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皇家陵寝中享殿后面的三座琉璃花门建筑,相比享殿和明楼等高大建筑,经常不被关注。而这座建筑的位置、功能以及源流,对于全面研究皇家陵寝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自陵寝开始设置地上建筑以来,在历代皇家陵寝中,与“陵寝门”具有相同布局位置和功能属性的建筑,试对其建筑原型进行溯源,并理清其发展演化脉络,为陵墓建筑、特别是皇家陵寝的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相似文献   

2.
南京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深远地影响着明清数百年帝王陵寝的发展。享殿是明孝陵陵宫区内的主体祭祀建筑,兼有日常祭祀和大规模祭祀的双重功能,具有开创性的时代特点。通过对皇陵享殿发展历史脉络和明陵祭祀制度及空间特征的梳理,阐明时代文化需求对陵寝建筑仪礼空间的影响。对孝陵陵宫区建筑仪礼空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明初帝陵的祭祀文化,而且可以为明孝陵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史箴  汪江华 《建筑师》2004,(6):92-100
我国古代陵墓建筑根植于正统儒家礼治思想和“比德山水”的审美理想。在继承和发展明代“陵制与山水相称”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清代皇家陵寝以生生不息、永恒伟大的山川形胜作为创作本体,使建筑人文美与山水自然美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一种隽永、崇高的审美境界。因此,选址也就成了经营和评价陵寝的首要条件。惠陵是清穆宗同治帝的陵寝,建造历时近五年,耗资八百多万两白银,可谓工程浩大。至今,惠陵不仅建筑实物保存完好,同时还有包括“样式雷”图档在内的大量相关工程档案和文献遗存。通过对这些原始工程记录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可以理清惠陵工程选址的具体操作程序,进而揭示出清代皇家陵寝风水选址的实质内容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汪江华 《建筑师》2014,(1):61-66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是清代晚期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至今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重要的是有大量与之相对应的"样式雷"工程图档传世。本文在对惠陵建筑实物调研测绘的基础上,结合与之对应的"样式雷"惠陵工程档案的整理,力图翔实展现惠陵工程完整的规划设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方法。这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程序与方法的研究,推进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整理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建筑常应用于宫殿、坛庙一类皇家建筑当中,是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最常采取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太庙大戟门、享殿及其后殿;景山寿皇殿、寿皇门;明长陵棱恩殿等,都是庑殿式建筑。在封建社会,庑殿式建筑实际上已成为皇权、神权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除皇家建筑之外,  相似文献   

6.
马亚马全宝 《建筑》2023,(10):116-118
焚帛炉,又称燎炉,是祭祀中用来焚烧祝板、祝帛、金银箔等祭品的炉子或建筑物,常用于坛庙、皇家陵寝和宗教建筑。一直以来,焚帛炉在祭祀礼仪中的作用经常被忽视,作为祭祀组群中的配置建筑物,在其建设之初便是作为整体规划而存在。作为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的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太岁、山川、天地神祇等神灵的主要场所。先农坛位于北京永定门内大街西侧,与天坛隔街相对,主要有太岁殿、庆成宫、神仓、神厨和具服殿五组建筑。先农坛内现存的焚帛炉有两座,一座位于太岁殿建筑群的东南侧,一座在天神坛遗址东南侧。  相似文献   

7.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也是明清皇家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明代砖砌无梁殿的源起与发展,以灵谷寺无梁殿、永祚寺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和隆昌寺无梁殿这四座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域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明代砖砌无梁殿造型简约质朴、庄重雄伟,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随着年代演进,无梁殿屋顶趋于陡峭,拱券由圆变尖,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复合拱结构科学稳定;明代后期无梁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木构建筑特征,研究结论可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及其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明代砖砌无梁殿是中国特有的建筑遗产类型,也是明清皇家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因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与结构构造而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明代砖砌无梁殿的源起与发展,以灵谷寺无梁殿、永祚寺无梁殿、开元寺无梁殿和隆昌寺无梁殿这四座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域典型明代砖砌无梁殿的建筑形制与构造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明代砖砌无梁殿造型简约质朴、庄重雄伟,具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随着年代演进,无梁殿屋顶趋于陡峭,拱券由圆变尖,建筑风格更加精美,复合拱结构科学稳定;明代后期无梁殿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官式木构建筑特征,研究结论可对该类型建筑遗产的加固修缮及其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萍  晏子有 《建筑》2002,(7):62-62
有关清朝帝后妃陵寝地宫的内部结构 ,无图纸传流于世 ,加之封建王朝的严密封锁 ,所以人们对于清初诸帝后陵地宫结构知之不详。民国以后 ,样氏雷所绘清陵地宫结构诸图见于民间 ,为研究嘉庆以后皇帝、皇后陵地宫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但是关于帝后陵地宫的内部结构一般人仍然知之甚少。甚至在清逊帝溥仪的心目中 ,对于皇陵的地宫结构也是不甚了了。清亡以后 ,帝后陵地宫图纸的流传于世 ,尤其是解放以后 ,高宗裕陵和德宗崇陵、慈禧太后陵地宫的先后发掘 ,为学者们研究和考证清朝帝后陵地宫 ,创造了有利条件。清朝时候 ,按照礼教“事死如事生”…  相似文献   

10.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的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圆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是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1.
马炳坚 《古建园林技术》1987,(14):22-28转29
庑殿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是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庑殿式建筑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本文主要研究庑殿建筑的基本构造、庑殿推山法、庑殿建筑常见的柱网排列方式及与构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发表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的《易县清西陵》,既是立足于中国明清陵寝制度的整体研究,又是最早、最全面的清陵个案研究.本文通过搜罗相关材料,回溯刘敦桢写著《易县清西陵》的学术时代背景,以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为脉络,从方法论角度析解《易县清西陵》,明确刘先生从建筑社会性视角出发、依托史料考据的文献学传统、借鉴考古学实证方法、贯彻营造学社整体研究思路、全面整合过往研究经验、按照建筑功能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最高意识形态的陵寝建筑展开研究的整个理路过程,进而归纳《易县清西陵》体现出的开创性研究方法,为中国明清陵寝乃至古建筑研究提供范式参照,同时结合后人研究成果,补漏疏证,阐明和解决具体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与土地的关系能够更好地连结中国传统中对风土和位置的觉知,以一座非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安海霁云殿为对象,尝试根据历史变迁、方志记载等信息做出阐释,解析霁云殿与自然地形、人居聚落、城市肌理等多层次关系,并从文化基因角度对比台南北极殿,以此探讨理解中国建筑所需要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宗室、公主园寝是清代皇家陵寝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寿臧和硕公主园寝样式雷图档研究、分析,还原方案设计过程,尤其对其地宫做法及原因进行探讨,为后续清代宗室、公主园寝建筑营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距北京125千米的遵化市马兰峪境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东陵。清东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5处陵寝之一,埋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15位皇后和136位妃嫔。清东陵布局得体,选址科学。整个陵区以孝陵为对称轴,东西相依而建,同时每个陵寝又以自己的神道为中轴线,各种建筑相对而建,这种对称方法使得建筑布局紧凑,气氛肃穆和谐,体现出陵寝设计者的匠心。清东陵建筑规格之高、用料之华美、工艺之精湛为国内外所罕见。其中尤以慈禧陵、孝陵、裕陵最具代表性。始建于同治十二年、在光绪二十一年又进行了重修的慈禧陵,其三殿梁木、门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2011,(12):20-20
2010年11月,南京中山陵陵寝免费开放,几乎每天都人流如潮,一年来南京中山陵陵寝参观总人数达800万人次,客流是收费前的3倍。中山陵陵寝已成为外地游客必到的一个景点。随着人流量的增大,南京市中山陵园管理局积极响应,对中山陵陵寝、孙中山纪念馆、抗日  相似文献   

17.
北京景山是北京内城的制高点,是北京中轴线上关键的组成部分。以往较关注于其特殊的空间位置和建筑功能,鲜有对景山几座大门的研究。通过 2016 年对景山东西两侧现存的山左里门和山右里门的测绘,本文归纳整理了两座建筑主体的屋身比、大木尺寸、梁枋高宽比,详细记录了斗栱、隔架科、角背等节点,并通过营造尺的分析和文献梳理,对山左里门和山右里门的营造年代进行了初步考证。得到这两座建筑在营造比例、建筑形制与细部节点等方面具有明代建筑的特征,亦不乏清代修缮痕迹的推论,判断其始建年代为明中后期。  相似文献   

18.
汪江华 《新建筑》2006,(3):122-123
惠陵是清穆宗同治的陵寝。作为清代皇家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施工组织、工程技术等优秀传统。由于惠陵营建的年代较晚,故建筑实物保存基本完好,更为弥足珍贵的是还有大量的“样式雷”文献、图档遗存,这些都为惠陵作为一个完整的工程个案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通过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展现一个国家级重大工程从选址、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察直到验收的全过程,而且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  相似文献   

19.
曲韵 《建筑创作》2000,(3):66-73
介绍以色列海法市卡梅尔山上的巴孛陵寝梯田平台花园。其设计得为设计者为设计印度莲花形巴哈伊灵曦堂的建筑师法理博.萨巴。该花园的设计应用了现代灌溉技术并对环境生态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已引起全世纪建筑。园林园艺,植物学等各方面专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清昭陵作为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寝建筑群,将满、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融为一体,无论在历史、文化和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文章以隆恩殿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修缮保护措施.保护措施遵循古建筑的历史信息,恢复其原有风格,尽可能恢复原状,使古建筑寿命延长,还原历史建筑遗迹的真实性,并保留清昭陵周围原有建筑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