系能量降低,形成空间网络结构的可能性较小,原油低温流变性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非线性回归可确定降凝剂添加量、蜡晶平均直径、降凝幅度的关系,其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