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的学校都在完善校内的教学资源以及进行学校校区规划建设。对于中学学校的建设来说,合理的校区规划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在舒适整洁的校园学习。本篇文章从中学校区现阶段的情况为主要依据,讨论如何设计出符合中学学校发展的建筑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我国高校现存老校区建筑,增强老校区活力。本文结合高校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针对老校区老建筑的改造提出一些方式方法。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校区礼堂改造为例,结合学校历史与现状,在场地处理、功能置换、新肌体形态、环境处理、新旧肌体交接处提出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目前已经开工,预计2014年9月建成。开放建筑竞赛之初我们就提出考虑的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学校建筑的体系。目前大量的住宅区正在或需要建设,与之配套也有很多新的学校要建设,研究和发展出一个成熟的学校的体系,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放建筑  相似文献   

4.
这座儿童学校的校区原本呈U型形状,学校原来的建筑位于校区正中心。校区凹进去的那一面建有大门,将学校与马路隔绝开来;而在两个凸出面之间,以及校区的其他部分则是供孩子们课间休息的校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9)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在扩建校区试行一年级住宿书院制。书院侧重于学生课外教育与管理工作,注重学生的思想成长、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实践锻炼。为了更好地推进书院的工作,现结合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情况和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书院模式下新生入学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大连金州石河中心学校校区建筑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和特点,在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力求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充满归属感的、亲切的、生态的现代新型校区.  相似文献   

7.
正1对教育建筑的思考在过去的4年里,我们连续完成了两所在北京的公立中学的建筑及室内设计项目。两所都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试点学校,一所是北大附中海淀本校校区的改造,一所是由北大附中支持和运营的"朝阳未来学校",两所学校相继在2016和2017年的秋季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0)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随着学校不断发展,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教学教辅部门管理的有效组织和协调。如何提高学校教辅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时刻以党建思想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教育建设的规划发展,文章提出从"重塑与生长"的角度出发对学校原地改扩建实践项目展开规划设计,梳理归纳了校园空间规划、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环境、分期建设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及策略。校园设计方案一方面重塑了老旧校区的历史人文风貌,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校园新区规划的可持续性生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2011规划方案为例,基于河海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清凉山校区现状,对清凉山校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探寻利用建筑全周期规律,盘活校园资产的新思路。在保存校园既有风格、传承校园文脉的同时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各地高校大规模开发新校区、更新老校区的浪潮中,以文体综合馆为主要建筑形式的学校建筑正在大规模建设,该文结合工程实践和调研,基于集约建设用地的背景,以高校文体活动功能融合为目标,初步提出适合高校文体综合馆的组合模式和功能配置,以期为其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中央财经大学沙河校区为例,通过对校园文化风格的定位,探析了在新建校区设计中从规划、建筑、景观等多方面体现出校园文化的设计手法,以延续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中国新建高校校园的现状,指出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要有自己的特色,具有地域性.在对建筑的地域性涵义分析和遵循嘉庚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提出了翔安校区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对规划和单体设计的地域性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本土建筑设计中借鉴外来建筑风格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学生宿舍方案借鉴异域建筑的造型手法和民俗文化,充分利用闽南建筑材料,构思出富有地域特色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次设计选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大南校区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生态景观,故场地也包含中大各特色元素,是集密林与红楼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建筑区.我们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发现学校内部缺少可让学生组织举办社团活动的场地.我们希望利用旧建筑的特色建成新旧建筑结合的新型学生活动综合体,为学生提供有趣、富于历史文化底蕴的新场所.结合生态及场地,利用方格网模数建造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等地域特色的岭南建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高职院校纷纷新建学校或校区。基建档案作为学校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原始资料,在新校投入使用后往往发现问题不少。本文结合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建设,对加强教育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便为今后学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教育建筑是育人的环境空间,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建筑是教育建筑的集中体现,它为育人提供了专门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是科教兴国,提高国人文化素质的物质保证之一。随着高等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对当今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校园建筑本体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为研究课题,以南安一中江北校区为例,从设计创意、设计原则、设计手法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学校建筑群组。针对传统校园建筑形式雷同的问题,提出汲取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营造适合学生行为特点具有传统空间意境的校园建筑。  相似文献   

19.
国立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是著名的“西北联大”于1938年拆分后形成的独立院校,其旧址位于陕西城固县古路坝镇,是抗战时期教育建筑的重要代表。运用书刊文献、历史档案、历史影像及早期卫星地图,梳理了国立西北工学院的发展脉络和空间格局的变化历史,还原了古路坝校区的整体布局,对古路坝校区空间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归纳出校区入口、院落和廊道的空间特色。研究成果为了解西北地区早期教育建筑和开展后续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20.
李华 《建筑学报》2012,(3):66-73
奥尔胡斯N校区,是VIA大学学院最新的校园建筑,可容纳近2000名学生.2008年,丹麦著名建筑师事务所斯米特·哈默·拉森(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简称SHL)1)在大学组织的设计竞赛中赢得此项目,负责奥尔胡斯N校区的建筑与景观设计.本设计秉承了SHL一贯坚持的以社会责任、公共福利、开放和平等为基础的斯堪的纳维亚的民主传统,是事务所在教育建筑中,力图促进跨学科协作、集体研究、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在社会交往和智识方面互动的又一次实践.2) SHL的这一坚持,正符合近年来丹麦大学的新教育思想:合并教育机构,以增强其在尺度和协作上的经济性.VIA大学学院由6个机构合并而成,现设5所学院,是丹麦最大的大学之一.新建成的奥尔胡斯N校区,将原来分散在奥尔胡斯市不同地点的医疗保健教育集中在一座建筑中,共包含6个分支领域.在解释SHL的设计时,事务所的创始人之一比亚勒·哈默(Bjarne Hammer)说,他们"非常重视业主对于创造一个统一建筑的期望."他认为,"一个现代的学习机构,应该激励知识的共享和跨学科的交流,建筑应该为不同领域中学生的相遇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