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锋  张鹏  王学谦  滕瑞冲  王海 《河北冶金》2020,(5):34-36,69
热基镀锌板蜈蚣纹缺陷是厚规格、厚锌层热基镀锌产品常见的一种表面缺陷,其影响产品美观,并且耐腐蚀性较差。采用金相显微镜、辉光分析、激光共聚焦分析、能谱分析及酸洗后基板表面分析等手段,对某厂热基镀锌板蜈蚣纹缺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锌过程中产生的轻微机械划伤,导致了基板表面出现了微小的缺陷,在镀锌时缺陷处更易满足锌层形核条件,局部大量形核,产生了蜈蚣纹缺陷。通过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对厚规格、厚锌层产品的冷却,缺陷有了明显改观,实物质量满足了下游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热轧钢材免酸洗还原退火热镀锌的主要技术进展,从钢材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入手,结合氧化铁皮退火还原和热浸镀锌过程中各个控制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氧化铁皮高效还原以及基于免酸洗还原退火的热镀锌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并进行试制生产。试制结果表明,采用免酸洗工艺生产的热浸镀锌板表面质量良好,锌层延展性优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大幅降低吨钢成本,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热轧钢材免酸洗还原退火热镀锌的主要技术进展,从钢材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技术入手,结合氧化铁皮退火还原和热浸镀锌过程中各个控制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氧化铁皮的精细化控制、氧化铁皮高效还原以及基于免酸洗还原退火的热镀锌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并进行试制生产。试制结果表明,采用免酸洗工艺生产的热浸镀锌板表面质量良好,锌层延展性优良,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大幅降低吨钢成本,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超厚规格热基镀锌板的焊接参数及方式改进,保证了焊接质量,稳定了产线的连续运转;又对工艺控制进行了优化改进,提升了超厚规格镀锌板的表面质量及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5.
热轧带钢氧化铁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铁皮是一种带钢表面质量缺陷,通过分析氧化铁皮的形成、组成、结构和性质,结合梅钢热轧板厂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现状,对氧化铁皮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应用于生产中,从而达到减少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422热轧带钢表面辊系氧化铁皮缺陷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分析了实际生产中产生轧辊氧化膜剥落的原因;阐述了负荷、温度、轧制计划等因素对辊系氧化铁皮的影响,提出了控制辊系氧化铁皮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HQ460热轧带钢粉状氧化铁皮形成原因及消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光衍射仪对HQ460热轧带钢粉状氧化铁皮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粉状氧化铁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铁皮中FeO含量偏高。生产中通过采取调整化学成分,提高加热温度、除鳞温度和轧制温度,降低卷取温度等措施,最终消除了粉状氧化铁皮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8.
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轧产品质量中的氧化铁皮缺陷基本上都是三次氧化铁皮缺陷和部分的二次氧化铁皮缺陷。根据氧化铁皮的分类和形成机理,分析了某钢厂1450热轧厂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地控制氧化铁皮缺陷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武钢冷轧厂生产一百吨 B_1F 钢镀锌板,而出现废品就达数十吨。这批镀锌板的质量缺陷与以往有所不同。武钢生产的带钢连续热镀锌板常见缺陷为结疤、鼓包、裂纹等。这批 B_1F 钢镀锌板是锌未镀上去,钢基呈片块暴露在外,以致成废品。本文是利用电子探针 X 射线显微分析仪对废品镀锌板表面、  相似文献   

10.
分析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缺陷的形成机理、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提出预防和控制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压入缺陷的具体措施,以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升热轧带钢制造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厚板表面出现氧化铁皮可以影响其实际质量,为解决此类问题,在文章中,笔者借助扫描、能谱仪对中厚板除磷过程所产生氧化铁皮以及成本表面氧化铁皮缺陷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文章中,笔者站在出现氧化铁皮缺陷钢材类型、厚度、分布位置作为切入点,分析氧化铁皮缺陷形成原因,然后结合分析结果制定对应优化方案,提高中厚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热轧工序炉生氧化铁皮、二次氧化铁皮、三次氧化铁皮及非常规条件产生的氧化铁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制定了有效控制措施。对于炉生氧化铁皮,通过合理制定加热工艺,加热温度主体控制在1 150~1 250℃范围内,调整空燃比炉压微正压,防止炉头炉尾吸冷风或冒火等,烧损率降低至0.6%;对于二次氧化铁皮缺陷,通过降低开轧温度至1 060~1 100℃,中间坯厚度≤28 mm,并保证除鳞压力不低于20 MPa及粗轧辊辊面质量,可以明显改善缺陷;对于三次氧化铁皮,采取低温快轧可以减薄钢带表面氧化铁皮厚度,利于冷轧酸洗;降低卷取温度至590℃,可以改善边部红锈缺陷。提高生产设备管控水平,尤其是改善精轧前与轧件接触的设备状况,可以显著降低非常规氧化铁皮压入缺陷,减少协议品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结合国内某1780热轧板厂带钢氧化铁皮的现状及高压水系统的组成,对氧化铁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带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中厚板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表面氧化铁皮压入问题,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钢板除鳞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铁皮及成品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产生氧化铁皮缺陷的钢种、厚度区间、分布位置特点,找出了氧化铁皮缺陷产生的原因。采用规范高压除鳞水,将钢板终轧温度由920℃降低至860℃,返红温度由750℃降低至700℃,在轧机和矫直机前安装气吹装置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后,钢板表面氧化铁皮缺陷发生率由0.2%降低至0.05%,极大地提高了中厚板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连续热镀锌工艺中锌液温度是一个主要的技术参数,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生产质量的好坏.采用现场实验与热平衡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研究感应锌锅的热支出与热收入,系统分析感应器混频加热、带钢入锅温度等因素对锌锅内锌液温度的影响,为最佳浸镀时间的确定提供基顾数据,对提高镀锌板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电镀锌板表面丝状斑迹缺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镀锌板表面丝状斑迹缺陷的产生机理,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丝状斑迹缺陷形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成分分析,对电镀锌机组工艺和电镀锌来料可能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电镀锌板表面丝状斑迹缺陷处有大量的夹渣,夹渣成分主要为O、Si、Ca、Al等元素,来自于热轧氧化铁皮的压入和炼钢夹渣。通过对热轧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和规范,基本上消除了丝状斑迹缺陷,提高了电镀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精冲钢42CrMo4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掉粉缺陷,通过金相组织、物相检测、成分检测、生产关联性因素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其氧化铁皮成分、形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讨论了热轧关键工艺参数控制与氧化铁皮形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生产工艺中,掉粉缺陷热轧板的氧化铁皮厚度不均匀,厚度变化范围为10~19 μm,其中FeO质量分数较高,达26.9%;当采用“高温快轧”配合“低温卷取”工艺可有效控制氧化铁皮的厚度及结构,抑制热轧板表面的氧化铁皮掉粉缺陷。当出炉温度为1 190 ℃、终轧温度为860 ℃、穿带速度高于5.5 m/s、卷取温度为540 ℃、采用前段冷却、加大轧后冷却速度,可基本解决氧化铁皮掉粉缺陷。  相似文献   

18.
某钢铁企业开发铁道用高强耐候钢Q550NH,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钢卷表面存在大面积红锈状氧化铁皮及柳叶状氧化铁皮压入缺陷.通过采取调整在炉时间、除鳞道次、粗轧出口温度、热卷箱模式等轧制工艺参数,研究了高强耐候钢表面氧化铁皮解决方法.通过提高粗轧出口温度,红锈状氧化铁皮消失;控制粗轧出口温度,缩短在炉时间,增加除鳞道次...  相似文献   

19.
据“铁と钢”,№10(1984)报道:热精轧前段机架工作辊氧化铁皮的产生、剥离及其伴随而产生的桔皮状缺陷,不但影响到轧制效率,而且是形成产品表面缺陷的主要原因。对于氧化铁皮的产生,有人认为是由于轧辊本身的氧化以及轧材氧化铁皮附着而产生的。而且通过采用热磨损模拟装置等进行研究,在研究室的基础上逐步明确了其生成机理。但是,关于在模拟式生产线轧制过程中的氧化铁皮的产生、剥离以及轧辊桔皮状缺陷发展,即关于轧辊表面随时间的变化的  相似文献   

20.
宝钢2050mm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缺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轧产品表面质量中的氧化铁皮缺陷基本上是三次氧化铁皮缺陷和部分二次氧化铁皮缺陷.根据氧化铁皮的分类和形成机理,通过调查、统计与试验,分析了造成宝钢分公司2050mm热轧厂热轧带钢表面氧化铁皮质量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轧机轧辊表面氧化膜情况、带钢精轧入口温度、精轧区域除鳞箱除鳞及机架水效果、来料中间坯厚度、化学成分、轧制润滑油等.为了有效控制氧化铁皮缺陷,在精轧轧制润滑油系统、高速钢轧辊使用及轧辊冷却条件、轧制工艺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