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王黎明  姜琴  张卓 《计算机科学》2016,43(8):216-222
当前模糊概念格的直接构造具有指数时间复杂度,且随着真值集合L大小的增加,模糊概念格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为此提出了FMBUAD算法,它能够在原有模糊概念格的基础上消去多个消减属性(冗余或者无效属性)得到新的模糊概念格,且不考虑真值集合L的大小。基于模糊概念格的基础理论证明了FMBUAD算法的正确性。该算法首先将所有概念节点内涵中的消减属性隶属度移除;然后找出模糊概念格中所有的删除节点;最后集中处理删除节点父子节点之间的偏序关系。理论证明和实验结果表明:FMBUAD算法构造L-模糊概念格具有较好的时间性能。  相似文献   

2.
将把形式背景的变化分为对象-属性关系的增加和删除、对象或属性的增加和删除两类,分别研究了这两类变化引起的概念格的维护问题。在对象-属性关系的增加引起的概念格维护中,提出了父子概念对的概念,用来确定概念格维护的位置以及概念之间关系的调整。在对象-属性关系的删除引起的概念格维护中,提出确定概念格维护位置后用父子概念对代替被维护的概念,对父子概念对中的冗余概念进行判别并对父子概念对进行更新。在对象或属性的删除引起的概念格维护中,提出了利用唯一路径上的关键概念来调整因为概念的删除引起的概念之间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3.
区间概念格是唯一能直接反映具备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内涵中属性的对象集合的格结构。格结构是根据对象-属性的二元关系构造的,形式背景中的属性是时刻变化的,为使概念格能反映属性变化后的数据规律进而提取新的规则,提出了区间概念格的纵向维护算法。算法在分析了区间概念格的概念外延特点及结构特征后,给出了区间概念格在增加属性、删除属性两种情况下的维护算法,进而通过算法分析表明了维护较重构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高效性,最终用实例表明了维护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概念格的属性渐减原理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渐进式算法是概念格构造的一类重要算法,但大多关注于形式背景中对象或属性增加的情况.而当形式背景的属性减少时,已有的算法则需要重新构造概念格,较为费时.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属性消减后从原概念格渐进式产生新概念格的理论和算法,并且算法时间复杂度较低.首先分析了原概念格和新概念格中节点间的映射关系以及从原概念格到新概念格中边(节点间的前驱-后继关系)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渐进式的概念格属性渐减算法.算法能够对原有概念格直接进行修改来得到新的概念格,避免了从形式背景重新构造概念格,时间复杂度降低为O(‖ L ‖·G ‖·‖M ‖).实验及分析表明,当属性减少时,能比传统算法节省大量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5.
关联规则发现作为数据挖掘中核心任务之一,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二元关系导出的概念格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形式化工具,适于发现数据中潜在的概念。在分析了概念格和关联规则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概念格结构——关联规则格进行了修改,同时,采用了带头尾指针的链表作为整体的数据结构,从而提出了基于关联规则格的关联规则渐进式维护算法。该算法可以根据预先给定的置信度∮,在渐进式增加和删除节点时,动态更新关联规则。  相似文献   

6.
马洋  张继福  张素兰 《计算机应用》2009,29(5):1397-1400
约束概念格是数据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其构造的过程中,大量的内涵之间比较操作是导致格的构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剪枝技术来消除构造过程中存在的冗余内涵比较,给出约束概念格渐进式构造算法PCCL。该算法利用父子节点内涵的严格单调关系,自顶向下扫描格节点,减少了新增对象属性集与原概念格节点内涵的比较次数,从而提高了约束概念格的构造效率。最后以天体光谱数据作为形式背景,实验验证了PCCL算法的正确性,且构造效率平均提高了15%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导致构造概念格的难度越来越高。在能够客观反映数据隐藏信息的前提下需删除冗余对象及属性,降低数据规模,构造更为简单的概念格,从而便于用户更高效地获取知识。为避免主观因素,本文由形式背景中属性的信息熵来获取单属性权重,采用均值方法计算对象权重,并用标准差计算对象重要性偏差值。通过设定的属性权重、对象权重和对象重要度偏差阈值,构造对象加权概念格。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删除冗余概念,简化概念格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概念格是根据数据集中对象与属性之间的二元关系建立的一种概念层次结构,生动简洁地体现了概念之间的泛化和特化关系。利用概念格的这一特性,提出利用概念格理论进行故障诊断时的属性约简。为验证属性约简的正确性,将约简结果送到神经网络中进行故障诊断,诊断结果表明:利用概念格理论所得到的核心属性和相对必要属性可以对现有故障类型进行正确辨识,降低了故障诊断参数的维数,有利于加快诊断算法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属性链表的概念格纵横向维护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念格的维护是对已建好的概念格进行对象的插入、删除和修改、属性的删减操作时使概念格保持其特性的一种操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链表的概念格的纵横向维护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较高的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区间概念格Lβα(U, A, R)的概念外延在区间[α, β](0≤α≤β≤1)范围内满足内涵属性的特性, 提出基于属性集合幂集的区间概念格Lβα的渐进式生成算法, 以提高区间概念格的建格效率。在格结构的生成过程中, 将节点分为不变节点、更新节点、新增节点。算法首先由属性集合幂集生成所有节点的内涵, 之后根据区间概念格中父子节点的独特性质自下而上渐进式地构造格结构。通过算法分析与实例证明了优化后的渐进式生成算法提高了建格效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基于信息熵与偏差的加权概念格在合并加权概念子格时,所得多属性内涵集权值较其整体在形式背景中的实际权重偏大,权重取值阈值的设置受主观因素干扰导致合并后的概念格规模过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构造概念格的权值优化改进算法.以多属性内涵集在形式背景中的整体信息熵来设置其权值;采用方差计算各概念结点属性内涵集权值的阈值区间,克服了主观意识对阈值设置的影响;通过剪除不满足阈值区间的冗余概念结点,缩小了构造概念格的整体规模,减少了构造概念格的时间消耗.实验结果表明:对比基于信息熵与偏差的加权概念格减少了9.87%的冗余结点,构造整体概念格的时间消耗减少了7.36%,有效提高了加权概念格的构造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访问控制中的删除某个对象后重新构造概念格耗时的问题,对概念进行了分类,深入研究了概念格中删除对象后各个概念以及边的变化,分析了概念之间及边之间的联系和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概念格的对象渐减更新算法.该算法采用渐进式构造方法,不需要重新构造概念格,而且是在原概念格的基础上采用广度优先遍历的顺序对概念格进行调整,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个形式背景分布存储在不同的网络节点,研究合成背景的属性约简就显得十分重要。提出了一种多背景纵向合成的面向对象概念格的属性约简方法,给出了面向对象概念格的属性近似算子真子集的定义,并给出了各子形式背景和合成形式背景的属性特征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合成形式背景的属性近似算子真子集、子形式背景的属性近似算子真子集和属性等价类间的关系,并利用它们间的关系给出了合成背景的各种属性判别的充要条件,进而给出了合成背景属性约简的构造算法。  相似文献   

14.
FP-tree上频繁概念格的无冗余关联规则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经典关联规则生成算法挖掘效率低及形成规则冗余性大的问题,提出在FP-tree基础上直接生成频繁概念格并提取无冗余关联规则的算法。其建格过程根据FP-tree频繁项目头表中各项的索引可分别独立进行,由支持度计数约束进行结点的筛选,形成频繁概念格的Hasse图,图中结点包含频繁项集及其支持度计数信息,通过对全部叶子结点的扫描可生成无冗余关联规则。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面向属性概念、面向对象概念的对象粒的属性逻辑公式描述问题,讨论共有属性概念格和面向属性概念格、面向对象概念格的关系,在基于概念格的共有属性分析的对象粒描述方法基础上,给出基于面向属性概念格的可能属性分析的对象粒描述和基于面向对象概念格的必然属性分析的对象粒描述,分析属性逻辑公式语义构成的面向属性概念的外涵、面向对象概念的外涵的属性逻辑公式的结构特征,有助于应用对象粒的属性逻辑公式描述构建面向属性和面向对象的概念格.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大多数节点调度算法在冗余节点退避休眠过程中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局部密度的三维节点调度方法。算法定义了节点相对局部密度的概念,首先根据冗余法则判断节点是否冗余,然后根据节点的剩余能量和相对局部密度让冗余节点以概率竞争的方式休眠,从而避免了节点退避休眠的能耗。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相对局部密度的三维节点调度方法能在满足指定的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属性链表的关联规则格的渐进式构造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数据挖掘核心任务之一的关联规则发现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而由二元关系导出的概念格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形式化工具,非常适于发现数据中潜在的概念。分析了概念格与关联规则提取之间的关系,根据需要对格结构进行了相应的修改,提出了关联规则格的概念,并提出属性链表这种数据结构,基于这种链表提出了关联规则格的渐进式构造算法。通过对算法进行分析,得出了比Godin算法更好的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可辨识矩阵表示信息系统中所有对象的区分信息,为研究属性约简提供了新方向。然而,传统的可辨识矩阵在构造结束后才利用核属性消除冗余元素项,忽略了核属性在矩阵构建过程中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做了以下研究:1)优化可辨识矩阵的构造方式,在计算任意两个对象的区分信息之前,先判断核属性上的取值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则直接将对应元素项记为Φ,忽略对其他条件属性的判断;2)提出属性加权重要度的概念,综合考虑每个条件属性占可辨识矩阵中非空元素项的比率(称为宏观重要度)与每个属性对区分对象的贡献程度(称为微观重要度),并通过例子说明了该度量方法的合理性;3)针对优化后的矩阵仍然存在大量冗余元素和空集这一缺陷,结合差别信息树的概念提出基于优化可辨识矩阵和属性加权重要度的差别信息树。按照属性加权重要度对优化可辨识矩阵中所有非空元素项进行排序,使得重要度高的属性被更多的节点共享;且在构建过程中将不包含核属性的元素项映射到树中的一条路径上,而包含核属性的元素项则被直接忽略。最后,提出基于优化可辨识矩阵和改进差别信息树的约简算法HSDI-tree。在UCI的5个数据集上分别比较了HSDI-tree算法与CDI-tree,DI-tree和IDI-tree算法的约简结果和节点个数,实验结果表明HSDI-tree算法能有效找到最小属性约简且空间压缩能力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