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的重复博弈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影响网络可用性及其整体性能的自私行为,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的重复博弈模型,集中于检测和响应传感器节点的自私行为以加强网络节点的协作性能,利用节点与其邻居节点进行的重复博弈过程,广播节点的效用变化,即时检测出网络节点的自私行为。通过对网络节点的自私行为引入惩戒机制,从而大大降低了节点背离协作的可能性。仿真结果表明,对节点的自私行为实施惩戒机制,可以大大增强节点间相互协作,从而保证网络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2.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身特性,设计了一种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模型按照聚类的方法,将区域划分成簇;在每个簇中选举簇头,簇头需定期轮换;采用基于相关向量机(RVM)的入侵检测方案.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其它检测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平均检测率和更低的平均误检率,且具有低能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易遭到各种内部攻击,入侵检测系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进行攻击检测以保障网络安全。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问题,建立恶意节点(malicious node,MN)与簇头节点(cluster head node,CHN)的攻防博弈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簇头入侵检测算法——带有近似策略预测的策略加权学习算法(weighted policy learner with approximate policy prediction,WPL-APP)。实验表明,簇头节点采用该算法对恶意节点进行动态检测防御,使得博弈双方快速达到演化均衡,避免了网络出现大量检测能量消耗和网络安全性能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然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入侵检测方案进行分类论述,着重阐述了典型的入侵检测算法并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最后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入侵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并指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具有磁场传感器的传感器网络硬件节点,从元器件选择到硬件电路设计均体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低功耗的特点,同时对磁场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详细测试和深入分析。该节点可以对进入其监测区域的具有铁磁特性物质,如车辆、坦克和装甲车等目标实现有效检测并报警。针对传感器节点处理器和能量资源有限的特点,设计了简单有效的入侵检测算法,并在实验平台上验证了节点和算法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构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并为此提供了一个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需求的全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较好的解决了安全性和有限的网络资源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安全性和节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投影寻踪(PP)算法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问题,利用PP算法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数据空间,使得多特征属性的节点数据准确聚集.通过节点属性投影值的浮动来检测节点是否受到攻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P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的方法在减少计算量,降低检测能耗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比传统的误差反向传播(BP)模型检测方法得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无线链路的开放性,节点生存周期有限,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传统的基于防火墙的安全策略作用有限,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方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针对目前IDS发展现状,采用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建立可应对多目标、多攻击源和多攻击强度的IDS模型,使在对攻击的防御成功率和延长网络生存周期上都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9.
简单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混合入侵检测模型.此模型包括了3个模块,其中误用检测模块和异常检测模块用来发现入侵行为,决策模块做出反馈,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网络情况,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审查.异常检测模块使用BP神经网络作为核心,实验采用KDD CUP'99数据集,使用MA...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电量供应十分有效,很容易遭受各种类型的攻击。该文提出了一种轻量、高效、灵活的分组入侵检测方案,整个传感器网络被划分成若干物理位置临近、具有相似观测结果的分组,组内各传感器节点同时观测其他节点的多个属性,以便精确地检测各种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传感器网络中现有的入侵检测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同时消耗更少的能量。  相似文献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基于接收功率异常的入侵检测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静态传感器节点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较差,但是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可以获取比较稳定的临域节点信息.利用这个特征可以检测网络异常情况以及临域节点的通信行为,为传感器网络提供安全保障.为了使传感器节点能够检测出入侵者,需要先建立一种简单的基于临域节点的动态统计模型,然后用一种低复杂度的检测算法监测已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接收功率.首先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入侵检测算法,然后介绍了一种基于该算法的节点协作检测技术,节点协作指的是对攻击的联合确认,以及邻居节点共同反抗入侵者的协作行为.  相似文献   

12.
无线网络中的攻击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无线网络的脆弱性、需要进行攻击检测的原因以及不能直接应用目前已有方法的原因,并提出了无线网络中的攻击检测与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能量消耗是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已有的研究大都利用分簇的思想实现网络能耗的节省与均衡,但这些方法存在簇首个数不稳定及分布不均等缺点,从而影响了整个网络的生存时间。给出一种优化的基于博弈论的分簇路由协议。该算法根据最优簇头数来对区域进行划分,在每个区域内采用博弈的方式博弈出一个簇头。同时,为了均衡整个网络的能耗、延长网络生命期,还引入了概率归零机制和区域轮转机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系统是保障网络动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虚警和漏警,如何制订响应决策成了入侵检测系统的一大难题。将博弈论的思想引入入侵检测系统的决策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博弈论的入侵检测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解决方案-MAIDS.针对分簇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通过让节点和簇头分别执行不同检测任务,结合本地检测和联合检测,并采用多个代理模块分别实现数据收集、分析检测和入侵响应和代理管理的任务,以便使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扩展、能耗降低、安全性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无线网络的安全架构与入侵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庆超  邵志清 《计算机工程》2005,31(3):143-145,151
分析了无线网络的脆弱性,介绍了WEP存在的严重缺陷。基于虚拟专网技术,提出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架构;给出了针对无线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和网络异常行为检测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内部攻击逐渐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之一。综述了内部攻击检测技术的研究,根据攻击检测的对象将检测方法分为攻击行为检测、攻击节点检则和复件攻击检测,并指出了检测悖论、数目占优和中心模式等作为这些检测方法的安全假设制约了方法的性能。同时,概述了现有的关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攻击检测方法以及移动节点的加入给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内部攻击问题带来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移动节点给内部攻击检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指出了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些适用于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的技术方法,并且结合我国目前对于无线网络的发展需要以及无线网络存在安全威胁,对提高无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攻击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殊性和路由协议面临的攻击类型,提出了一个基于灰理论的分布联合的攻击检测模型(GADM)。该模型利用灰理论建模所需数据较少的特点,结合各节点分担检测任务的方法,可节约检测攻击行为所需耗能。通过各节点的数据采集、分析和节点间的联合检测与响应,预测攻击行为的发生,建立适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的攻击行为预测模型,提高了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给出了检测模型框架和建模算法具体步骤,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检测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各种恶意攻击,提出了一种轻量、高效、灵活的分组入侵检测方案.在该方案中,整个传感器网络被划分成若干物理位置临近、具有相似观测结果的分组,组内各传感器节点同时观测其它节点的多个属性,以便精确地检测各种攻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与传感器网络中现有的入侵检测方案相比,本方案具有较低的误报率和较高的检测精度.同时消耗更少的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