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北江流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广东北江流域分布较均匀的18雨量站1965年-2009年日降水资料,统计出各站各年份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指标,然后基于该指标分析流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多年均值、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相关性、丰水年枯水年合成分析的空间分布情况,以期研究流域降水年内非均匀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集中度总体表现为从南向北递减;降水集中期主要表现为中北部的大部分区域较为提前,南部区域较为滞后。(2)大部分区域表现为年降水量随着降水集中度的下降而增加;南部区域年降水量随着降水集中期的滞后而减少,北部区域反之。(3)MK趋势检验表明,流域降水集中度、集中期均主要表现为上升,但不显著。(4)降水集中度空间分布上,丰水年与枯水年比较一致,但枯水年降水集中度更高;丰水年降水集中期差别较大,从流域平均来看,丰水年集中期较枯水年约滞后20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降雨和ET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演变规律,文章以吉林省西部为例,由多年降雨数据,通过降雨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得出结论:吉林平原区自西北向东南降雨集中度呈减少趋势,变化不是很剧烈。自南到北除白城外,生长季最大降雨时间从6月中旬越来越往后推延,该地区防汛抗旱的重点分布在6月中下旬—7月上旬。在白城等8个站点集中度都呈现下降趋势,表明降雨在生长季之内越来越分散;双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双辽站点降雨在生长季之内越来越集中。白城等10个站点集中期都是上升趋势,表明降雨的集中期有往后移动的趋势。此研究可以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灌溉和防洪防涝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昌图县石虎子河小流域2018—2021年的降雨数据,统计分析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期和集中度等指标,进一步探究降雨年内分配特征。研究表明:石虎子河小流域降雨以小雨、中雨为主,分布均匀,丰、枯水年降雨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月内降雨分配不均匀而旬降雨量明显波动;年内降水集中度0.79~0.82,不均匀系数超过0.8,降雨集中期为每年7月上旬;侵蚀性降雨多发生于6~8月,总体分配不均匀。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省112个雨量站1981—2010年共30 a的逐日降水资料为研究样本,采用降雨集中指数PCI及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ARCGIS软件,进一步认识了广东省月降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汛期沿海月降雨量均大于内陆地区,非汛期年内各月的月平均降雨量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差异性明显大于汛期;不同特征月的降雨量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年内汛期(6月)的降雨强度有所增大,非汛期(3月)的则有所减小;年内降雨的集中度有所增加,且广东沿海地区年内降雨较内陆地区更为集中,广东省各站点年内降雨的集中度基本上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相似文献   

5.
研究降水在年内的集中程度,对干旱、洪涝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57—2012年鄱阳湖流域的月降水资料,并利用两种降水集中度(PCI和PCD)指标、一种降水集中期(PCP)指标,研究了降水集中指标在鄱阳湖流域的适用性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的这些降水集中指标在鄱阳湖流域有较好的适用性。两种降水集中度指标均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其时空分布特征十分相似。降水集中期变化范围为4月上旬至6月中旬,呈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月降水集中几种指标的变化进行MMK趋势检验,发现流域内大部分站点的降水集中度指标呈不显著的减小趋势,降水集中期呈不显著的延后趋势。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汛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河北省1965—2015年25个典型气象站汛期(6—9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法和合成分析法对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PCD值为0.18~0.56,PCP值为47.26°~194.70°,汛期最大降水集中在7月上旬和中旬;PCD和PCP均存在35 a左右的主周期和20 a左右的次周期;近50年,PCD和PCP均不存在突变年份。②PC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河北南部PCP由东北向西南逐渐推迟,河北北部PCP由承德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逐渐推迟。③多水年和少水年PCD的空间分布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多水年的PCD高值区多于少水年;多水年和少水年PCP空间分布较一致,河北南部PCP由中部地区向南北两侧逐渐推迟,河北北部PCP由丰宁和围场向东西两侧逐渐推迟,但少水年比多水年PCP时间范围更长,空间差异更大。④从相关分析来看,汛期降水量与全省PCD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仅与承德、涉县、清河和馆陶的PCP存在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辽东暴雨洪水易发区内35个雨量站点1954—2018年降水数据,对不同年份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指标进行统计,并分析各指标在丰、枯不同季节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从东向西逐步递减,东部降水集中期提前,而西部有所滞后。丰、枯季节降水空间集中度变化具有一致性,枯水季节集中度更高,降水集中期不同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对于区域水旱灾害时空演变和区域水量平衡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汉江流域中上游27个雨量站1977~2016年的日降雨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ArcGIS空间插值分析了40 a来日降雨集中指数(CI)、降雨集中度(PCD)和降雨集中期(PCP)3个指标。结果表明:①汉江中上游流域降雨分配极不均匀,研究区中部地区40 a日雨量CI值中部最小,东部和西部较大;33%的雨量站CI值呈下降趋势,年内降雨有越来越集中的趋势,但下降趋势均不显著。②降雨集中度较高,PCD最大值位于老河口,最小值位于略阳。中部站点PCD有上升趋势,降雨集中程度越来越高。③降雨集中期PCP最小值位于钟祥,最大值位于佛坪,平均PCP值沿东南—西北方向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④汉江中上游流域降雨具有年内分配集中度下降,集中期提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近60年日降雨量数据,选取变差系数、降雨集中期和集中度等指标,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并结合重标极差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方法,以永安站为代表站,开展沙溪河流域上游降雨特征的多尺度分析及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年降雨和季节降雨线性趋势不显著,但年际差异明显,存在5a和18a的震荡周期特性及降雨集中期减少和集中强度减弱的趋势,据此预测2015~2020年降雨量和春秋季降雨量可能趋于偏少,夏冬降雨量将持续增多。相关研究可为该区域的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淮阴站1951~2015年的月降雨数据,应用不均匀系数、信息熵、集中度,集中期、重心等指数表征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及集中程度特征,分别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降雨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趋势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有降低,集中期有后移趋势,但幅度均较小,各指标均无突变趋势;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信息熵、集中度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集中期与重心高度相关,不均匀系数、信息熵、集中度均与保证率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多个雨量站198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为研究样本,结合ARCGIS软件采用降雨集中指数PCI及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认识了广东省月降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汛期沿海月降雨量均大于内陆地区,但历年月平均降雨量最大值分布规律不明显,内陆数据较沿海地区更为平坦化,年内峰值不显;不同特征月的降雨量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年内汛期的降雨强度有所增大,非汛期的则有所减小;年内降雨的集中度有所增加,且广东沿海地区年内降雨较内陆地区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鄱阳湖区降雨量的变化特征,按照相关标准对年降雨日数和降雨量进行分级,深入研究各级雨日(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分配规律。利用鄱阳湖区都昌站1953—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突变检验、Hurst指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对鄱阳湖区年和季节分级雨日(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4 d,其中,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所占雨日的比例分别为70.9%,18.66%,8.2%,2.98%;过去几十年,年总雨日数、小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并可能持续减少,年总雨日数在197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雨日数减少了14 d;季节性降雨中,春、夏2季以大雨暴雨为主,秋、冬2季以小雨、中雨为主。②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335.66 mm,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占年降雨的比例分别为20.74%,29.50%,27.35%,22.41%;过去几十年,年降雨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可能继续减少,并在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了301.26 mm。③鄱阳湖区降雨集中度平均为0.4,但受降雨年内分配的影响,降雨集中度年际差异较大;降雨集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6月中旬,其中,4月中旬—5月中旬占了71.43%。鄱阳湖区降雨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小雨日数减少引起的,降雨量的减少是各级雨量共同减少造成的;降雨集中度的大小与大雨和暴雨量所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密切相关,且与降雨不均匀系数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鄱阳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降水集中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49个台站1957—2005年逐候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河南省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同时对多水年和少水年的集中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一性,降水集中度平均为0.515,集中期平均为40.029候;降水集中度的EOF分析显示取前6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可解释80%以上的方差;第一气候模态表现为全省一致性,第二气候模态表征为河南省南、北部的反相;多水年的降水集中度明显比少水年的偏大,且多水年的降水集中度分布较少水年简单,基本为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抚河临水流域内10个雨量站的1979—2008年降水观测数据,运用集中度、集中期、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对抚河临水流域降雨量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临水流域年平均降雨量集中度在13.6%~52.9%之间,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的降雨集中期是主要集中在4—6月;(2)临水流域存在15 a和4 a左右尺度的周期性变化,其中,15 a尺度为变化主周期;(3)临水流域春季、秋季及冬季降雨量均存在减小趋势,春季降雨量在1984年发生突变,2003年以后春季降雨量减少趋势达到显著性,夏季降雨量突变发生在1992年,之后降雨量开始增加,在1998—2002年增加显著,秋季降雨量突变点发生在1992年,冬季降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明显,年降雨量突变点在1984、2002年,2002年之后降雨量开始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广东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广东省86个站点1960—2018年的日降雨资料,采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Mann-Kendall趋势和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1960—2018年多年降雨侵蚀力平均值为9 839 (MJ·mm)/(hm2·h·a),介于7 137~14 339 (MJ·mm)/(hm2·h·a);空间分布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特征,沿海地区降雨侵蚀力值较大。广东省内大多数站点呈上升趋势,插值结果显示,除省内粤东小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均呈上升趋势;周期分析表明,在1960—2018年的年降雨侵蚀力变化主周期为7 a,且存在2~8 a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广东省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种高时空分辨率的 1951- 2015 年日降雨序列数据, 选择 11 个极端降雨指数, 采用 Mann-Kendall( M- K) 检验法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 分析了广西极端降雨事件的多尺度非线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1951 - 2015 年广西 11 个极端降雨指数除连续湿润日 CWD、中雨日数 R10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外, 其余 9 个指数均呈现较显著的增强趋势; 广西连续干日指数 CDD 高值区位于桂东和桂西, 其余指数均呈现出从桂东北及南部向桂西南、桂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各极端降雨指数显示, 广西极端降雨演变多在 2008- 2010 年发生显著的突变; 广西极端降雨演变存在 2. 85~ 3. 34 a 和 5. 34~ 9. 19 a 的年际准周期, 存在 10. 09~ 17. 11 a 和 22. 35~ 35. 62 a 的年代际准周期, 其多重周期的波动振荡主要以极端降雨的年际变化贡献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详细研究三峡库区龙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流域及其周边共12个雨量站连续41 a(1970—2010年)的日降雨资料,按照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对龙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龙河流域多年侵蚀力变化范围为2 031.47~10 927.57 MJ·mm/(hm2·h),多年均值为4 662.00 MJ·mm/(hm2·h);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减,侵蚀力高值区在黄水和悦来场一带,低值区位于廖家坝站附近。流域年降雨和年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较集中,汛期降雨、汛期降雨侵蚀力分别占全年比重的78.43%和78.56%;流域侵蚀力分布最集中时段为5—7月份。龙河流域4站M-K统计值Z值均>0,其降雨侵蚀力为增加趋势;其余3站Z值均<0,其降雨侵蚀力为减小趋势;但所有站点的Z值都没有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1970—2010年间,对整个流域而言,降雨侵蚀力减小趋势不显著,降雨量增加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分布较均匀的12个雨量站1961年~2011年日降水资料,统计出各站各年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指标,再基于该指标分析区域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多年均值、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相关性、多水年少水年合成分析的空间分布情况,以期研究区域降水年内非均匀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cd、pcp均值区域差异明显;pcd呈上升趋势,pcp为下降趋势;多水年与少水年的pcd空间分布比较相似,但多水年与少水年的pcp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青藏高原江河源区7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的月降雨资料,基于云模型,分析了该区域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平均降雨量均小于同时期黄河源区的降雨量;全年、非汛期和月的降雨量比黄河源区集中且稳定,汛期降雨虽比黄河源区集中,但不如黄河源区稳定。江河源区全年降雨比非汛期、汛期和月均降雨量最为分散且最不稳定;非汛期降雨量虽最小,但最集中且最稳定。江河源区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和降雨量的熵在空间上分布相似,均表现出了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降雨量的超熵在空间上规律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沱沱河、达日和曲麻莱非汛期和汛期降雨量的超熵显示出了相反的特征。研究成果能为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滇中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三湖”流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流域内梁王河、海口、茶尔山、沙沟嘴4个雨量站1992—2020年日降雨观测数据,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用M-K法分析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特征,用Kriging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为:1992—2020年期间,“三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07.6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3 088~4 172 MJ·mm/(hm2·h);年降雨侵蚀力变异系数为0.25~0.32;各站发生侵蚀性降雨日数686~759 d;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相关关系较好,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波动变化,系列为不显著增加趋势,无突变;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差异较大,夏季占全年的61.4%,汛期占全年的90.5%,降雨侵蚀力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与年降雨量分布趋势一致,为北大南小;年、汛期、夏季和秋季,流域降雨侵蚀力基本呈从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而非汛期、春季和冬季,降雨侵蚀力基本呈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