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针对光照对人脸识别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变换和光照补偿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将人脸图像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分离,在小波变换的低频子带上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和对数变换,将处理后的低频子带进行融合构成新的低频子带。接着对高频子带进行阈值去噪后乘以一个标量,构成新的高频子带。最后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出新的人脸图像并利用PCA算法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削弱光照的影响,提高人脸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在人脸识别领域,提取人脸特征和降低维数是人脸识别的关键。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在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上提取用于分类的图像特征,造成了高频分量中部分对识别有利信息的丢失。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特征加权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处理,然后对4个小波子图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提取特征,并把这4部分特征加权融合,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分类识别。在OR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验证,识别准确率可达到97.5%,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人脸识别能力,与传统识别算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脸表情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小波变换(DWT)、特征脸方法(PCA)和线性判别法(LDA)的人脸特征提取新方法.首先将人脸图像通过二维小波变换(2DWT)提取其低频分量,然后将低频图像经过PCA变换映射到一个低维空间,最后在低维空间中利用LDA方法进行人脸特征的提取.通过此方法,采用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进行测试,我们可实现更准确的特征提取,并有效解决表情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问题.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提高人脸识别率的同时,也提高了人脸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小波变换无法准确表达二维奇异曲线的弱点,提出基于曲波(Curvelet)变换特征的人脸识别算法。Curvelet变换可以很好地去逼近奇异曲线,对于人脸图像能实现最优的稀疏表示。该算法采用基于Wrapping的离散Curvelet变换加权算法对训练集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生成特征矩阵,再通过PCA方法降低维数后结合稀疏表示分类算法(SRC)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在ORL、Yale和AR三个人脸数据库上的仿真实验以及和基于小波变换类识别算法、LDA算法和SRC算法等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人脸遮挡、姿态变换、表情变换和光照变换等干扰因素的作用下具有较高的人脸识别率和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照变换产生的阴影、反光等原因,提出了一种差异性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ation)将测试图像分解。利用不同子带系数特点,依据子带对图像分类的贡献度分类,并将子带信息进行融合,得到具有差异性的特征,最后用于人脸识别。在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光照和表情变换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软件工程师》2020,(2):43-46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分析、深度学习和adaboost分类器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仅提取了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用于分类图像的特征,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将传统特征和深度特征相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函数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提取出人脸图像的低频部分作为特征值,接着通过深度残差网络提取人脸深度特征,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应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在ORL人脸库实验证明,融合后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类识别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粒子群BP神经网络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人脸识别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效的特征来识别出人的身份,其关键技术在于人脸特征的描述和模式识别.为此,基于粒子群BP神经网络提出了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小波分解,形成低频小波子图,然后用离散余弦变换将人脸图像在特征空间中提取,并作为粒子群BP神经网络的输入,由粒子群BP神经网络和后验概率转换器构成人脸识别器.针对ORL人脸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结合二维离散小波变换(2DDWT)和二维非负矩阵分解(2DNMF)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融合算法2DDWT+2DNMF。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把人脸图像分解成四个子块频带区域,并对三个高频子块进行图像融合,然后对低频子块和融合图像进行二维非负矩阵分解以提取特征,进而对特征数据进行加权处理。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实验表明,与PCA、SVD、NMF以及2DDWT+NMF算法相比,新融合算法能有效缩短训练时间和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人脸识别为目标,重点分析基于子空间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技术.首先介绍人脸识别系统的构成,其次分析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如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图像预处理等,重点分析人脸识别的各种算法,根据小波在对图像数据矩阵的处理的高效性,以及LDA训练样本维数少的缺陷,PCA不能利用数据的高阶统计特性,本文将这三种算法进行融合,并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小波变换后的低频子带图像既去除了某些表情变化,又减小了数据量,而图像的频谱特征则具有良好分类特性,因此两者结合后得到的频谱脸在人脸识别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先利用小波变换和Fourier变换求得原始人脸图像的频谱脸(Spectrofaces),再对频谱脸继续求取各自的本征脸(Eigenface)和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特征作为分类特征,并利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识别。实验是利用ORL人脸库进行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比起直接利用空间域上原始图像的识别方法来说,基于频谱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图像融合质量,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该算法将源图像分别进行小波分解,各图像分解成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低频系数采用基于prewitt算子的融合规则,高频系数采用融合系数选大的融合规则,然后将融合后的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做离散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后的融合图像.与传统的图像融合算法相比较,实验表明了改进的小波图像融合新算法具有更好的融合效果,将改进后的算法用于发动机温度场检测中,融合后的热端部件示温漆彩色图像边缘特征更加突出,区域分割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The traditional wavelet-based approaches directly use the low frequency sub-band of wavelet transform to extract facial features. However, the high frequency sub-bands also contain some important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edge and contour of face, reflecting the details of face, especially the top-level’s high frequency sub-band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technique which is a joint of pixel-level and feature-level fusion at the top-level’s wavelet sub-bands for face recognition. We convert the problem of finding the best pixel-level fusion coefficients of high frequency wavelet sub-bands to two optimization problems with the help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respectively; and propose two 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s to solve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finding transformation matrices of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optimal 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high frequency wavelet sub-bands. The proposed methods make full use of four top-level’s wavelet sub-bands rather than the low frequency sub-band only.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FERET, ORL and AR face databases, which indicate that our methods are effective and robust.  相似文献   

13.
遥感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融合图像在高空间分辨率的基础上较好地保留光谱信息,研究了高分辨率图像和多光谱图像中的高频信息的关系;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中引入ISM模型(Inter-Band Structure Model),改进了原有的融合方法;提出了基于ISM模型与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简称I-W)的图像融合方法;通过与HIS方法及PCA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证明:文中所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保留图像的空间和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频谱脸和Fisherface的人脸识别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凌  王宏 《计算机仿真》2006,23(7):187-190
频谱脸方法主要是采用二维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因为人脸图像的低频部分对人脸的表情变化是不敏感的,所以对人脸图像使用二维小波变换,提取人脸图像的低频部分。再对人脸图像的低频部分使用傅立叶变换,从而获得原人像的一个低维空间的表达。但是频谱脸特征维数仍然较高,所以在频谱脸法的基础上继续提取人脸频谱图像的Fisherface特征,降低特征的维数,提高识别效率。利用ORL人脸库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识别系统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基于压缩感知的图像融合算法是对整个系数进行稀疏处理,而小波分解后的低频系数不稀疏,导致压缩重构质量降低,并且传统的融合规则不易简单、全面地提取高频系数的特征值。针对这一问题,分别对小波分解得到的高、低频系数采取不同的融合规则进行处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区域特性高频压缩感知的融合算法。其中,低频系数采用区域方差加权绝对值最大融合;高频系数首先通过具有较好RIP性质的随机观测矩阵进行压缩采样,得到的观测值基于能量匹配度的不同进行相加或加权融合,以融合不同方向的高频子带特征信息,再用正交匹配追踪重构算法对高频部分进行信号重构。最后,低频、高频信息在小波逆变换下重构出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基于压缩感知的融合方法相比,此算法的融合图像更清晰,新算法无论是在主观评价还是客观评价指标上都有利于图像信号重构,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NSCT图像融合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增补小波变换和PCNN的NSCT域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NSCT分解,生成一系列低频和高频分量。对低频分量利用二维小波分解,生成一个低频和三个方向分量,对低频分量利用局部区域能量加权方法融合,三个方向分量利用改进的高斯加权SML方法融合;对NSCT分解的高频分量,分为对最高层和其它层的融合,最高层利用改进的高斯加权SML方法融合,其余层利用边缘梯度信息激励PCNN方法融合。最后对NSCT进行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证实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wavelet-based algorithm for the fusion of spatially registered infrared and visible images. Wavelet-based image fusion is the most common fusion method, which fuses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images in the wavelet transform domain according to some fusion rules. We specifically propose new fusion rules for fusion of low and high frequency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the source images in the second step of the wavelet-based image fusion algorithm. First, the source images are decomposed using dual-tree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T-DWT). Then, a fuzzy-based approach is used to fuse high frequency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the IR and visible images. Particularly, fuzzy logic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outputs of three different fusion rules (weighted averaging, selection using pixel-based decision map (PDM), and selection using region-based decision map (RDM)), based on a dissimilarity measure of the source images. The objective is to utilize the advantages of previous pixel- and region-based methods in a single scheme. The PDM is obtained based on local activity measurement in the DT-DWT domain of the source images. A new segmentation-based algorithm is also proposed to generate the RDM using the PDM. In addition, a new optimization-based approach using population-based optimization is proposed for the low frequency fusion rule instead of simple averaging. After fusing low and high frequency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the source images, the final fused image is obtained using the inverse DT-DWT. This new method provides improved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s results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image fus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多特征融合算法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先对原始人脸图像进行简单加权小波变换以降低维数,施行改进的模块二维主成分分析(M2DPCA)抽取特征,再进行加权最大散度差鉴别分析(WMSD)得到最终的特征图像,采用最近邻分类器对人脸分类识别。该方法不仅利用了人脸图像的局部特征和类别信息,而且避免了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在ORL人脸库上实验,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主成分分析与二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中鲁棒性不高、融合图像质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鲁棒性主成分分析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融合方法.所提出的算法将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进行二代小波变换,转换为高频与低频信号,接着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针对低频和高频信号进行融合.针对低频信号,利用鲁棒性主成分分析法还原低秩矩阵并采用加权平均的融合策略进行融合;针对高频信号,将其送入至脉冲神耦合神经网络中进行融合得到融合后的小波系数.将融合后的小波系数进行逆变换,得到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主成分分析与二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利用所提出的出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中熵指标、空间频率指标、结构相似度指标和峰值信噪比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所提出的算法能够更好地提取目标信息,使融合图像中目标的轮廓边缘更加清晰,同时将提升小波分解出的高频信息利用PCNN进行融合,更加突出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